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并非真豪杰,被骂才显真英雄

水漫金山寺2022-09-25  27

骂人并非真豪杰,被骂才显真英雄

顺着昨天的思路,再来说说骂人和被骂的事。

比起骂人,被骂的人应该属于“受害者”,而正是这种被动的“受害者”更能展现一个人的格局和胸怀。

首先,纠正一个印象深刻而著名的骂人事件——诸葛孔明把周瑜骂死了。

其实只是文学描写和言情。首先,真正的人物周瑜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导致两人之间的争宠。事实上,江东的公瑾周郎不仅是一个英俊、优雅、有着一流外貌的帅哥。更何况他不仅长得帅,气质也不错。民间谚语“周郎鼓曲”就是指他。他是一个永远的风流人物,一个德才兼备,文武双全,英姿飒爽的英雄。不然他怎么能娶到江北二桥的小乔呢?

其次,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激怒的小气鬼。作为吴栋麾下的一员大将,江夏打败黄祖,赤壁破曹,战功彪炳天下。不幸的是,他永生了。在准备攻占益州时,病逝于巴楚,一代名将。他死时只有36岁。周玉达·孔明今年6岁,很难说他们一生中是否见过面或打过架。这个盖世英雄就不用说了,会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被诸葛亮骂得吐血而死。只是作者站在蜀汉的立场上,想借周瑜来突出诸葛亮的高大形象。

虽然骂人的杀伤力极大,但是真正被诅咒致死的案例史书上是记载不出来的(也许民间也有案例)。不然也不是诅咒者一口气就能杀人,他的本事真的非同一般。就是被骂的人太小心眼,受不了被骂,太胆小。

可见,被骂的确是检验一个人心智模式的最好考场,尤其是对那些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来说。

同样,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大概是被骂得最多的倒霉蛋。曹操在书中被描绘成一个叛徒和一个非常忠诚的大臣。以他当时在朝廷中不可妥协的权力,可以说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对于朝廷中的异己,他想杀谁只是一念之差。“宁消极不消极”是他混时代的原则。为此这个汉奸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也有很多大功业。但在处理被骂这件事上,我真的很佩服这个曹阿瞒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有着无与伦比的胸怀,他不愧为当时的“人中英雄”。

换句话说,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这些有才华的人性格各异,他们经常用刀和笔作为武器来表达邪恶和促进善良。他们或以文章批判国事,或以文章嘲讽汉奸,或以文章描写百姓疾苦,因此名扬天下。陈林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相当有名的。

官渡战争前期,陈琳为袁绍写了一篇文章《周宇文》。他引用别人的话,批评曹操的错误,把他骂得体无完肤,顺带痛骂曹祖上三代。当时患有偏头痛的曹操看了之后觉得毛骨悚然。他出了一身冷汗,头居然不疼了。

要知道,当时社会提倡孝道,曹操就被提升为孝道。侮辱这样一个“孝顺”的祖宗,是何等的恶毒。但看到陈琳犀利的文采,大气磅礴,气势磅礴,曹操对陈琳的不满立刻转化为欣赏,觉得陈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官渡之战以袁绍战败而告终。曹操召见被俘的陈琳,责备他说:“你当初骂我,为什么连我的祖宗也骂?”陈林:“我也是当时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这就像不得不把箭放在弦上。”大家都以为陈琳死了,曹操却饶了陈琳。他没有杀他,而是重用了陈林,他担任我们公司空的祭祀。

他不但没有杀自己写信骂自己的陈琳,也没有杀敲锣打鼓骂曹操的米芾。

有人认为这是曹操的做作,是为了收买人心。但我不这么认为。其实这就是英雄惜英雄的“相敬如宾”。爱情就像对金钱的爱,心是一样的。

无论《三国演义》把曹操刻画得多么缺德,也不是更接近历史真相的《三国志》称他为“治天下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与当时很多不同地区的诸侯相比,曹操才华横溢,爱惜人才,麾下人才众多,不无道理。

从他被诅咒,却善待并重用骂人者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的确有海纳百川的气场、气度、格局和胸怀,这大概也是曹操这位智者能够成功的原因。

无独有偶,还有武则天,他在为写的檄文里,反对武则天,被罗骂了一顿。字字犀利,句句致命(而且竞选真的是在鼓励大家造反杀她),让她从里子到脸上什么都没有。当所有的丑闻和坏事被揭露出来的时候,内裤都不剩了,没有怜悯,甚至

在男权社会,作为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是有忌讳的,讨厌被别人骂。虽然她是个不平凡的女人,但她毕竟是个女人,难免小心眼和blx。作为一国之君,一旦被激怒,她让你今天死,明天就活不成了。然而,面对如此恶毒的谩骂,武则天还是被罗的文采所吸引。据《新唐书》记载,读到“土未干,六尺不必孤”这句话时,武则天惊讶地问是谁写的,感叹道:“丞相有此才,真是失策!”

作为曹操和武则天,他们掌管着生死,但面对被骂,他们非但不坚强,反而能欣赏,甚至对骂的人重用。如此宽广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现在面对不同的意见,人们对此也不说什么,甚至说不出来。他们经常禁止,比如说,封闭或杀死它,让它没有地方住。古代比今天好,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吕布这个莽夫。

吕布被张飞骂成“三姓家奴”,但他很生气,骂了起来。他连“闭嘴”这种狠话都没说(虽然你骂我骂得很难听,但我还是要捍卫你骂我的权利),就骑着马去找张飞了。同样是被骂计燕,吕布,这三国第一猛将,真不是吹的。虽然不能用笨嘴笨舌骂人,但打人打架是十个残酷的角色。张飞口舌狠毒,却不是吕布的对手。结果刘备和关羽结拜兄弟,一起搞团战,拼了老命,只打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并上演了一场“三英大战卢布”的精彩大戏。

不接受就去做。不接受就不傻。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们永远是靠实力说话,而不是靠实力说话。吕布在其他方面确实很惨,但这一方面一点都不英雄,也算是真英雄了。

骂人不仅能体现英雄,还能区分君子和小人。尤其是对于那些抵抗打击和侮辱能力很强的无耻流氓来说,骂人就像拳击手打棉花一样。

骂人能不能赢是底线。脸皮厚,骂够了就是优点。毫无疑问,有底线就一定会输。和一个没有底线,没有底线的人比赛,你还讲规则,讲道理,讲道德,你就输了。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死老鼠》里那种摸不着冷的滚刀肉角色,比如刘邦。

楚汉相争,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天下,互相撕扯责骂无数次。但是项羽这个最没有底线的贵族后代,总是被以无赖起家的刘邦打败。

最典型的就是项羽用亲生父亲胁迫刘邦投降。以项羽的认知,一个人再残忍,也不会不顾亲生父亲的死活。当刘邦回应道:“我们是结拜兄弟,我父亲也是你父亲。如果你想杀了他做汤,请给我一块。”霸王彻底崩溃了——这不仅仅是一个泼皮!他完全低估了对手的下限。以霸主的实力,怕对手强,但又怕对手没有底线。现在,他遇到这样一个无底洞的对手,想分享父亲的肉汤,还有什么不能做的?这叫秀才遇兵。太不合理了!霸王顿时感到不知所措。

面对满嘴流氓气、夸夸其谈的流氓,有着贵族气质的项羽实在是无可奈何。这就是有底线的贵族和没有下限的流氓的区别——张嘴说话,动手做龌龊事的流氓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但是有着贵族血统的项羽认为他不会动。项羽的失败成为他的命运。终于,《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成为必然。

崇尚输赢的中国,向来只看结果不考虑手段。所以,只要成功了,汉王刘邦在斗争过程中的一切卑劣行为——比如“分一杯羹”,逃跑,踢老婆孩子等等。—将成为对一项崇高事业“不惜一切代价”、“大义灭亲”的经典颂歌。从刘邦开始,流氓打败了君子,卑鄙打败了贵族,贵族被彻底消灭。中国正式进入了抛弃了社会道德却没有下限的精致利己时代。

然而,正是项羽,虽然战败,却依然光彩照人,被古往今来的人们称颂,被一代又一代人敬仰为悲剧英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768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