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曹操到底是一个英雄还是奸雄?原来这么多年都被误导了

多媒体制作2022-09-25  22

三国时期的曹操到底是一个英雄还是奸雄?原来这么多年都被误导了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最喜欢刘备,因为刘备的仁义,爱民,尊贤下士;但是长大了,慢慢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当时最讨厌的曹操。

很多人对曹操的了解,大多来自网络、电视或电影,也有部分来自《三国演义》,但这些都是片面的、不真实的。

就像《三国演义》中众所周知的情节——桃园三婚,讲的是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为兄弟。然而,在真实的三国中,这三个人从未在桃园结拜为兄弟。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奸诈多疑残忍的人,宁愿我是天下汉奸,也不教天下乱世汉奸。在后世的戏剧中,他画了一张只有奸臣才有的白脸,曹操被后人唾骂。

其实这种判断对于历史人物来说太自私了。画一张脸黑白分明,曹操就是这样的历史人物。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洛阳,享年66岁。

曹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出生于一个宦官世家,汉朝的曹参之后,在三国时被封为名将。

小时候的曹操和我们一样,调皮,甚至倔强。可能曹操小时候没吃好,长大后的曹操身高也没那么高。据东晋《魏春秋》记载,曹操“相貌矮小,身高不足七尺”。按照汉朝的说法,一尺相当于23厘米,曹操长大后正好1.6米。

虽然不是高帅,但绝对是官二代。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曹腾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宦官,曾在中常侍。

而有这样条件的曹操,有后世第四、第三公平袁绍做童年玩伴。

早年,曹操就表现出对武术的爱好和天赋,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他临摹了古代兵法的谋略,注释《孙子兵法》的《吴伟注孙子》一书代代相传。

家境好,长大后曹操当上了洛阳的北尉;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是坏人,或者充满了不好的东西。

刚上任的曹操也是激情澎湃,执法严明。曹操一上任,就宣布禁酒令,严肃法纪,做了十多根彩棍,挂在衙门周围。"任何违反禁令的人都将被处死。"

有一次,剑硕的叔叔,皇帝宠信的太监,被禁止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地用彩棍处决了简硕的叔叔。

朝中有人好办事。曹操虽然犯了罪,却被提拔为敦丘,并靠自己的影响力做了县令。

虽然遭遇挫折,但曹操并没有感到沮丧或怨恨,而是一心一意帮助汉朝。光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80年,曹操写了一份声明,窦武等人被诬陷为清官,导致了奸臣充斥朝廷,忠臣不受重用的局面。后来曹操多次上书劝诫。虽然偶尔有效,但东汉的政治事务日益腐败。

在这个前提下,仅仅四年后,黄巾起义爆发。曹操毫不犹豫地上马,开始了平定叛乱的征程。

因为曹操小时候武艺不错,又有兵法天赋,黄塔军根本不是对手,赢了兵役的曹操转战济南。

这个时候曹操还一心想着汉朝。曹操上任之前,济南的县官都依附于你的位置,受贿受贿,毫无顾忌。经过曹操的大力整顿,十分之八的长官被解除,济南震动,贪官外逃。

然后东汉末年黑暗,连官位都可以用钱买。但不愿附和的曹操只好隐居了一段时间。

就在曹操隐居几年后,汉灵帝驾崩,卞继位。当时何太后的弟弟何进将军招董卓杀了十个侍从。结果,他立刻把狼领进了房间。

董卓废汉少帝刘扁为弘农王,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帝。还派人毒杀弘农王母子,自称是专事国事的太师。

董卓上台后,很欣赏曹操,想把曹操留在身边,让曹操臣服于自己。但曹操也是一个正直多情的年轻人,不愿与董卓合作,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财富,逃离洛阳。

逃出洛阳的曹操开始讨伐董卓。

这次逃亡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记载,就是在这次逃亡中,发生了一件让曹操被后人唾骂千年的事情。

在逃跑的路上,曹操路过他的朋友吕伯奢的家,打算过夜。吕伯奢自然同意了,并请家人招待曹操。

曹操正在屋内休息,却听到外面磨刀的声音,于是生性多疑的曹操开始怀疑自己的朋友要杀自己,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

就是在那时,曹操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宁可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负我!

当曹操离开时,他遇到了从外面回来的吕伯奢,所以他决定也杀了吕伯奢。

因为曹操已经被指责了一千年,但是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曹操真的这么无情吗?

这件事在《三国演义》中流传,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其他三部史料虽然有不同的记载,但都表明吕伯奢不在家,曹操可能杀了吕伯奢一家,因为当时曹操正在逃跑的路上,曹操也生性多疑。曹操为了自保,可能会挥起屠刀自救。

而当时吕伯奢的家离洛阳不远,曹操心里可能也在想,是吕伯奢先把自己拖到家里,自己通风报信,好让董卓抓到自己。

所以无法解释对错。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有曹操杀吕伯奢的情节,所以这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正当防卫变成了滥杀无辜,忘恩负义。

逃亡后已安定下来的曹操“散家财,投义兵”,发起义兵号召天下豪杰讨伐董卓。但由于“乞董联军”的胆怯,不愿意出兵,曹操只好率领自己的军队西攻董卓,却被董卓的人马击败。

随后的几年,天下大乱,让整个世界都苦不堪言。曹操看到后写道

白骨裸露在田野里,它们中间没有一个人,也没有啼叫声。

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活着,想起来极其难过。

这样的诗句,既是曹操对被战争陷入水深火热的苦难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同情,也是对造成人民苦难的罪魁祸首的无情揭露和鞭挞。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曹操将汉献帝迎到了自己的身边,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开始了争夺天下的大势。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曹操为什么被骂,但一定听说过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曹操给人留下了狡猾、阴险、老谋深算的印象。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没有听起来那么有效,更多的是立竿见影的震慑。因为这件事,曹操的优势只是政治上的,没有雪中送炭的实际帮助,反而会增加他的权力。

至于为什么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你不觉得刘备只能从皇族后裔中产生吗?

所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给他带来的好处远远小于坏处!建安元年,曹操迎奉天子之后,由于曹操占据中央,全国各地的军阀都没有加入曹操。曹操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未能赢得民心。

所以曹操的成就都是因为他自己的才华,而不是因为他手里有“人质”!

汉代选官时,被选之人不仅要有仁义孝等封建道德品质,还要有贵族家世。东汉末年,买官成为常态,天下政治黑暗。

曹操大力推行“任人唯贤”,为此先后颁布了《求才令》、《养才令》、《求闲令》,曹操的《短歌》也是一首求才之歌。

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据说曹操临终时对妻子说:

“等我死了,你们都可以再嫁,嫁个好人家”,还叫我葬礼一切从简!

曹操不是一个道德完美的人,但曹操一定是一个有能力统治天下的大臣。那时候需要的是曹操。

曹操惩治豪强,主张任人唯贤,尊礼守法,治军有序,爱惜将领,兴修水利,崇尚廉洁。

曹操在《三国志》中是这样写的:“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袁绍望四州而强,所向无敌。毛的运筹帷幄,鞭挞宇内,招徕沈商的神功,韩白的独门谋略,官授材料,都是由于自己的计谋,矫情,不思老恶,最后能够掌握御机,成功成为商人,不过他们的高明之处略胜一筹。可谓是一个非凡的人,一个杰出的人。”

至于后人的评价,曹操早已无动于衷。有多少人可以不被后人讨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808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