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冷不笑,报国心强如铁。
续酒,续书。我们说,在清末民国时期,绍兴黄酒是各种场合中最高档的酒。日本侵华后,很多日本人也喜欢喝绍兴酒。1939年6月10日,日本驻南京领事馆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宴会,日本领导人和在南京的日伪政客都参加了。宴会用酒是老万全酒家最好的绍兴老酒。
然而,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宴会上的绍兴酒成了他们的致命毒药,参加宴会的人全部中毒,导致两人死亡。这个消息不仅让很多日本官员紧张,也鼓舞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的士气。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起轰动一时的南京毒酒案。
#01
背景
1935年以前,日本以上海为对华外交基地。1935年5月,日本将其驻南京鼓楼大使馆升级为大使馆。四大使驻上海,总领事主管南京事务。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使馆关闭。1937年南京沦陷后,日本将总领事馆迁至其大使馆旧址,后在汪精卫的傀儡“国民政府”成立后恢复“大使馆”。
“童军”的前身是“中国复兴社”特务机关,简称“复兴社”。因为复兴社的干部模仿意大利黑衫和纳粹德国棕衫,都穿蓝衣黄裤,所以也被称为“蓝衣社”。1932年4月,这个秘密调查团从十几个人发展到一百多人,以至于后来逐渐发展到近千人。
1932年,在日本使馆警察佐藤记家里做杂工的中国人王高科,被佐藤记介绍到使馆办公室。一年后,国民党复兴社代理人、国民党首都警察署的黄四清劝他“死心塌地为日本人卖国,为生活所迫而不忘救国者仍是爱国青年”,他心甘情愿地加入了复兴社。
1934年,王高科介绍詹长林到公使馆打杂。王和詹两人都以织缎为生,又住得近,交往频繁。詹长林在公使馆工作不到半个月,就被国家警察厅特警部外事组组长赵发展为复兴社卧底。他的化名是鲁元,代号65,收集日本情报,监视日本行动。
与王展没有秘密接触,他们各做各的工作,他们不知道对方的底。1936年,詹长林经哥哥詹长兵介绍,不久詹长兵加入复兴社。这期间在南京抓了很多汉奸,日本人怀疑有奸细就把办公室的军官辞退,包括王高科。主要在厨房工作的詹氏兄弟被保留下来,由于缺少办公人员,他们得到了接触公文和信件的机会。
詹麟进入日本公使馆不久,就为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4年,日本方面声称日本总领事馆副领事坂本失踪,因为他在中国土地上失踪了,他们要求中国政府做出解释。
这一招和“七七事变”如出一辙。日本对南京的狼子野心显而易见,给中国外交造成了很大压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找藏文书籍了。
藏本的失踪是日军一手策划的。日军让藏本躲在紫金山,在山中自杀。这样中国军方就算找到藏文版也只是一具尸体,日本就可以在此地上发动战争了。但中国凭借詹长林的准确情报,粉碎了日本的谎言,让南京平安生活了两年。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造成南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詹长林一家也未能幸免。
#02
计划
1935年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事大团结”,陈立夫任局长),其中两个是公开的,戴笠任局长。
1938年复兴社解散,其中两个升格为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一个升格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央统一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军队系统的任务之一就是“抗日、除奸”。包括汪精卫的多次暗杀,唐的成功暗杀,勾结日本参与组建伪政府的国民党元老,投靠日本的湖南巡抚张,上海特别市首任市长傅宗耀,南下日本的黑帮头目,浙江巡抚等,都是军事系统所为。1941年,日本人控制的《上海新申报》公布了《蓝衣社在上海犯罪案件统计表》。仅在那一年,就发生了35起杀害日本士兵的案件,其中17起是致命的。
1939年,日本外务副大臣清水三郎太一行计划于6月9日访问南京。作为南京沦陷后到访的日本最高级别外交官,时任南京总领事的堀藏先生决定于6月10日晚举行盛大宴会,邀请日本驻南京部队负责人和傀儡“维新政府”政客随行。地点是在总领事馆。
受邀人员几乎涵盖了南京所有军政要员。日方有6名将官,包括“华中派遣军”司令山田伊三在内的2名中将、4名少将,以及部分少将、中助及以下;至于“维新政府”,以时任“行政院长”梁鸿志为首的高官有10余人。
当时的军统南京区区长钱新民,副职尚振声。钱新民于1937年4月就任,正值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前夕。他在任期间,在南京这个大军区有很多出色的表现。最重要的是,他破获了行政院秘书黄浚间谍案,抓获了纳云早子等多名日本间谍。
詹氏兄弟6月8日发出信息,经过精密部署,南京军区系统决定将毒药放入宴席酒内实施暗杀。其间,毒药的限量、酒种的协调等问题困扰,一一克服,报蒋介石批准后实施。
在计划中,童军原本希望詹长林投毒后自己喝下毒酒,以制造中国仆人因义愤而毒死敌人的假象。
詹长林思虑再三,要求全身而退,好保住自己有用的身体,再次杀敌。他觉得完成任务后让他死没有意义,日本人还是会追击。上级同意了詹长林的请求,并对其家属的退路做了安排。
#03
实施
为了顺利实施暗杀计划,在南京军区召开了专门会议讨论投毒事宜。詹长兵去参加会议了。晚上,詹长兵把一个手指粗的药瓶递给詹长林。药瓶里装着白色粉末,上面有“USA”字样。詹长兵告诉詹长林,这是童军从美国得到的毒药。是剧毒,一碰就死。
6月10日上午,童军安排詹长林一家吃团圆饭。
饭后,詹氏兄弟像往常一样到日本总领事馆工作,而他们的家属则由护送,渡河藏在八卦洲乡下。
五年来,詹长林赢得了掌管日本总领事馆杂务的宫内厅职员的信任。整个领事馆负责饮食,厨房的钥匙都在詹长林手里。
堀藏先生一想让日本政要品尝异国风味,就决定用中餐和葡萄酒招待他们。
詹长林去了南京有名的老万全酒家,买了四坛绍兴黄酒。下午趁人不在,他把毒药倒进温热的米酒瓶子里,然后倒一点米酒,摇匀,把瓶子藏在过道的柜子下面。
酒席前,詹长林拿出装有毒酒的瓶子,将毒酒倒入大瓶中,再倒入黄酒,摇匀。为了保证所有与会的政要都能喝到毒酒,詹长林亲自到宴会厅,一杯一杯地倒酒。
晚上7点,宴会准时开始。不知道为什么,日本军方的一些重要成员基本没来。堀藏先生从总领事馆找了几名工作人员来完成座位。但毒酒已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詹长林借口肚子疼,出去看病开了点药,离开了日本总领事馆。在此之前,詹长兵已经借故先行离开。两兄弟在王高科的帮助下成功逃脱。
詹林逃出日本总领事馆后不久,日本人的宴会就开始了。大约10分钟后,有人喝这种酒有问题。刚喊完“酒有毒”,他就瘫倒在地。宴会出了乱子,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摔倒。日本人一边叫医生抢救,一边派人调查毒死他们的人。
詹长林用的毒药是氰化钾。氰化钾毒性很大,只要进入人体的量足够,十秒钟左右就能致人死亡。也许是因为毒药太少,酒喝多了,或者是因为氰化钾喝后溶解,药效下降了。只有两人当场死亡,其余人得以生还,但未能完成工作。
#04
乐章结尾部
詹氏兄弟撤离后不久,日军在南京展开大搜捕,烧毁詹家的房子,到处张贴逮捕詹长林一家的布告。此外,汉奸趁机作乱,敲诈勒索,近千人被捕。
在南京躲了多日后,詹长林在军统的安排下,于6月25日向日本人发了亲笔信。信的大意是,“你做了所有的坏事,全国人民都恨你。这件事是我们两个人单独做的,没必要牵扯到别人。”并伪造了上海邮戳,声称自己已经到了上海,起到了一定的避免牵连无辜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詹一家回到南京定居,并于1946年获得国民政府奖金5万元和刻有“抗日有功,杀敌可嘉”的银盾奖章。他申请退出军队系统并被批准。詹长林带着家人回了南京。詹长林用那笔奖金,在中央大门外的神策门库伦路买了一块地,盖了一个三层楼的小旅馆。建国后,酒店是公私合营。
詹长林一直活到2008年。他有6个孩子和20个孙子,四世同堂。很多年了,街坊里没人知道他是抗日英雄。直到央视制作的《1939年的夏天》播出,他的传奇故事才广为人知。2009年9月28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詹长林、詹长兵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重大贡献的30名南京市模范英雄”。
7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勇往直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