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封建皇权制度,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种说法,古代的皇帝是无情的,他们的无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反映在全世界人民身上。大多数皇帝生活奢侈,而天下百姓却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对百姓的无情。
二是为朝臣。前封建皇权没有民主。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敢谏的忠臣,其实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也许他们将面临斩首的大灾难。这是对臣子的无情。
第三是后宫的嫔妃。众所周知,皇帝的后宫有3000个美女。后宫很多妃子可能到死都见不到皇帝一面,更别说被皇帝宠幸了。而且后宫女性之间的争斗也是相当复杂和恶毒的。很多时候,即使你想尽全力不参与这些勾心斗角的杂事,也是极其困难的。
不用说,在那个母亲依赖儿子的年代,哪个母亲不想为自己的后代而战,就是皇帝第三无情。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也算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痴情男了。他死后没有和皇后葬在一起,而是和一个妃子葬在一起。这也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恩爱皇帝了。
年石兰,一个繁荣的家庭
看过《宫中皇后》的读者,对念石兰和这段历史肯定是再熟悉不过了,虽然念石兰的人物形象对于影视剧中一些特定的宣传和故事情节,并不是很讨喜。
但从历史上看,念石兰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恶毒,否则雍正也不会力劝她死后陪葬。
虽然家族命运的转变是从他爷爷那一代开始的,但真正转变家族的兴盛还是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年石兰的哥哥年羹尧。
年羹尧的欣赏和发展与雍正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与康熙在位有关。康熙喜欢年羹尧有为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样子。
年仅30岁的他不仅被提拔为总督郑尔品,他的妹妹或许还被送给了康熙的四阿哥雍正。对于当时的年羹尧来说,前途一片光明,嫁入皇族,身居要职。
要想知道雍正以后继承皇位,当时的朝廷官员一定要排队去年羹尧家拜访。即便如此,年羹尧的权力也不比几十年前的鳌拜差多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年轻。
综上所述,从父亲往下到哥哥,年石兰一家都是清朝名副其实的大臣。不知道康熙是有意为之还是顺其自然。年石兰与雍正的婚姻或多或少地包裹着一些政治因素。
一方面,雍正当时还有10多个嫔妃,根本不缺女人。另一方面,年羹尧这么大的官,康熙安排第四个儿子,也不是平白无故的。多多少少为以后的皇位之争埋下了伏笔。康熙的眼睛是不是真的花了这么长时间,很难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念石兰入宫时间虽短,却深受他人爱戴,在日后雍正称帝的道路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皇家之旅有悲欢离合。
与一般的嫔妃不同,年自嫁入雍正府以来,一直享受着最高的礼遇。那时候一个男人有几个老婆都是很正常的事,何况是皇室子女。
所以一般大哥娶小妾在当时可能看起来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说到底,这一切都是为了皇室繁衍后代,展示皇帝的威武。雍正继位后,年石兰立即被封为贵妃,仅次于为雍正生下甘龙的乌拉那。
但是,两个人并没有太大的冲突。皇后的地位大多是由儿子的身份决定的,也就是所谓的母贵子贵。也许她不是皇帝最喜欢的人。
但在宗族传统森严的封建社会,皇族也必须对太子的母亲表现出极大的尊重,而皇妃是万千人中皇帝的最爱。
这种亲情不需要其他因素,一个很直观的比喻就是皇后死前对整个后宫说了算,但如果她死了,那就是贵妃说了算。
平心而论,念石兰入朝后的11年内,他在此期间为雍正生下了最后4个孩子,其中包括3个皇子。这是好事,但可悲的是这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在婴儿期就夭折了,唯一幸存的幸事就是小时候生病。
也正因为如此,雍正对这个孩子格外疼爱,甚至破例让他的生母念石兰独自抚养这个襁褓中的孩子。因此,尽管念石兰经历了多次丧子之痛,精神上屡受创伤,但雍正无微不至的关怀,仍让她感受到皇室的温暖关怀。
更为重要的是,年是清代历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汉代女性,这对于当时民族地区严重分裂的封建时期来说,是极有价值的。
雍正对念石兰的特殊喜爱
如果说早年的念石兰是基于雍正家中父兄的影响,那么十年后,则是因为念石兰对年羹尧早逝的保护。这是雍正对年石兰独特的爱和服从。年羹尧欺君,佣兵自重。这些九族的死罪,都是雍正一次次允许的。
然而,接连不断的丧子使得年石兰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再加上蒙汉医疗技术的差异。雍正三年,年因病医治无效去世,而年为雍正留下的独子巴各福慧也经医治无效去世,时年8岁。
两个人的相继死亡伤透了雍正帝的心。其实对于雍正来说,福慧是他最喜欢的太子。甚至乾隆皇帝继位后,不止一次说,如果福慧还活着,他绝对不是太子。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雍正也打定了主意,那就是,他死后,将与年石兰葬在一起。尤其是晚年,他把皇位传给乾隆时,多次嘱咐乾隆。
这个要求也让甘龙很为难。毕竟雍正跟自己是父子关系。这个年石兰只是政府里的一个小妾。他没有和自己的母亲葬在一起,而是和普通的嫔妃葬在一起,这让甘龙想不通,所以一开始甘龙没有这么做。
不过,或许是继位之后,乾隆理解了父亲的心。乾隆二年,他迁坟,又把他们葬在一起。雍正也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与妃子合葬的正统皇帝。
几百年后的今天,雍正对这段感情的态度,确实对当时的爱情观影响很大。他也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薄情寡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