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里有一张特殊的名片,长10.1cm,宽4.2cm。正面印有“鲁苏皖边区游记第四纵队司令员陈中柱”字样,右下角盖有陈中柱的印章;在名片的背面,主人用钢笔竖着写着:“这里,总部第一兵团水上游击大队的部队正在向东行进,请通行。”
这张名片虽然经历了70多年,纸张有些泛黄,但上面的字迹清晰,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著名抗日军人陈中柱血与火的光辉岁月。
陈中柱,1906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陈侃乡盐东村(今建湖县草堰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秋,陈中柱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1927年迁至南京)。他是警官研究班五队的警用科学家,是黄埔六期的学生。1932年2月被分配到国民政府中央大学任教官。在中央大学期间,陈中柱认识了南京女孩王志防,并与她结了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陈中柱辞去重庆大后方的职务,毅然恳求去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他积极动员津浦铁路沿线的职工、青年学生和青年农民参加抗日战争。任中央军委特委丁作团第三总团少将团长,归第五战区李宗仁团长指挥,先后参加了台儿庄、徐州战役。整个战役结束后,他接受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和鲁皖游击队司令员李明阳的任命,赴泰州任鲁苏皖边区游击队指挥部第四纵队少将司令员。
1939年秋,陈中柱冒险从敌人顽固的中营救出同道好友、中共地下党员赵敬之,成为一段佳话。
1940年6月,新四军东进抗日,陈中柱参加了鲁苏皖边区游击队司令员李明阳与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在泰州文明饭店的谈判。他在黄桥战役中信守诺言,岿然不动,配合新四军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
1941年6月初,日伪军以陈中柱及其部队为目标,从苏鲁湾游击队指挥部等几路扫荡。陈中柱遭到敌人袭击,部队伤亡惨重。他将怀孕的妻子王志防和6岁的女儿陈普交给警卫王奉良进行转移。他亲自领兵阻敌,没想到却和妻女永远较劲。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他被六颗子弹打死了。
日军指挥官季翔在南方已经悬赏五万大洋要陈中柱的人头。敌人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陈中柱的尸体,把他的头砍了下来,挂在树上示众,然后带到台州城,到南方的季翔总部领赏。
陈中柱的妻子王志防听到丈夫战死沙场的消息时,悲痛欲绝。找到她丈夫被杀的地方。当时战场已经清理完毕,尸体就地掩埋。陈中柱的无头尸体被埋在地下,旁边是当地人用门板钉的棺材。墓上插了一块木板,上面写着“陈中柱将军”。
王志防找到一条船,把她丈夫的无头尸体运到了台州。到了台州,船停在城外,她叫人看守。她挺着大肚子,无所畏惧地领着女儿去季翔南部指挥日军。她向楠楠·季翔要了她丈夫的头,并说:我们全家都在这里,包括未出生的孩子。如果你不把头给我,我们一起死在这里。
南香姬被眼前这位中国女子的勇敢行为惊呆了,用香向陈中柱的头敬礼后递给了王志防。把丈夫的头颅带回城外的船上,叫人小心翼翼地和尸体缝在一起,然后埋在泰州西门外西仓桥下第十根电线杆下一户姓唐的地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陈中柱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追授中将军衔。于右任、、陈等人都出席了追悼会。原国民政府中将何志豪亲笔题写《斩首将军之歌》留念。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陈中柱“革命烈士证书”。随后,经批准,陈中柱的女儿陈普将父亲的遗体从泰州迁到家乡盐城。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单,陈中柱的名字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