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行 不仅是通商口岸 还造就了当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有何特长2022-09-25  26

广州十三行 不仅是通商口岸 还造就了当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19世纪美国商界流传着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个从波士顿来广州的美国商人,因为经营不善,欠了13家广州银行的总行怡和银行7万多两银子。结果这位波士顿商人因为还不起债,一直留在中国。怡和公司的老板吴秉坚知道这件事后,把那个美国商人叫回家,对他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你只是运气不好。之后,我当着美国商人的面撕毁了欠条。这件事在美国商界已经说了几十年了。

支撑吴秉鉴英雄气概的,是他庞大的资产。1834年,吴秉鉴的家产有2600多万两白银,被誉为当时的首富。吴秉鉴当时在美国也很有名,所有的商人都以和吴秉鉴做生意为荣。至于吴秉鉴是如何获得如此不可思议的财富,就有必要提一下广州十三行了。

广州十三行,即清代广州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行会。至于广州十三行为什么在历史上那么有名,要从乾隆年间的闭关锁国说起。为了其极权统治的稳定,清朝多次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乾隆年间,对外通商口岸只有宁波、泉州、广州三个。1757年,乾隆下令实行对外贸易政策,仅保留广州一个通商口岸,选择13家商社作为对外贸易的主体。

为何如此?不外乎利益。当时广东海关每年缴纳的税款高达十几万两千美元,其中有六十多万美元流入皇帝的国库。乾隆皇帝想通过提高宁波通商口岸的税率来扶持广东海关。后来因为十三行不断给朝廷好处,乾隆皇帝干脆关闭了所有通商口岸,只留下十三行。由此,日进13行的日子来了。

十三个公会不固定。从十三行的建立到鸦片战争十三行的衰落,最多时有20个行会,最少时有4个行会。但刚开始只有13个公会,所以整个公会一直被约定俗成地称为十三行。

在这十三家银行中,最有实力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怡和银行,尤其是它的公会会长吴秉坚,在公会的发展中获利颇丰。吴秉鉴不仅经营清政府的外贸业务,还广泛参与许多海外业务,如怡和公司在美国参与美国铁路的建设,以及涉足证券交易和保险业等。当时,怡和已经是现代跨国集团的雏形。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怡和的雄厚财力。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遇到财务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怡和。

十三行为什么屹立百年不倒?十三行商人除了每年给朝廷带来丰厚的利润外,还极其热衷于为朝廷解决缺钱的问题。无论是为皇帝祝寿,还是朝廷的各种战争,甚至是为河道铺路,都少不了十三行。据统计,十三行捐银高达五六百万两,用于朝廷的各种开支。此外,十三行行商还通过官宦捐官制度,斥巨资为自己捐官,其中十三行行商之一的梁就曾从二级捐得一个博士官衔。

直到鸦片战争开始,十三家银行还承担了鸦片战争前后签订的《广州和约》和《南京条约》中的战争赔款三百二十多万美元。吴秉建一个人就拿了一百万两。但这一切都无法减缓十三行衰落的命运。十三行的行商毕竟是商人,眼里还是以利益为主。虎门禁烟前,林则徐多次斥责吴秉鉴等人包庇英国鸦片商。虽然后来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多次向朝廷捐款,但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鸦片战争后,全国各地开辟了许多新的通商口岸,十三家银行的垄断业务终于走到了尽头。

吴秉鉴死后,十三行的生意逐渐衰落,直到1822年至1860年间的三场大火将十三行完全烧毁,之后广州十三行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808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