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22年,在位61年的康熙因故去世。
一般来说,人们提起康熙,可能都会想到康熙在鳌拜、平三藩、台省、三正格尔丹的功绩,却不会想到这些军事行动背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康熙皇帝死后,接他班的人是雍正帝,后世称他为“地产皇帝”。
雍正帝继位那年,一个被父亲罢官的人被派到广东当巡抚。这个人名叫年希尧,弟弟年羹尧是雍正初年的快剑,妹妹是雍正帝比较宠爱的妃子。
所以雍正帝提拔年希尧只是因为他是他的大哥?当然不是,年希尧人虽然被康熙罢免了,但他们曾经是清朝的中高层干部。被革职前做安徽布使(省管干部)。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担任过广东的按察使,所以雍正派他去广东,他们之间不仅仅是私人关系。
年希尧到了广东,雍正帝给他发了一封信,信中雍正问他一个问题:大哥,你在广东一年的灰色收入是多少?
当时年希尧虽然比较不好说,但是他不好意思说你哥和我是清正廉洁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认识四十多岁的姐夫。雍正常年在一线工作,工作经验丰富。他还把重点放在了调动部门欠的东西上,就算想躲也不用躲。
第二,年希尧被康熙罢免的原因是,在他任职期间,他被发现有经济问题。
于是年希尧咬着牙跺脚告诉雍正真相。他每年的灰色收入大约是六万五千两。雍正得到大哥的回复后,并没有像影视剧中的“冷面王”那样,大义灭亲。而是回答说:“你说实话,我很开心。”
年希尧当时不知道的是,他的姐夫不只是问他,而是问了一大批人。这些人回复的数据中,灰色收入最高的可能高达二十万两!
而按照当时的国家规定,年希尧这种级别高官的合法收入是多少呢?不过才一百多两银子。
但是,虽然这些政府官员每年有那么多灰色收入,雍正当时并没有直接打击他们,因为他常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官僚主义不是杀人灭口,而是人情世故。
如果因为人家有那么多灰色收入就和人家打交道,那谁来做他们的工作,新上任的官员会不会清廉?怎么可能呢?就那一百两银子,别说人情往来,连日常所需都不够。
那么这些官员的灰色收入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详细写官方的灰色收入方法,估计会专门写一本专著,但核心其实就是三点:
第一,下层孝顺是古代官员灰色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下级向上级官员送礼是“人之常情”,也是向上级领导表示尊重的重要方式。所以逢年过节什么的,下级官员都要给上级送礼。如果他们临时需要上级帮助,不能“礼尚往来”。
第二,挪用公款。古代官员的腐败几乎和古代历史一样长。这个问题在古代一直没有完全解决。至于挪用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门。
三、盘剥百姓,俗话说“杀一家的县令,断一家的县令。”一个基层小官都能让老百姓看不起,更何况是更大的官。清政府在收税时默许了官员的“损耗”来贴补家用,因为税收总额年年都很大,所以这笔收入也很可观;
如果你仔细看看这三种收入的来源,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下级的钱从哪里来?只能来自后两项吗?后两项,一个伤害国家,一个伤害国家人民,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是很好。
于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雍正,在认定之后,就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
主要有两点:
第一,高薪养廉。雍正年间,他制定了一个政策,叫做“守清行”。简单来说,这个政策就是给各级外来人员一定的生活补贴,让官员衣食无忧,让他们不再侵蚀国家财产,剥削老百姓。
那么雍正给的高薪到底有多高呢?据一些史料记载,雍正给的“廉银”确实不低。年希尧这个级别的连阴大概是一万二左右,其他人的连阴基本都是工资的100倍左右,高的甚至能达到200倍。即使在基层的一个知县,一年也有几百两银子。
这么多支出,雍正哪里拿不回来?
第二,火到大众。以前清廷在收税的同时也收取不定期的损失费,但收多少的权利留给了地方政府。等到雍正的时候,他直接规定了一个比例,让下面的人按规定收了一批银子,这部分钱到期了,清廷的收入就增加了。
此外,雍正还实行了增加收入的方法,如“把不合理的人头税摊成一亩”(把不合理的人头税摊成一个比较好查的地方税)、“从官府和士绅那里拿粮”(以前士绅不用交税)、“改田为河”(主要是给铜矿丰富的云南,方便国家赚钱)。
这些方法有用吗?
真的很有用,虽然雍正的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腐败问题(古代封建社会不可能彻底解决,要解决必须有更先进的社会制度。)但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国家会增加收入。康熙在位的时候,因为常年打仗,吏治很不好。始皇帝给雍正留下了一个事实上的烂摊子。有文献记载,康熙留给雍正的浮财只有几百万,而雍正在位十几年,留给儿子甘龙几千万的财产和足够他折腾六十年的家底。
第二,人民增加收入。有人可能会说,更容易检查官员和政府的收入增加情况。毕竟有数据记录。你凭什么说人家收入也提高了?
康熙末年,清朝人口约7000万,但乾隆时期?人口差不多有3亿。干的时候为什么叫盛世?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是原因之一。那么人口为什么能增长呢?答案离不开人民收入的增加。当然,这种增收不一定是金银,也可以是各种物资。
由此可见,康乾盛世的出现,离不开雍正这位承前启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