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傅恒不仅是甘龙的妹夫,也是他在小沈阳之前最信任的心腹。傅恒为人善良,多才多艺,为大清帝国平定了金川准噶尔之乱。甘龙为了表彰傅恒的功绩,封他为一等忠勇,位列紫光阁百杰之首。
1765年,强大的南方国家缅甸吞并暹罗,不断在中缅边境骚扰闹事。为了惩罚缅甸,甘龙多次出兵,意图摧毁缅甸,并在印度洋饮马。但在与缅甸的战斗中,拥有人数和后勤优势的清军屡战屡败。刘藻、杨应举、明瑞三位云贵都督,因滇缅战争相继自杀。
连续的失败让甘龙大怒,只好任命傅恒为主帅,命令他带领三万一千将士南征,一定要拿下缅甸。起初,傅恒认为清军之前的失败都是因为气候炎热,地形不熟,而不是清军本身的问题。
769年,傅恒率兵乘船南下,不流血行军2000余里,深入缅甸孟珙、勐养土司地区,降服两州。第一次胜利让傅恒很开心。孟珙和孟阳本属于中国,直到明朝末年才被缅甸夺走。
当年9月29日,傅恒与阿桂在哈坎会师,准备夺取这一战略要地,乘势直捣缅甸首都艾娃。为了阻止傅恒,缅甸也派出了三万多人抵抗。两军在夹江、新街、老官屯对峙,一战一触即发。
10月12日,清军与缅军交战。在战场上,缅军不是清军的对手。被八旗战士打散,当场打死上百人。见势不妙,缅军立即逃入河对岸的木城,闭门不出。
随后,傅恒指挥清军进攻缅军的木寨城镇,但他逐渐发现,要攻占缅军的木城,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缅甸的木城是用滑溜溜的巨木做的,炮火打不破,而且这种木头不怕火。更不用说,缅军还用先进的英式燧发枪对蜂拥而至的清军官兵进行了无情的射击。
当时的缅军已经是半枪械,官兵大多拥有从英属印度购买的燧发枪。这种枪不仅射程远,而且命中准确。另一方面,清军仍然相信骑射、弓箭和肉搏战。火器虽多,但质量很差,火枪几乎都是落后的火柴枪。在潮湿的环境下,火绳枪根本没声音,不是缅甸人的对手。
从此,傅恒终于认识到清军手中的武器还不如南方的一个小蛮子。清军继续进攻,被缅军密集的火力连续击落。一天内接连的攻势都被击退,连长特尔福德中弹身亡。清兵试图用炮火摧毁木城,但都失败了。
兵家在城内久留是大忌。一方面,清军开始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致命的热带病开始在清军蔓延,31000名士兵,其中有20000多人因为患病而减少。就连傅恒也不幸中招,在病床上发高烧。
虽然傅恒还想继续打仗,但是阿桂认为再打几天,估计清军就饿死了。缅甸人也认为,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对抗是不可能赢的。傅恒的兵只是大清帝国实力的冰山一角。缅甸能挡住清军四次进攻,但未必能抵挡十次。于是,双方前线将领未经最高统治者同意,自行决定媾和停火。
几经交涉,傅恒、阿贵等人与缅军大将摩诃拉都罗签约,双方有序撤军。耗费911.2万两白银的清缅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
回到北京后,傅恒病得很重。然而,尽管如此,由于担心自己的国家,他还是给甘龙写了一封信。傅恒在信中描述了缅甸强大的火器和较好的军事编制,同时强调了英国对云南和西藏的威胁。傅恒认为,应立即向西方购买先进装备,淘汰老弱,以应对未来战争。
显然,傅恒已经意识到了清军的落后和西洋的强大。但是缅甸有一些英国的枪那么厉害,更别说制造它们的欧洲人了?接近前线的傅恒对西方的威胁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清军以滇缅战争的失败为契机,制造和购买先进的装备,放弃落后的骑射,也许历史会改变,鸦片战争也不会因为武器落后而失败。
然而,沉浸在“上天入地”梦想中的甘龙并没有理会傅恒的最后建议,仍然坚持骑射。更有甚者,甘龙以败为胜,竟然把缅甸之战列入自己的“绝世武功”,真是无耻。由于乾隆的昏庸,清朝失去了刷新军备的机会,最后在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龙死后五十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遭受了可耻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