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因为解决了这四大难题

兴致勃勃的意思2022-09-24  19

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因为解决了这四大难题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秦始皇灭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在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中国有400多个皇帝。

而且我们发现,能够载入史册,被后世视为王者的皇帝,一般在位时间都比较长。唐宗宋祖,乾隆康熙,这些都是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在位时间短的皇帝一般很难被后人记住。

可就是有这么一个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却能名垂青史。这个皇帝就是朱高炽,明朝的仁宗皇帝。

这样一个不如秦始皇、不如杨迪的皇帝,为什么能流芳百世?主要有四个原因,听我详细告诉你。......

朱元璋,一个卑微的根,从乞丐到国王,让他很骄傲,很满足。但是,在储君太子的问题上,朱元璋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争议。

太子朱标投湖自尽,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后,朱元璋没有从其他太子中另选人选,而是选择了太子朱元璋的儿子朱允炆为楚君

这种做法激怒了一帮与他争夺农田的儿子,于是就有了燕王朱迪领导的“荆难之战”。结果,我叔叔把我侄子从皇位上扯了下来,朱迪,明朝皇帝,开始了他的时代。

由于有其父朱元璋的前车之鉴,朱迪在储君问题上显得尤为干脆。毕竟我不希望我的儿子在百年后被扯下皇帝的宝座。

虽然朱迪很纠结,但国家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最后,经过仔细讨论,我选择了我最喜欢的儿子朱高炽。

朱高炽上任不到一年,最多也就是264天。但这264天直接影响了明朝后期200年的历史。

1.抚平和解决靖南之战造成的社会创伤。

虽然明朝皇帝朱迪在靖南之战中赢得了天下,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这场皇位争夺战不仅给新建立的明朝带来了战争之痛,也带来了社会心理之痛。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迪直接罢免了以方孝孺为首的不服从他统治的官员!这使得朱迪在明代文人心目中是一个“不忠不孝”的篡位者形象。

然而,朱高炽即位后,所有在靖南之战中被朱迪剥夺爵位或流放的人都恢复了原职。这一举动感动了所有人,从根本上解决了朱迪夺取政权的尴尬。

从此,世人学者不再纠结于朱迪皇位的来源,而是理性地看待这位曾经和朱元璋一起开疆拓土的皇帝。

2.恢复社会和经济发展。

朱迪原本是跟随朱元璋征服天下的太子,所以他登基后也热衷于开疆拓土,扩大自己的统治区域。

但自古以来,战争就是烧钱的行为。不动则兵马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任何举动都是对国库的透支。

朱迪在位期间,五次下西洋,扩张疆域,贡献卓著。但是,也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本来明朝建立没多久,然后靖难之战,现在年年出兵外国。可以说明朝从未停止过战斗。

朱高炽上台后,停止了一切对外军事战争,对内对外进行绥靖。真正实现了与民同乐。

与此同时,朱高炽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农业和商业发展。这只是朱高炽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一时期,明朝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赤字空国库日益充裕。

3.影响明清的内阁制。

众所周知,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借助胡案,直接废除了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皇帝三权分立的问题解决了,但国家大事小事都落在皇帝身上,整个国家什么事都得自己干。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爱加班的皇帝”,但不是每个人都爱加班,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朱元璋的工作能力。

于是,内阁制的雏形逐渐成型。通过内阁制,一方面减少了皇帝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保留了事情的决定权。在朱高炽的手中,明朝的内阁逐渐完善并成型。

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嘉靖年间,内阁首辅成为当年的宰相,成为皇权的头号威胁。

4.整顿吏治,净化朝廷风气。

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开疆拓土的朱迪,这两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要脸!朱元璋就不用说了,在明初的四大案件中,你可能因为一个字用错就死了。杀了多少开国元勋、王公贵族,一共处理了七八万人。

朱迪已经非常担心其他人对他的王位的认可,他也严格监控法院。那些不认同,不认可自己的官员也是一扫而光。

结果就是:整个朝廷,老百姓和官员,人人告密,人人自危,生怕说错了什么。

为了改变整个朝廷冷血、内奸的环境,朱高炽实行仁政。

首先,是废除朱元璋和朱迪在位期间制定的一些酷刑;其次,是遵循孝道,这一点从他的谥号“小昭皇帝”中不难看出。最后,要广而告之,严惩造谣中伤。

这三项措施使朝廷的气氛变得温和而清新,官员上朝前再也不用和家人告别了。

概述:

总的来说,在朱高炽执政的短短200多天里,真的没有什么彪炳史册的文化治国武功。但从整个明朝历史来看,正是由于他在这一时期温和的决定休养生息,才形成了明朝后期的“仁政宣和”。

也许是天妒英才吧。真是个仁慈的君主。他上任不到一年就死于一场重病。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明仁宗的庙号是对他最合理的评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96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