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如何征服西伯利亚的?1727年,贝加尔湖终属北方

周处除三害2022-09-25  24

俄罗斯是如何征服西伯利亚的?1727年,贝加尔湖终属北方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贝加尔湖的前世。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1581年,俄罗斯人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扩张,先后占领了鄂毕河流域、叶尼塞河流域和勒拿河流域。639年,维金·莫斯科到达鄂霍次克海。1648年,德兹涅夫绕过西伯利亚东北角的白令海峡。就这样,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落入了俄罗斯帝国的手中。

在俄罗斯向西伯利亚扩张的过程中,东方如入无人之境。对付只有弓箭和长矛的原始土著,几十个哥萨克往往就够了。哥萨克人依靠火枪、大炮和坚固的堡垒来减少土著人的数量。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都强迫土著人民以实物纳税。丰厚的毛皮利润让哥萨克走得更远,胆子更大。

位于蒙古高原北部的贝加尔湖也被哥萨克人入侵,这里居住着布里亚特人、通古斯人、吉尔吉斯人和达斡尔人。他们自古以来就和南方的中原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元1635年,皇太极征服了外贝加尔地区的索隆部。1636年,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元朝后裔力旦可汗献上国旨。此后,皇太极还兼任蒙古大汗。1638年,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向清朝进贡“九白”,表明臣服。这也预示着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的广大漠北地区名义上属于清朝。

而清对漠北的主权只停留在形式上,连羁绊统治都没有考虑。更何况1644年清军大规模入关,拉开了中国改朝换代的序幕。从此满清的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了关中,北方已经没有他的时间了。这给了俄国人入侵南方的绝佳机会。

俄国人一方面渗透到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另一方面又将触角伸向贝加尔湖地区。

经过不断的征服,伊万诺夫终于在1643年到达了贝加尔湖的岸边。随后,在贝加尔湖周围建立了一系列堡垒。646年,哥萨克人在安加拉河口建立了上安加尔斯克。652年,哥萨克人在伊尔库特河流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建起了一个冬季营地,这里后来成为了著名的伊尔库茨克。

1654年,哥萨克人在尼布甲尼撒河汇入石勒斯卡河的地方建立了尼布甲尼撒城,俄国人也称之为尼布楚斯克。这一年,俄国在尼布甲尼撒建立“达斡尔杜军区”,任命巴什科夫为“中国达斡尔阿穆尔河杜军”,管理外贝加尔和黑龙江流域。

尼丘监管区的建立,标志着俄罗斯帝国在外贝加尔地区的统治站稳了脚跟。接下来,俄罗斯帝国专注于巩固占领区,牟取暴利。

01循序渐进

654年,叶尼塞斯克总督派军事贵族德米特里·菲尔索夫去殖民安加拉河。Baragansk建立在Firsoff的Unga河附近,在那里流入Angara河。

该市位于贝加尔湖西北部的巴拉甘大草原中心,土地肥沃,水生植物丰富,非常适合放牧和农耕。

658年,俄罗斯军队在特伦姆巴湖畔建立了特伦宾斯克。

1961年7月16日,伊尔库次克在安加拉河右岸伊尔库特河口附近奠基。

随后,哥萨克将目光转向贝加尔湖南岸,开始沿着塞伦格尔河南下殖民。

塞伦格河是漠北最大的水系,以巨大的扇形向北流入贝加尔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匈奴、定陵、鲜卑、蒙古的发祥地。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从贝加尔湖出发,沿着塞伦格河往上走,就可以到达蒙古高原的心脏,卡拉和林。

历史上,游牧民族长期依靠色楞格河与南方的中原王朝抗衡。赢了就入主中原。如果战败了,就沿着塞伦格河向北迁徙,在西伯利亚南部的森林地区喘息,等实力壮大了再卷土重来。

千百年来,游牧民族一直将贝加尔湖周边地区视为安全的后花园。没想到17世纪,却被俄国人抄袭了。这也意味着,如果他们输了,他们将走上不归路,这直接决定了游牧民族的历史命运。

1665年7月,10名首领Osip Vasilyev和Gavriil Lovtsov带领69名哥萨克人渡过贝加尔湖,然后溯Serenger河而上。10月初,他们在奇科伊河汇入色楞格斯克河的地方建立了色楞格斯克。这个要塞成为了俄罗斯在贝加尔湖南岸的扩张中心。

1666年,俄罗斯人在乌达河口建立了乌迪斯克冬令营,后更名为上乌迪斯克,现在是著名的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的首府。

1676年,俄军在叶拉夫宁根湖畔建立了叶拉夫宁斯基堡。俄国人在这里打败了布里亚特人,彻底征服了色楞格河下游。

到18世纪70年代,在贝加尔湖周围,俄罗斯军队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城堡和据点,以严密控制贝加尔湖。

02杀气腾腾。

哥萨克人在攻打贝加尔湖的同时,大肆烧杀抢掠珍贵的皮毛“软黄金”,暴行骇人听闻。

哥萨克也承认:“每年从新征服的通古斯和布里亚特,向陛下征收实物税,但都是用军刀和鲜血换来的”。

一方面,俄罗斯人劫持人质,勒索皮草;另一方面,他们也利用俘虏贩卖的欧洲和俄罗斯地区作为奴隶。他们将捕获的布里亚特人送往叶尼塞斯克,然后转卖给等候已久的商人和渔民。这些人在税务部门注册,然后把奴隶运到俄罗斯和欧洲。

哥萨克人经常把俘获的布里亚特妇女据为己有,有的卖掉,有的洗礼后成为奴隶。洗礼肯定不是自愿的。俄罗斯人强迫他们改俄罗斯教名,一辈子给自己当牛做马,不准回自己的部落。

由于俘获了大量布里亚特人,哥萨克官兵一度将拥有的布里亚特奴隶数量视为富有的标志。这些奴隶受到了羞辱和折磨,骚乱接连发生。

早在18世纪40年代,安加拉河流域的布里亚特人就举行了大起义,俄国帝国当局派出哥萨克人疯狂复仇。1644年,伊万诺夫突然袭击了当地酋长的村庄,摧毁了40多顶帐篷,抓了70个人。

1645年,起义规模进一步扩大,波及贝加尔湖地区。布里亚特痛击俄军,停止实物纳税,连续三次进攻维尔霍的连斯克。他们骑着战马,身穿铠甲,手持长矛和弓箭,与优势俄军决一死战,多次给俄军造成重大伤亡。

1646年,布里亚特人再次进攻维尔霍的连斯克。这次布里亚特集结了近千人,结果消灭了唐·达科夫率领的136人。

布里亚特虽然没少给俄国当局出难题,但面对哥萨克人的猛烈火力,毕竟赢的少,输的多。俄国人在对付起义军时残酷无情,导致大量土著逃往外国,村落荒芜,无人居住。一部分布里亚特人被迫迁到外蒙古,另一部分迁到呼伦贝尔,后被命名为“巴尔胡人”,编入八旗。

由于人民大规模逃亡和不断起义,俄国当局的殖民活动受到严重阻碍。但是沙皇政府仍然不愿意改变它的统治策略,甚至不愿意变本加厉。

1684年,清朝已经在南方定居,并开始重新审视其千疮百孔的北方边疆。在康熙皇帝的支持下,漠北的吐谢图汉派代表到伊尔库茨克和色楞格斯克,要求俄国人归还布里亚特的土地和人口。但俄罗斯当局置若罔闻,坚决拒绝把吃进去的肉吐出来。

然而,经过几十年的抵抗,布里亚特人的抵抗因缺乏外援而逐渐停止。

03外贝加尔湖的归属

当俄国人在北方打转的时候,大清帝国也没闲着。清军入关后,李自成、张等地的农民政权相继被割据。1662年,南明政权彻底覆灭。1681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1684年,康熙皇帝派施琅收复台湾省。

南方一平,康熙皇帝开始把目光投向东北。1685年2月,康熙皇帝下令进攻jaxa。俄军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出jaxa。清军烧了jaxa,然后撤回爱辉。

清军撤退后,俄军得到补充,不久卷土重来,重新占领了jaxa。于是,jaxa的第二场战役打响了。清军围困俄军近一年,俄军由736人减至仅66人。俄罗斯被迫同意和平解决。

由帝国大臣戈洛文率领的俄国代表团于1686年2月从莫斯科出发,前往色楞格斯克。临行前,摄政王索菲亚公主警告戈洛文,要在谈判桌上谋取更多利益,如果谈判达不到目的,就诉诸武力。

陪同戈文的警卫多达500人,有270车弹药和干草。途经托博尔斯克时,增加了1400多名哥萨克骑兵、步兵、火枪手和龙骑兵,共计2000多人,其中四分之三是军人。

当戈文抵达色楞格斯克时,清政府得到消息,立即组建了以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整个代表团由200名八旗先锋士兵、400名警卫和200名火器营士兵组成。1688年5月,中国代表团正式离开北京参加谈判。

同年7月,索尔图计划经外蒙古去色楞格斯克,正好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大举入侵喀尔喀蒙古,因道路不通,返回北京。

随后,清军在乌兰布通击败噶尔丹,漠北蒙古廓尔喀决定加入清朝。通往漠北的道路畅通无阻,双方再次商讨和谈事宜,决定将会谈地点改在尼布甲尼撒。1689年6月13日,索尔图一行离开北京,日夜兼程前往尼布甲尼撒。

最先到达尼布甲尼撒的中国海军,在河边抛锚停船,水兵在岸上扎营,有三千多人。陆军约1400人与中国外交使团同时到达,索俄图亲兵、男仆800人,差不多9000-10000人。

和谈正式开始时,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战争一触即发。

当时的形势对俄罗斯非常不利,且不说俄罗斯在欧洲深陷战争泥潭,就是尼布甲尼撒周边的布里亚特和达斡尔居民也因为受不了沙皇的统治,爆发了反抗俄军的起义。

喀尔喀蒙古人大约有600到700人在俄罗斯占领下进攻尼布甲尼撒。尼楚周围的布里亚特人也和清军使团讨论过联合攻打尼楚。

但清朝有内忧,崛起的准噶尔汗国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清朝代表最后让步,双方签约。

这一年的9月7日,《尼布甲尼撒条约》正式签署。条约肯定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库页岛属于中国,但清朝同意将额尔古纳河以西、贝加尔湖以东的地区割让给俄国。

从此,外贝加尔地区将永远属于俄罗斯帝国。

大局已定。

当清俄代表在尼布甲尼撒作战时,噶尔丹再次进攻漠北。在新的形势下,俄国使团拒绝与清朝就贝加尔湖以南中间边界的归属问题进行谈判。俄罗斯的想法是先保住既得利益,然后伺机收获利益。

随着加尔丹的军事失败,准噶尔部队撤出了漠北。1992年5月,清朝正式将喀尔喀蒙古纳入统治范围,设立32面旗,分为左、中、右三路。至此,喀尔喀蒙古全部臣服于满清,大清帝国也扩张至中俄中间边境。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处于彼得大帝统治时期,中俄中间边界处于模糊地带。俄国利用未划定的边界侵占外蒙古大片地区,一直拒绝清朝的提议。

康熙皇帝之后,雍正帝继承了王位。为了减少俄罗斯不断侵占领土造成的损失,雍正帝渴望尽快划定中俄中间边界。为了达到目的,清政府将双方的贸易与边界问题挂钩,限制俄国商人在中国的贸易行为。

1725年,彼得大帝驾崩,凯瑟琳女王一世继位。她认为,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已经白热化,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清朝肯定期望俄罗斯保持中立,这样才能在边界划定问题上实现利益最大化。

1725年,俄国派遣萨瓦·弗拉迪·斯拉夫作为全权公使到中国谈判贸易和边界问题。出发前,沙皇指示萨瓦,中国必须放弃“外贝加尔、乌迪斯克、塞伦盖斯克和尼布甲尼撒”。

1726年,萨瓦率领2000人的代表团来到中国边境。在去北京的路上,我频繁接触准噶尔的叛军,鼓动他们造反,并企图勒索清政府。

他还多次派人与八位以上的法国驻华传教士联系,请他提供一些有关清政府对谈判、平叛和传教士的态度的信息。他甚至大肆收留中国逃亡者,南下驻守恰克图和楚库河支流,争取在谈判划界前占领更多的中国土地。

727年7月3日,谈判地点改为距恰克图10多公里的布尔河。清朝的首席谈判代表是隆科多,后来因罪被撤回,首席代表改为郡王E-E策令。

此时谈判已经对清朝极为不利。俄方跋扈,准噶尔人虎视眈眈,内部有内奸,清朝的谈判代表又不强,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1727年8月31日,清俄双方签订《布伦斯基条约》。11月2日,双方签署了《恰克图、色楞格、阿巴哈边界协议》,划分了几条边界,彻底明确了中俄在中段的边界线。

从此,恰克图以北地区彻底脱离了中国的怀抱。这也意味着贝加尔湖的命运已成定局。

05结论

《尼布甲尼撒条约》和《布良斯基条约》的签订,保证了清朝东部和中部边境地区100多年的和平。经过不断的扩张,俄罗斯帝国在西伯利亚南部遇到了它的强劲对手——大清帝国。双方终于找到了平衡点,俄军暂时停止了扩张。

757年,清军消灭准噶尔汗国,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共同瓜分了准噶尔汗国的遗产。此后,北方草原再无战事。向北望去,贝加尔湖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符号,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未完待续)

文/来自世说123,请点赞、收藏、分享、关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741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