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车企都把原来的三缸车型换成了四缸发动机,包括吉利岳斌,福特福克斯,本田的换代思域和别克英朗等等。近日,东风日产副总经理高也表示,“我们正在制定计划,将全新的琦君换成四缸发动机,研发周期至少需要两年。”
很明显,三缸机正在退出市场,行业大军又回到了四缸机的行列。过去痛斥三缸机的消费者可以说是赢了。
回顾这次引擎创新,看起来像是一场闹剧。
三缸发动机作为大部分车企在全行业投入的一种技术研发,必然意味着有一个共同的社会背景要处理,有其现有的技术特点。
其中,在国内市场,根据2013年相关部门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核算办法,也就是俗称的“咖啡法案”,要求车企在2015年实现百公里油耗6.9L,2020年进一步降至百公里5L。
再者,随着2017年双积分政策的发布,政策设置了“油耗”和“新能源”两个积分,要求车企达到考核标准才能获得正积分,否则将获得负积分,然后需要购买积分才能达标。
在这样的高压法规下,当时还在犹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车企首先想到的是从传统燃油车身入手,希望通过使用三缸发动机来降低油耗,其中销量过百万的上汽通用是行业内第一个大规模推行三缸发动机的车企。
从三缸机的技术来看,因为比四缸机少了一个缸,所以各部分之间的摩擦损耗更少,浪费的机油也更少,确实带来了一定的节油特性。
与其他四缸发动机相比,三缸发动机的排气干扰和涡轮迟滞得到了更好的改善,起步时反应更加敏捷,对日常城市使用工况也比较友好。
但三缸发动机因为是奇数缸,所以车辆起步时在低转速范围内容易抖动,可以说是其天生的缺陷。
对此,前几年媒体提到三缸机,一般都拿二十多年前的李霞做引子,或者在发动机上放一瓶水,证明三缸机真的有多摇摇欲坠。
事实上,自从通用汽车开始普及三缸发动机以来,许多车企都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RD成本来抑制抖动问题。可以说这几年三缸发动机已经很难将其抖动传递到车厢上了。
但在媒体过度夸大三缸发动机问题后,结合几年前国内车市销量见顶、头部车企业绩不佳的现象,强化了“消费者不接受三缸发动机”的社会论调。
可以说,三缸机在媒体拱火下遭遇了“社会死亡”。
但不得不说,三缸机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车企所利用,其性质就如同今年的“芯片荒”和产能中断,一些厂商借此机会作为销量不佳的挡箭牌。
所以三缸机可能不是市场性能问题的本质,可能是别人的偏见。
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下,消费者很难不带偏见的认识三缸机。很多都简单的认为三缸机比四缸机少一缸,这是车企成本导向的结果。但是四缸机的价格还是在卖钱,导致心理不平衡。
从普通大众的角度来说,消费者没有义务去了解三缸机的研发背景,以及采用了哪些新技术,所以他们更愿意从感官的角度去衡量是否值得购买三缸机。
正因如此,一缸比四缸机少,还卖同样的高价,其实是在挑战消费者的心智,注定了三缸机不可接受的结局。
近年来,作为重新改良的新技术,三缸机回归市场后难免受到大众的质疑。就像之前一样,纯电车在推出之初一度充满争议,如今却成为市场上的增长极。
至于纯电动汽车最终被市场接受的原因,其本质是与其加速快、静音、省钱不烧油等实用优势分不开的。这是和燃油车完全不同的体验,所以成为市场的增长极只是时间问题。大家等待的其实是纯电动汽车价格普及的那一天。
但是,三缸机带来的体验更好吗?
三缸发动机作为油耗法规的产物,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以良好的性能通过油耗测试,但并没有给用户带来明显的节油效果。
据相关机构测试,在同等排量、性能相近的情况下,三缸发动机的节油效果相比四缸发动机只有3%左右。但在特色不明显、价格不占优的前提下,消费者在选购三缸发动机时,不得不担心它的抖动和后续的稳定性。难怪大部分用户选择拒绝购买三缸发动机。
另一方面,市场上有失意的三缸车,但也有一些畅销的三缸产品,如吉利、本田凌派和李ONE。
总结这三款车型能卖得好的原因,就是给用户一个物超所值的用车体验。
其中,岳斌是10万元级别中不可多得的1.5T小型SUV,整体精致出众。此外,结合吉利近年来年度销量冠军的表现,也提供了可观的品牌力支持。
至于凌派作为合资入门级紧凑型车产品,其2730mm的轴距比很多车型都有明显的优势。再说日系车一直有可靠的品牌保证,这也让消费者忽略了它的三缸车地位。
相反,Li ONE的1.2T三缸发动机只是作为增程器来发电,通常是纯电驱动。只要用户有良好的充电条件,增程器的启动次数自然会减少。所以李ONE的三缸增程器并没有成为这款车销量的拦路虎,对用户影响不大。
再者,Li ONE的大六座布局,油电驱动结构,开创性的副驾驶屏幕,足以让它脱颖而出。三缸问题可以说是无法掩盖的缺陷。
可见三缸机并不是车型销量不好的原罪,是否给消费者带来物超所值的体验才是决定一款产品销量的基础。
作为油耗政策的产物,三缸发动机本身就是为了在向纯电动过渡的中间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是现在纯电动汽车爆发式增长,三缸发动机甚至双积分政策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短短几年时间,三缸发动机从当时看到的趋势,一眨眼就成了行业的弃子。其中,应该说很多车企的RD投资都去了水漂。
在政策、妖魔化媒体报道、用户拒绝接受的驱动下,车企在三缸发动机上成了彻底的输家。消费者似乎赢了,但制造商的RD损失不会被其他车型分担吗?
最终买单的不是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