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低谷和高潮都是试炼场。甄嬛和女王之间的决斗不是在回宫之后,而是在他们泥泞而光鲜的战场上。
今天通过太后,线下说说太后的智商。
太后和太后都是上下级侄子。在皇权稳定的前提下,他们是一个相对可靠的利益共同体。太后保护太后也保护了自己,保护了乌拉那的荣耀。
作为最后的宫中状元,一路上,太后充当着皇后的向导,不仅事事提她,还时不时亲自帮她清障或者擦屁股。
玉儿与新昌相好,在被关入刑部时,是王太后出面释放了新昌,并斥责了石喻,从而挽回了皇后的尊严。
华妃的妻子指使毓妃毒死,将华妃打入冷宫,收回华妃辅佐六宫的权利,让六宫重归皇后之手,是太后的决定。
安陵容皇后奉命用松子猫害夫差贵族流产,是皇太后出面干预,才把大问题降到最低,替皇后除掉松子。
王太后的祝福对她提前胜利是不可或缺的。
甄嬛离开皇宫后不久,女王就请王太后前去瞻仰。
现在,后宫被控制住了。虽然段飞和匪警是第六宫的助手,但只有两个勋章。段飞不能关起门来出去,匪警专心数砖块。
皇帝经常与之同床共枕的两个女人——安妻和齐妻——都是自己的。一份无儿无女汤当滋补品,一份高仿奢侈品配麝香烤串。
她唯一的儿子,三哥,在宫中养大,早已被她养大。
女王来了,一切都顺她意,满脸通红,意气风发。
太后见了,说:“现在你在后宫忙,不要累。”
这根本不是关心,是对她指指点点。
意思是这次后宫没人是你的对手,但你自己要悠着点,不要大费周章为自己做无用功...
皇帝、太后、皇后虽然是宫中所谓的正经主子,但其实他们的共同点只有一种权力,那就是皇权。
虽然原则上皇帝是大权在握,皇后是后宫的主人,但所谓的原则基本都是装点门面。在政府机关工作过的人可能更有体会。文件中的“原则”基本上是为了打破它们而保留下来的。
只要有人,就没有所谓的泾渭分明。
蛋糕有这么大。你多,他就少。
如果皇后太傲慢,实际上对皇帝是一种威胁。
尤其是抱着太子的时候,如果把权力和左右挂钩,那是大忌。
女王后来就这么做了,真的好冷。
最终,她失败了,不是因为失去了Xi贵妃的儿子,而是因为她对这件事的态度。
关于李俶,皇帝多次审判甄嬛,而甄嬛的态度一直是“与我无关”。她迫不及待地想在她的肚兜上展示她的皇帝万岁,所以她选择停止做大事去杀你的儿子,然后杀你的家人。
反观皇后,皇帝还活着,对我只是一个放弃的姿态。她和大臣一起劝皇帝设立银行,拿着催命符,天天在皇帝面前晃来晃去。
有这个功夫,不如监督你三哥。不要让他今天跟他爸抢女人,明天又瞎出去找他叔叔伯伯,弄这些是有的还是没有的蛀虫。
王太后和王太后都属于乌拉那家族。如果皇后与前权扯上关系,必然导致家族遭殃。
华妃和甄嬛都偶然发现了它。作为乌兰纳拉的领袖,太后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在一切还有余地的时候,就要敲响警钟。一旦女王做得太过分,即使放弃,她也会拯救家族。
皇后真的成了王太后扔出去的“车”。甄嬛的回宫实际上是皇帝和太后对局势的控制和平衡。(后面详细写)
这时,皇后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太后用大棒打棉花,换来一句“谢谢关心”。
太后心OS:管你鬼!我们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继续劝说。那些由妻妾侍奉的皇帝呢?
虽然她不离开寿康宫,也不理会后宫的事务,但太后耳听八方的消息都是灵动的,大大小小的大事都逃不过她。儿子在床上睡着了,妈妈的门是清的。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向太。
静胜千里才是真正的王道。
要么是狂热者,要么是低B大喊大叫张牙舞爪杀人。都是不可接受的。
下面这句话很重要。太后道:“是时候在皇上身边安插些稳重的人了。”
齐和安是不是稳?一个懂得摸胸钻床;一个迷人的熏香解决方案...
太后口中所指的稳定者,自始至终只有眉庄。
这并不是说只要眉庄去侍奉皇上,其实是在告诉皇后。虽然我不在乎,但不代表我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凡事要克制。
在后宫的世界里,美女从来都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百花齐放。
作为一国之母,要宽容,要包容皇帝身边的女人,不能只让自己人伺候。时间长了,一旦皇帝觉得连每晚睡觉的人都克制了,他就会首当其冲,对身后的人产生戒心。
很简单,她让皇帝不舒服,皇帝让她无路可走。
其实这还是权力的问题。
懂得把握,也要舍得放手,尤其是抓大放小。
谁睡在床上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任命谁来掌管后宫。
以前皇后是个好帮手,所以皇帝和太后都站在她这边。慢慢地,当她成为麻烦制造者时,她的位置就会被取代。
世界上最不可或缺的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是不可替代的。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被需要的那个人。
太后的劝告再次被忽视,皇后还在自我修补,说侍奉皇上的人要温柔。安和祁在她口中一直是温柔的人,她们乔装打扮对太后说自己没做错什么。
然后,她还说,如果她像关的妻子们一样意志坚强,会让皇帝伤心的。
她曾经说过,眉壮的脾气和甄嬛一样,太凶,不够温柔。因为眉庄是太后面前的红人,所以不好说。就而言,像他们这样的人是不适合留在皇帝身边的,说也是变相的说眉庄。
之前拒绝皇帝的提议,现在掐死太后,皇后越走越远。
旁敲侧击做不到。太后只会打直球。告诉女王不要拉是没有用的。有时间的话,看着被看的人,不要出差错。
不犯错误,这个错误就会找上你。
这时,方若过来奉茶。
如果方皇后是皇帝身边的人,为什么会在这里?
原来,如果方是的姑姑,皇上是忌讳的,所以把她送了出去。王太后见她办事稳妥,就让她留在了寿康宫。
看了这么多年,这次有脑洞。方若不会被皇上赶出养心殿吧?相反,皇帝打算让方若去坎罗吉照顾甄嬛。刚从圣旨里出宫,打他脸总是不好。他一被别人赶出来就赶着去贴,于是太后出面解释方若照顾他。
如果方去了,他首先会问对皇帝有什么看法。如果被赶出来,他心里难免会有怨气。他为什么要和皇帝说话?
当然,这只是猜测。
不管怎么说,女王的结论是没有问题的——皇帝不可能放过甄嬛。
只是接下来的操作太马虎了。
太后问她:“皇上说冰雪是南方的灾难,怕影响来年的收成。他让后宫住持送一份祝福礼物。女王有什么打算?”
女王宫里有一个不错的包华音乐厅,但她必须去坎罗吉。很明显,我要去搞甄嬛,而且我还说了一些经不起推敲的理由。
说来好笑,妃子上坎罗吉比僧尼进宫还便宜!
和尚入宫送几辆捷达,然后弄几滴就搞定了。后宫的嫔妃都不应该拿BBA,高端的有一把凯德拉克也不过分。
看过《红楼梦》就该知道清虚关是多么宏大的一个场景,一个家族出门是多么复杂,何况是皇族。
不仅要自己带锅碗瓢盆,各种吃的,各种装衣服的化妆盒,还有一大堆丫鬟太监的保镖,怎么省钱...
说嫔妃出宫更真诚。诚意从何而来?
在古代,女人出门是不能随便被外人看到的,更何况是后宫里的皇后,不得不一路被禁。这不是浪费钱和人吗?
想想曾经生活在危机感中的皇后是如何的巧舌如簧。
眉庄的假孕皇帝想提拔她为妾,皇后不想直接拒绝。反而哄她。第一,她说宫中无孕,所以升任祖制。再说,如果庄眉怀孕了,她早就搬家了。不方便,但是她怕伤到宝宝。不如等孩子出生了再宣传一个双喜临门。
有理有据,不是为了驳皇帝的面子,也是为了达到目的。
真的是侥幸。
王太后虽然不愿意,但她知道自己阻止不了,只好给她最后一条忠告:“你懂得衡量自己。”
女王又一次对“分寸”这个词充耳不闻,在坎罗吉数次狠狠踩了甄嬛一脚。
这种行为犯了两个错误。
一个是主次部分,逻辑有问题。
知道皇后皇帝放不下甄嬛,她去了甄嬛,试图折磨甄嬛让皇帝失望...你觉得这个逻辑有问题吗?
这可能是很多女性都会犯的问题。
人打蛇打七寸,结果有人把蛇的尾巴拎起来了。
男人出轨的时候,总会撕他的小三,永远打不过渣男,更别说自强的高级操作了。
要知道一个甄嬛倒了,后宫三千美女都站起来了。
皇后是过来人,也见识过皇上和春元是如何相爱的。几年前春元去世后,皇帝拥抱了甄嬛,从诗词歌赋中谈人生哲理。
明明皇帝放不下。这个时候,至少要从皇帝开始。我们不应该试着让他放手吗?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皇后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皇帝放下。
第二,我不长记性,重蹈齐飞的覆辙。
当甄嬛流产时,她失宠了,沉浸在悲痛之中。偏偏齐飞不长眼,在长街上打了甄嬛一巴掌,三下五除二把她吵醒。她转身来倚梅园招蜂引蝶,与皇上和好,把富人们吓疯了。
往往你踩得越狠,你的反扑就越强。
这个时候,与其鱼死网破,不如温水煮青蛙,给甄嬛一点甜头。反而会冲淡继续飘飘欲仙的热情,逐渐“消亡”。
在《知道什么》一书中,我祖母教导明兰:如果你把一条狗赶到一条穷街陋巷,它会被自己吃掉。
她还举了一个纸条被围攻的例子来警醒她。
项羽当年所向披靡,韩信四面包围,但必须网开一面,留个空子。他不肯围局至死,因为他怕项羽最后一战,拼了性命。
女王清楚地看到了甄嬛的自我否定,但她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结果一步错,一步错,高手过招,中招致命,失误千里。女王只是昏过去了一会儿,却丢了性命。
她用血泪的教训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太招摇。
-结束-
作者:隆美尔,一个想去冰岛找精灵的老姑娘,陪你看剧,看人生,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