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军队少、武器差、战斗力弱,为何北洋军阀时期一下变强大了


清末军队少、武器差、战斗力弱,为何北洋军阀时期一下变强大了

清朝时期,中国军队战斗力很弱,给人的印象是没有兵,没有武器。随着清朝的灭亡,在军阀混战时期,军队突然变得非常众多,战斗力明显变强,武器似乎也变得非常丰富。这是怎么回事?

这么说吧,北洋军阀时期,军队战斗力变强了,有理有据。清朝时,外国列强入侵中国。八国联军只有五万人,但清军全军覆没。清朝还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是清政府根本负担不起的。但是到了北洋军阀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变少了。当时唯一加紧活动的是日本。但日本只是在蠢蠢欲动。北洋军阀时期,没有几个强国会把自己的全部军队都派出去打仗。可以看出,这和北洋军阀时期虽然乱,但军队战斗力强,武器装备变得很好有关系。

那么,北洋军阀是怎么突然强大起来的呢?

1.“为谁而战”的问题。

清朝的时候,从数量上来说,其实是相当多的军队。八旗军和绿营军虽然战斗力很差,但是数量是有保证的。清朝末年以前,全国还有七十七万军队。其中八旗军13万,绿营军46万,新军18万。这个兵力数量实际上是清朝正常兵力的数量。比如康熙时期有60万大军,乾隆时期有80万大军。鸦片战争时,清朝的军队是80万。总之,清朝的军队总数没有变化。

就武器装备而言,鸦片战争初期,清军的武器装备确实非常落后,普遍处于冷兵器时代。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进攻清朝,基本上是“降维打击”。当时普遍认为清朝武器落后。所以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努力建造武器库,生产热武器。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后,兵工厂发展更快。到了清朝末年,兵工厂遍地开花。规模已达35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汉阳枪厂等,生产了许多先进武器。

就大型战舰而言,当时北洋舰队的战舰数量和规模也号称世界第一,让日本人羡慕不已。

然而,清军的战斗力非常弱。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在庚子战争中,清朝几乎没有战力。出现这样的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为谁而战”的问题。

清朝的军队为皇帝而战。不是说当时的人不爱国,当然也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那时王室就是国家,国家就是王室。他们也知道皇室腐败,慈禧太后专制。他们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朝廷的赏识。如果没有一个能欣赏和提拔自己的领导,战斗往往是稀里糊涂的。就算死了也不知道是为谁死的,更别说升职受益了。

这是皇权时期的一个特点,要搞清楚“为谁而战”的问题。那些士兵为什么在陈桥叛变,为什么把黄袍子披在赵匡胤的肩上?就是因为小皇帝太小,没有任何判断力,士兵也不知道为谁而战。

清军为什么能打败太平天国?最重要的是曾国藩这个“圣人”。曾国藩为自己心目中的“理念”而战,他对“境界”的解释符合儒家传统。于是他拼命反抗。在他的带动下,湘军更加强大,打败了太平军。然而,当时像曾国藩这样的“圣人”又有多少呢!

清末朝廷权力斗争激烈,不断变脸。一会儿光绪是领袖,一会儿慈禧是领袖。即使是慈禧当领袖的时候,她也有八国联军入侵前和八国联军入侵后两种态度。所以男人解决不了“为谁而战”的问题,自然不想白白送死。

北洋军阀时期,军队变成了私人军队,为军阀首领作战。而军阀首领也知道,他们是在为自己而战,“创业”。打赢的仗越多,抢占的地盘越多,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多。如果军阀首领有明确的奖惩,就像张所做的那样,那么士兵们觉得他们有前途,他们就会为自己而战。

总之,只要解决了“为谁而战”的问题,目的明确了,战斗力自然就不一样了。

第二,“武装力量资本化”问题。

清朝末年,军队属于朝廷,不是将军。为了避免私人军队的存在,朝廷会限制整个国家军队的数量。另一方面,军队的将领也会不断更换。

清朝的军队数量长期保持在70万到80万之间,那就是限制军队数量。军队就像一个火药桶。这个火药桶可以炸掉敌人,但同时也会爆炸,炸死自己。如果粉桶太多,各国坐在上面会很危险。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破灭后,清朝立刻下令解散湘军、淮军、楚军。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后,朝廷对他疑心重重。如果不是辛亥革命,袁世凯根本没有机会控制自己培养的新军。

但是在北洋军阀时期,军队变成了资产,属于军阀首领自己的资产。对他们来说,军队越多越好,武器装备越精良越好,这是理所当然的。他拥有的资产越多,在与其他军队作战时,他就拥有越多的资本。这就像两个人之间的赌博。谁的钱多,赌注就越大,谁就是赢家。

所以到了北洋军阀时期,光军队人数就达到了140万到150万之间,几乎是晚清的两倍。至于武装装备,就更先进了。张已经拥有了二十七艘战舰,连航空母舰都空。

第三,“代理人”的问题。

晚清时期,外国列强频繁入侵中国,因为“代理人”比较单一,只有清政府。当时他们对清政府的脾性有着清醒的认识,知道清政府是怕战争的。只要你给清政府来点硬的,清政府立马就屈服了。所以当时他们虽然一直在寻求与清政府作战,但总是比较小心翼翼,害怕清政府被灭。一旦清政府被灭,他们在中国获得经济利益的“代理人”就没了,至少没有清政府这么好的“代理人”。

到了北洋军阀的时候,北洋军阀多了,变成了不同的派系。“代理人”是分散的、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列强没有统一的“代理人”,即使确定一个军阀首领为“代理人”也不太可能确定“代理人”,如果这个军阀首领在内部混战中失败了,列强的投资岂不是失败了?

比如日本。日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先攻占中国东北,再图谋全中国。但在东北,谁是“代理人”?他们请张做他们的“代理人”,但后来他们炸了张。为什么?他们只是觉得这个“特工”名字叫错了。

日本有明确的目标,但是找一个“代理人”却那么难,尤其是英美等国家。事实上,美国直到二战后才找到蒋介石的“代理人”。但最终蒋介石还是被打败了,美国的亚太战略严重受挫。

总之,上述三个问题的解决或确定,决定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列强对中国军队采取的政策。所以清朝灭亡前后,军队有了不一样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729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