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有的为老蒋洗地,有的为老蒋将军洗地。比如最近几年被吹上天的张,就被洗成了“神人”。也有一些文章随意抹黑和传播关于伟人的谣言。这些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
近年来,在媒体、文化、教育和新媒体平台上,我们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批判这类文章的出现。
那么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呢?为什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今天我们就通过苏联的一些事件来讨论这个话题。
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含义。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指一种社会政治历史思潮。这些思潮通过贬低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歪曲和丑化共产党领导人和人民创造的光辉历史,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动摇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否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达到发展社会主义政权、恢复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首先在苏联泛滥并造成严重后果。中国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主要集中在苏联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的问题上。现在苏联已经解体31年了。从一些史料中可以看出,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直接导致了苏共的垮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教训,必须高度警惕。
那么历史虚无主义在戈尔巴乔夫时代是如何“打开”的呢?
应用列宁的理论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进行改革的时候,为了否定斯大林,戈尔巴乔夫把列宁搬出来了,套用列宁的“开放”,率先撕开了苏联的意识形态,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涌入。
列宁确实先说了“开放”,但列宁“开放”的本意是让人民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情况,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扩大党群联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增加人民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但戈尔巴乔夫片面地认为,所谓“公开”就是揭露苏联的阴暗面和一些不易公开的问题。而且历史上一些不易公开的史料,应该公开,让人们了解自己的历史。他这样做,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历史虚无主义迅速涌入,也为西方国家颠覆苏联找到了一个切入点。
当然,戈尔巴乔夫最初倡导的“开放”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越搞越不好。1987年,在苏联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开放”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提出了“最大限度的开放”。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些不好公开的东西要公开,很多模糊的说法也被定性了。
戈尔巴乔夫还要求,在苏联社会,“不应该有批评的禁区”,普通人什么都可以批评。国家治理,哪个不是禁忌?即使是灯塔国也有禁忌。
后来戈尔巴乔夫在会见舆论界领导人和代表时说:苏联历史上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和空白点。他主张言论要多元化,全社会都要参与言论。他还主张社会主义多元化应该反映在每一个出版物中,包括学生的教科书。
1987年11月,在亲西方助手的控制下,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改革与新思维》的书。他提到“让开放大放异彩”。他主张无论今天发生的痛苦,以及过去历史上的悲惨事件,都可以在报纸上分析,让主张党、国家和其他机关、组织应该公开的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
放开舆论
1988年1月8日,戈尔巴乔夫再次会见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人。他甚至提出“民主化和开放不仅是改革的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彻底否定苏共此前的说法。他还希望“毫无保留和无限制的开放”。这是完全放开舆论的大忌,什么都可以说。
苏联二月全会后不久,歌德提出“纠正苏共100多年的行为”,主张客观评价苏联70年的历史。不久后,他在苏共十九大上指出“改革要把开放放在第一位”,甚至认为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他还指示被美国策反的雅科夫列夫起草了关于宣传的决议,把宣传上升为重大政治任务。
此后,苏联社会出现了诋毁苏联历史和苏联共产党的事件,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和潮流。不抹黑苏联,就会被人耻笑。
当有人反对这种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制度时,就会有人表现出葛的“开放”。在歌德开放政策的鼓动下,苏联的新闻自由也放开了。此时,在一些反共资本渗透后,一些资本开始寻求成立新闻媒体公司,私有化的媒体公司开始在苏联出现。
1990年6月12日,戈尔巴乔夫就任总统。他批准了《新闻出版法》,彻底抛弃了苏联的报纸审查制度。甚至提出“民意不被审查”,公民可以以任何形式发表意见,甚至不允许民意被垄断。随后,戈尔巴乔夫将电视和广播民主化,他下令国家电视和广播在政治上独立,成为不受任何党派控制的组织。
葛批准《新闻出版法》4个月后,苏联迅速出现了700多家报刊进行登记,一些西方支持的报刊获得了正式地位。一些以前属于苏联共产党的报纸也独立了,一些苏联机关也独立了。苏联解体前,CPSU拥有的报刊仅占1.5%。
03放大历史恩怨
戈尔巴乔夫在推动“开放”的同时,不断暴露苏联历史上的一些民族积怨,甚至将一些历史矛盾串联起来,苏联民族分离主义开始出现。
从1939年开始,外界以为波罗的海三国是自愿加入苏联的,但在西方势力的挑唆下,后来改为“被迫加入”,为波罗的海的最终划分找到了借口。
此后,波罗的海国家的民族分裂活动愈演愈烈,直至首次脱离苏联独立。在“开放”和极端民族思想的煽动下,苏联一些民族分裂活动不断出现。改变了以前民族团结互助的局面。一些原本没有矛盾的民族开始互相猜疑,仇恨和歧视产生,民族纠纷和冲突开始出现。
1988年,苏联170多个城市发生了2600多起示威和骚乱,参与人数超过1600万。这些事件中有一半以上与族裔问题有关。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国家是“开放”的。苏联一开始“开放”做得很好,但理想化的“开放”根本不存在。如果开放有问题,或许可以纠正,但片面追求所谓的“开放”,甚至毫无保留地公开国家的内政、外交和战略,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存在。
戈尔巴乔夫没有彻底研究列宁的“开放”思想,所以他拿来用了。其实他是西方的代理人,不想研究透彻。列宁曾经坚持党的纪律和保密。该保密的一定要保密,不能公开的就不公开。然而,科赫的自由放任导致了不可逆转的问题。
戈尔巴乔夫使之“公开化”,甚至让反苏制度和反苏共产党的舆论公开化,打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原则的人。例如,1988年,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女教师安德烈耶娃发表了一封题为《我不能放弃原则》的信,批评了当时改革的错误做法。戈尔巴乔夫对这封信不满,甚至将其定性为“反改革的行动纲领”,认为背后有黑手,并要求雅科夫列夫亲自在《真理报》撰文反驳安德烈耶娃的观点。
本来安德烈耶娃发表的这封信也是“公开”的,但是戈尔巴乔夫不想看到这种坚持苏维埃制度的“公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