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张爱玲浪漫天性的胡兰成,曾伤心地这样形容自己:“卑微到尘埃里,花开花落。”
爱一个人深,就会谦虚,不计较得失。这样的爱是深沉的,无私的,伟大的。
也有一个女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梁启超是她身边的人之一。
历史上谁不知道近代中国叱咤风云的梁启超?
他是声势浩大的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著名作家,出身不凡,经济富裕,思想先进的革命家。
他的后人“有三院士,九才子”,在科学研究、文学、考古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世人都称赞梁启超有教养的孩子,认为梁美好家庭的背后,得益于他苦心经营的家风。
众所周知,梁家教的家风与梁启超笔下无名卑微的女子息息相关。
她是王桂荃。
王桂荃,原名王来喜,是一个遭报应的农村妇女。
她年轻的时候,母亲匆匆去世,父亲很快又娶了另一个女人。本来王来喜是不会挨饿受冻的,但她没有想到,在她5岁的时候,慈爱的父亲也因病去世了。
我不喜欢她继母,就把她卖给了人贩子。那时候王来喜才4岁多,刚刚有了一段懵懂的记忆。
之后的六年里,她被人贩子卖了十多次,直到被卖到知府李朝义的家里,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那一年,她10岁,刚到李家就感受到了小姐的关怀,让她对人间疾苦深有感触,成了她身边最贴心的丫鬟。
李会贤,饱读诗书,是当时著名的才女,崇拜者络绎不绝。
在众多的追求者中,李会贤的一颗心被许配给了当时因乡试成功而名噪一时的梁启超。
1891年,李会贤如愿与梁启超结婚。也是在这一年,王来喜作为嫁妆,跟着她进了梁的门。
王来喜虽然不认识几个字,但她懂事,脾气好,总是为别人着想。
从小做仆人的经历使她非常善于与人打交道,做事有分寸,所以很快得到了梁家的青睐。
梁夫妇很信任她,让她打理镇上的事务,财政大权也给了她。
就是在那个时候,梁启超觉得她的真名有点土,就把她改名为桂泉。
谁也没想到,一个随意的改名会把两人的命运绑在一起。
李会贤和梁启超的婚姻生活仍然是幸福的。虽然从小是个娇生惯养的乖乖女,但她对公婆很孝顺,在梁家也很支持丈夫。她是一个贤惠的妻子。
美中不足的是,李会贤的身体很虚弱,她的胃没有动过。直到结婚六年,她才生下第一个孩子梁思成。
这种生活是一帆风顺的,直到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他们。
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898年,梁启超举家逃往日本,王桂荃自然与他同行。
国外,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其他语言。
为了分担梁启超的事务,保护一大家子,聪明的王桂荃非常努力地学习日语,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东京方言。
这迫使梁启超对她另眼相看。她不仅被视为家庭对外关系的重要成员,还经常在业余时间教她读书。王桂荃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每次都努力学习,并经常私下找书看。
17岁,正是爱的种子的年龄。一来二去,王桂荃对梁启超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情。只是小姐对她好,她不能辜负,只好默默把姑娘的感受放在心里。
都说文人多情,梁启超也不例外,只是当时他把爱情给了另一个女人。
留日期间,梁启超结识了美丽大方的华侨何,两人相爱。
和欣赏他的才华,司并不介意他有一个家庭。梁启超深受感动,想收她为妾。
但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时,却遭到了冷冷的拒绝:
“你还记得当初是谁,建议中国人也要遵守一夫一妻制吗?你现在口是心非,不怕传出去成为别人的笑柄?”
妻子的话让梁启超脸红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终于残忍地放弃了这段爱情。
尽管婚姻危机被成功化解,李会贤的心仍然荡漾。
李会贤出生于一个官员家庭,非常关心儿童问题。考虑到她体弱多病的身体无法再为梁家开枝散叶,她决定给丈夫找一间信得过的侧房。
她想到了她周围的人,最后把目光转向了王桂荃。
三年后,18岁的王桂荃在善良和威望的双重劝说下与梁启超结了婚。
梁启超与王桂荃结婚,但为了坚持他的“一夫一妻制”,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即不能给她一个名分。
王桂荃答应过,喜欢一个人只要你能留在他身边,怎么能在乎那些虚名呢?
雪亮,她明白纳妾的用意,但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对她来说,这不一定是个好归宿。
多年以后,为梁启超家生了四男一女,但在梁启超的要求下,女儿们不能叫妈妈,而要叫“王阿姨”。
对此,尽管王桂荃心里有苦,但他毫无怨言。他把的三个孩子梁思成、和梁当作自己的孩子,尽力教育他们。
梁思成年轻时喜欢开玩笑。有一次,他考试成绩比弟弟差。李会贤拿起一把用金属丝绑着的鸡毛掸子,抽了起来。
王桂荃看着害怕得发抖的小思,感到非常难过。他一急,就冲了出来,站在他面前,打他,求饶。
王桂栓对孩子真挚的爱,在梁思成幼小的心灵中引起了涟漪。到了晚年,梁思成仍热泪盈眶,十分感动。
小时候,梁思庄最喜欢的人是王桂荃,洗澡睡觉都要“王阿姨”陪着。
梁思庄10岁时,他和王桂荃9岁的女儿同时感染了白喉。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王桂荃独自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的责任。
王桂荃把她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梁思庄身上。最后,梁思庄活了下来,但她9岁的女儿不幸去世,以至于她的名字被留了下来。
那些年,梁家风雨飘摇。是王桂荃一手撑起了家庭,带着孩子躲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她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凭着多年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了很多做人的方法。
她不像李会贤那样善于表达,而是从容不迫地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对孩子影响很深。
在她的指导下,9个孩子一个个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为他们长大后做出一番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孩子们对王桂荃有着深厚的感情。梁启超不在家的时候,他们悄悄地叫她“娘”。
人民政府成立后,梁启超携妻儿回国。他本以为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会迎来新的转折点,却遇到了有意当皇帝的袁世凯。
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写“奇怪,所谓国家式理论家”大骂他,把袁世凯派来的人和他带来的二十万大洋扔在门外。
袁世凯非常生气,派了许多间谍去暗杀他。
梁启超却不为所动,前往云南与蔡锷将军合作“倒袁”。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王桂荃跟随她的两个孩子(梁思达和梁思怡)在间谍的24小时监视下负责家务和协助丈夫。
1924年,李会贤病逝,梁启超悲痛欲绝,并写下《梁夫人颂》。看到王先生如此悲伤,王桂荃轻轻地鼓励他,静静地照顾他。
五年后,梁启超患了严重的肾病。临终前,他为没能给王桂荃起一个合适的名字而感到内疚,更担心她将来如何一个人抚养九个孩子。
43岁的王桂荃紧握着他的手,流着泪说:“别担心,我什么都有。”
这个沉甸甸的承诺,她坚守了几十年。
梁启超去世后,家里经常出现经济问题。为了谋生,王桂荃卖掉了旧楼,出去打工赚钱养家。
虽然她从未读过书,但她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她都会把9个孩子全部送到国外读书。
为此,很多人嘲笑她,她吃不饱饭,还做一些没用的事。但是王桂荃充耳不闻。在丈夫的影响下,她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由于她的精心教育,孩子们都很成功,其中有三位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成为了中央研究院的院士。
在特殊时期,由于出生特殊,梁家后裔散居全国各地,被称为“保皇派梁启超之妻”的被迫住在牛棚里。
一旦我住在这里,我就再也没出来过。
1968年,85岁的王桂荃在牛棚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她死后三天,一位好心的村民找到了她。他们把她包在草席里,埋在了山上。
暴风雨过后,孩子们找到了她,但她的埋葬地早已被夷为平地,她的尸骨早已不见。
孩子们深感悲痛。他们到处收集娘的衣服,在梁启超和李会贤的坟墓旁边为她立了一个坟堆,种了一棵母亲树,每年都向她致敬。
王桂荃的一生,从母亲去世到幼年丧父,再到多次倒卖给梁家,再到自己一个人培养九个孩子,可谓艰辛而波澜壮阔。
她不懂风流韵事,不懂名门门道,更不懂重大改革事件,但她明白一个道理:爱一个人,必须从头到尾全心全意。
尽管事实上她的丈夫从未给过她一个与生俱来的权利,甚至在她去世前从未称她为“妻子”,但她仍然谦卑地在尘土中工作了一辈子,照顾她的丈夫,教育她的孩子。
这份沉甸甸的爱,不一定要知道,不一定要回应,甚至不一定要珍惜!
只要是轻轻的想起,她就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