看史书记载,司马迁对霍去病、卫青、萧何、韩信、张亮等人,甚至秦始皇、刘邦这样的帝王级人物,评价都不高。为什么?首先和司马迁的身份有很重要的关系。
不可改变的家庭偏见
说到司马迁,他在序言中是这样介绍自己的,说司马家族世世代代都担任太史令,即世袭史家。真的是这样吗?他还详述了家族史。
司马迁出生在陕西省韩城南部的治川镇,在龙门山脚下,西汉时属于左凤仪夏阳。据司马迁回忆,他的祖先是在颛顼统治天文地理之后。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传说,可信度不高。
到了周朝,一个名叫程波·修夫的人被任命为司马,因为他的功绩,所以他姓司马。从此,司马诞生了。到东周崩溃时,司马迁的后裔分散在各个诸侯国,司马迁的祖先投奔晋国后进入秦国。
到了秦朝,其中一个成为大将军家族,秦国大将军司马错的后代就是夏阳的司马师,也就是司马迁的家族。另一个在赵成为剑客世家,后在河内取代司马氏,篡魏的西晋司马氏就属于这一个。
从上图可以看出,司马迁说自己家世世代代都是史家,其实是不符合事实的,也就是说他父亲是史家,他在序言中的说法是自谦。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司马氏家族的发展来看,是一个羽翼丰满的家族,这就决定了门第观念极其深厚。
霍去病则是靠外戚来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就算他是外戚,就算月经的卫子夫是皇后,他的背景也不过是平阳公主家的艺妓。卫青和霍去病就更卑微了,都属于私生子的范畴。
但有意思的是,回顾汉武帝的后宫,三位皇后中,只有陈阿娇是贵族出身,而卫子夫、李夫人,甚至后来的勾践夫人都不是贵族出身。
那汉武帝为什么不选贵族家庭的老婆呢?是因为他爱平民的女儿吗?不,当然,他这么做是有目的的。汉武帝继位之初并不自由,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军权。他的大部分权力集中在外戚集团窦太后手中。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汉武帝会扶持自己的势力,他肯定不会再捧陈阿娇了。陈皇后是姑姑馆陶公主的女儿,属于窦太后派,属于豪门贵族。在这种背景下,汉武帝要想建立自己的权力,就不得不从下层民众中选拔。所以,无论是卫子夫还是李夫人,入宫后,他们的家人都是受益者,比如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甚至和卫青关系不错的公孙敖。
所以卫青和霍去病能进入上层,首先靠裙带关系,其次靠个人能力。对于这一点,司马迁虽然承认了他的个人才华,但在发言中却对他的身份颇有微词。
在《连臣列传》中,他把讨好汉武帝的人归为连臣。例如,由于汉武帝想进攻匈奴,闫涵首先练习了对付匈奴的武器,从而赢得了汉武帝的青睐。比如李延年,善于迎合武帝的意愿,创作歌词,使他受到武帝的宠爱,他也是一个臣子。而且他还说,朝臣大多来自亲戚家。
并把李延年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说他们“除了戚桂兴之外,都很幸运,但相当能自己赚钱”。它还将霍伟和霍伟列入朝臣名单,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所以在司马迁眼里,他根本看不上那些优于裙带关系的外戚。除非他们真的很有才华,有事可做,否则他们和陈炼没什么区别。即使他们才华横溢,他们的才华也压制不了司马迁对他们的贬义。比如他说卫青“温柔可爱”,霍去病那句“匈奴未灭,无一家为之”的名言也是奉承。
那么司马迁欣赏什么样的人呢?一是通过考试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这是汉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如董仲舒、司马相如等人;第二,是像他这样的世袭家族的孩子。比如项羽,李广,李陵,都是世家子弟。他为项羽写皇帝传记,对李光明不公,为李陵阉割。
从他对李广和李陵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世家子弟,在朝中的地位堪忧。他们不能和外戚卫青、霍去病相比,但他们的人生依然坎坷。他认为这个结果对他们很不公平。所以,他在描写李时,用了“桃李不言,我行我素”的评价,他亲自为李陵的叛变辩护,激怒了汉武帝,导致他被宫刑。
因此,从出身来看,霍伟家族是无法与司马家族相提并论的。虽然不可否认《史记》中的记述是相对客观的,但由于他的家庭背景,记述中有很多个人和感情上的偏颇。卫青和霍去病就是这样的例子,即使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无法完全获得司马迁的青睐。
英雄集团与其亲属独裁政权的博弈
刘邦本是一介平民,一个武将能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占据一席之地,赢得楚汉争霸赛,一举登上皇位,绝非偶然。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咸阳的,但是如果没有项羽率领的秦军主力在巨鹿之战中的溃败,刘邦的前进也不会如此顺利。没有韩信的军事支持,他不可能打败项羽。
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功离不开秦末各路诸侯的全力支持。所以刘邦虽然在建国后当了皇帝,但和秦始皇不一样。秦始皇所有的老地方都控制在他手里,而被各路诸侯推举为皇帝的刘邦只能控制自己的地盘。所以刘邦充其量是个领袖。
作为首领,为了回馈诸侯的支持,他召开了异姓分封会议,重新确认了诸侯的地位,如为,韩信为,英布为淮南王等。此后,为了维护刘的统治,与不同的诸侯竞争,又封了许多同姓的诸侯。
随后,铲除异姓诸侯的讨伐运动展开。异姓诸侯被铲除后,权力基本上被同姓诸侯瓜分到手中。他们有权派遣军队,任命使节,任免官员。刘邦被封为同姓诸侯,意在加强刘的中央集权统治。
但对于同姓诸侯,刘邦也考虑到了他们的谋反。因此,在政治上,他不介意外戚的干预。例如,韩信被鲁国皇帝杀死,刘邦死后,吕后掌权。除了宗亲,还有追随刘邦的英雄群体。这些人的利益与皇帝密切相关,如开国英雄萧何、张亮、夏侯婴、周波和樊哙。
就这样,西汉初年出现了三股政治势力的博弈。比如死后,吕氏家族很快被和的功勋集团清算,王被立为皇帝,特别是汉文帝。
七国之乱后,宗族势力也被铲除,之后就变成了亲族与英雄的较量。汉武帝登基后,以窦太后为中心的外戚占了上风。直到窦太后死后,汉武帝才开始正式组建自己的集团,但也是外戚占了上风。作为反面英雄,世家子弟当然不满意。
所以从西汉的政治结构来看,司马迁是无法认同外戚的。他始终站在英雄集团利益之上,与李广、李陵等世家子弟站在一起。
但对于司马迁来说,他虽然和卫青、霍去病属于不同的阵营,但还是对他们给出了相对客观的叙述,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如此,后人对《史记》的评价很高,很多记述被后人采纳。
事实上,司马迁视外戚为臣子并非没有道理。之后独裁的霍光和篡汉的王莽也是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