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废太子有多难?为啥连刘邦这样的开国皇帝,都没办法废太子?

励志名言警句2022-09-25  25

古代废太子有多难?为啥连刘邦这样的开国皇帝,都没办法废太子?

废掉太子真的不难!

因为任何一个太子,能坐上皇位的,背后注定有强大的政治支持,否则他根本就不稳。所以,如果皇帝要废太子,其实不仅仅是单独面对太子,而是要动一个超级政治势力的奶酪,甚至直接斩断整个利益集团的前途。

这样的话,即使人们是为了自己,也一定会坚决反对皇帝废太子。除非皇帝能轻而易举地镇压所有抗命的人,而且还能保证解决太子背后的这些人,不会有大规模的宫廷动乱。否则一般来说,皇帝是不可能废掉太子的。

在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上,第一次皇帝要废太子,但没有,发生在西汉初年。当时西汉刚刚建国,正值刘邦统治时期。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稳定民心,立长子刘英为太子。

但是当刘邦打败项羽当上皇帝后,刘邦就开始对刘英不满了。当时刘邦有个妃子,戚夫人,特别宠爱,所以刘邦爱狗如命,所以偏爱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再加上戚夫人不断向刘邦吹枕边风,刘邦开始渐渐动摇,想废掉刘婴,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然而,当刘邦提出这个想法时,几乎所有来自沛县的英雄都直接反对。萧何公开表示支持刘英,张亮本想置身事外,但后来出于对吕后的尊重,站到了刘英一边,并向吕后出招,要吕后请上善四号辅佐刘英。

何况刘邦手下的头号大将樊哙,基本上是把自己绑在刘英身边的。御史周畅更是直接公开表示‘陛下欲废太子,臣不遵圣旨’。

好歹刘邦也是开国皇帝,一向不妥协。你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样子?所以,即使下面的人坚决反对,刘邦还是坚定的要换太子。反正刘邦作为开国皇帝,手中握有兵权。就算他真的换了太子,下面的人也不敢反抗,顶多是非暴力不合作。

但后来,吕后邀请了上善四大贵族。

尚思豪指的是当时的四位著名学者。据说秦始皇曾经邀请他们做官,但是这四位一点也不看中他们。然而现在,这四个人已经主动出来为刘英保驾护航了。这意味着全世界的学者都支持刘英。这时,如果刘邦再坚持废太子,很可能会失去所有士子的支持,以及开国功臣团体的支持。

同时,没有这两大集团的支持,刘灿邦的宝座还坐得稳吗?就算刘邦坐稳了,刘如意以后还会坐稳吗?

于是,之后刘邦只能低头,再也不提废太子的事。

即使是刘邦这样的开国皇帝也无法废除太子。那么,如果其他皇帝想废太子,阻力自然可想而知。

事实上,当时的开国英雄团和文人团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支持刘英的。因为刘英出生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沛县局长。所以,那些沛县集团的开国功臣们,也是看着刘英长大的。此外,吕后家族的几位亲属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与其他开国功臣的关系非常牢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邦真的成功废了刘英,将来刘如意称王后,还会允许这些开国功臣继续掌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要这些人还在,就注定威胁他的王位。如果刘如意登基,最好的选择就是让一批支持自己的人掌权。但问题是,刘如意和他的母亲戚夫人都不是沛县人。注定了刘如意称王后,是绝对不可能继续让沛县集团掌权的。

至于那些学者,那就更简单了。刘英是当时的长子,学者们基本上都相信长子继承制。而且这种事情在战国秦之前的例子太多了。基本上这些东西都会造成天下大乱,或者造成国家大乱。所以,即使一个读书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要追求一个太平盛世,也注定是不可能支持刘如意的。

简单来说,一个王子要想成为王子,就注定要有很多人在背后支持他。这些人选择支持太子后,他们自己的利益就和太子绑在一起了。如果太子被废,他们自己的利益也会受损。这样他们自然会抱团对抗皇帝。当这股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皇帝自然不能轻易废黜太子。

那么,皇帝什么时候可以废掉太子呢?

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太子背后没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同时,下面和他竞争的其他诸侯,背后都有特别强大的政治势力。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可以利用其中一个诸侯背后的权力来打击他背后的政权。这样就变成了两个王子之间的争斗,皇帝自己成了裁判,可以置身事外,避免很多麻烦。

这种情况的代表人物是汉武帝的太子刘融和隋炀帝的太子杨勇。

汉景帝时期,汉景帝首先立他最宠爱的妃子李记的儿子刘融为太子。而刘融能够成为太子,纯粹是因为他的母亲,而不是因为他背后有什么强大的政治势力。碰巧李记除了竞争对政治一无所知。

后来,当汉景帝的亲妹妹打算嫁给李记,把女儿嫁给刘荣时,李记直接拒绝了。后来汉景帝生病了。当他病重时,他要求李记好好照顾他的其他孩子。结果,李记当场就直接拒绝了,还对韩晶皇帝出言不逊。

从那以后,汉景帝就完全不喜欢李记和刘融了。失去汉景帝的宠信后,李记母子没有得到任何特别强大的政治势力的支持。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汉景帝的另一个宠妃王美人也开始和汉景帝的妹妹联手,积极争取政治筹码,支持儿子。

后来汉景帝直接废了刘融,立王美人之子刘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当时,如果李记聪明一点,懂得为儿子争取一点政治筹码,恐怕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至于杨勇,隋文帝的王子,也是如此。这是杨勇的长子。隋文帝登基后,直接被立为顺子。然而,在那之后,杨勇本人就是一个文艺青年,他所有的朋友都是愤青,不知道如何增加自己的政治杠杆。相反,他的弟弟杨光非常善于赚钱,赢得了许多重量级部长的支持。

到了这个时候,杨勇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刘义隆对他的爱。偏偏最后杨光的争宠手段还算不错,这让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更倾向于他。于是之后,隋文帝直接废了杨勇,立杨光为太子。

第一种情况,皇帝需要强大,能够控制整个朝廷。而且太子傻,背后没有政权,下面还有其他太子在竞争。在这种状态下,皇帝可以在没有太大动荡的情况下废掉太子。

第二种情况,太子造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太子李承干。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干,自幼受到李世民的宠爱。李世民登基后,李承干直接被立为太子。很长一段时间,李世民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李承干身上,试图把李承干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楚军

因此,在李世民的帮助下,李承干背后的政治力量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当时唐朝所有著名的儒生,基本都是李承干的老师。在唐军中,李承干也有不少支持者。

这样的话,在李承干那里,太子的地位应该已经稳固了。

可惜后来李承干和李世民的关系恶化,李承干误以为李世民要废他,于是铤而走险,计划发动政变。但结果这件事还没开始就被发现了。

结果,有一顶叛逆的帽子,扣在王子的头上。就算他背后的政治势力再强大,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保护太子。除非他们也想直接造反。但是即使他们愿意反抗,他们在李世民面前也注定要失败。

所以,最后李承干被废了。李承干被废后,虽然李世民极力镇压,但仍无法避免朝廷的动荡,导致太子府多名官员的落马。由于李世民对法院的强力控制,最终没有出现太多的麻烦。

第二种情况,皇帝要合理废太子,首先需要太子犯下谋反之类的大罪。只有当太子有罪,而且罪不可赦的时候,皇帝才能顺手废黜太子。就算太子背后强大的政治势力有意争斗,也是没有出路的。因为如果这个时候打,不是和皇帝本人打,而是和整个国家机器打,注定要失败。

第三种情况,皇帝孤注一掷,直接动用自己的皇权强行废掉太子。但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引起大动乱,甚至可能导致皇帝被杀,然后国家瞬间由盛转衰。

第三种情况的代表是南北朝时期,刘义隆统治时期的刘崧政权。

南北朝初期,刘崧政权统治了长江以南地区。当时刘崧在北方的势力远远强于北魏,随时有可能彻底统一天下。在刘义隆统治时期,刘义隆本人就是一位英明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三次北伐。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扩大了刘崧的政权。

然而,在刘义隆的晚年,刘义隆想废除他的太子刘绍。刘绍也是刘义隆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在刘崧政权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刘少太子府的侍卫甚至和皇宫一样多。

然而到了晚年,刘义隆听信了身边女巫的话,开始憎恨刘绍,打算直接废掉刘绍。然而结果,事后消息意外泄露。刘绍知道后,直接发动政变,入宫杀了父亲,然后自己当了皇帝。

然而,在这之后,刘少没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由于刘绍的位置不当,刘义隆的另一个儿子刘军直接进京,杀了刘绍,自己抢了皇位。皇室内部的这场动乱直接导致了刘崧政权国力的急剧下降,再也无法在北方压制北魏政权。刘绍被杀后,仅仅26年后,刘崧的政权就灭亡了。

如果不是刘义隆当时打算强行废除亲王,刘崧政权内部可能不会出现任何问题。那样的话,也许刘崧政权最终能打败北魏,彻底统一天下,南北朝也不会持续一百多年。

第三种情况,皇帝可能仍然对朝廷有很强的控制力。但即便如此,当太子背后的势力非常强大,太子没有过错的情况下,皇帝强行废太子,最终可能导致整个国家出现大问题。

总之,太子作为皇帝的继承人,其存在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官职或职业,而是代表着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除非皇帝不在乎国家动乱,或者可以轻易压制太子背后的政治势力。否则皇帝不可能轻易废黜太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749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