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有何过人能力,为何能打败实力更强的陈友谅?

腔棘鱼2022-09-24  13

朱元璋有何过人能力,为何能打败实力更强的陈友谅?

要知道朱元璋为什么打败陈友谅,就要知道他们的家史。

可以说,朱元璋取得最后的胜利,主要是因为他有两项本领,是陈友谅比不上的,最后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朱元璋组织和凝聚人心的能力比陈友谅强得多。

朱元璋出身牧民,陈友谅渔民后代。

从出身上看,两者差不多,完全没必要比较。既然我们比较了他们的出生,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家族史。

朱元璋家族史

1982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

家庭情况困难,导致朱元璋懂事后就开始放牛。最后,他到了结婚的年龄。由于自然灾害,他的父母和大哥在短时间内相继去世。

他的家人相继离世,导致朱元璋瞬间丧了命。为了生存,朱元璋去了黄觉寺出家。

我以为我可以在这里安心度过一生。但由于世态不稳,寺院没有足够的余粮养活寺内的僧人,于是纷纷出寺讨饭。

后来,朱元璋派人请汤参军,他就成了郭子兴手下的秦冰。

从此,朱元璋的人生发生了变化。由于朱元璋文武双全,受到郭子兴的赏识,后来成为他的女婿。

朱元璋的一个士兵成了郭子兴的女婿,这让一些人感到嫉妒,于是他们诬陷朱元璋。但是,朱元璋是致命的,他没有为此而死。但他也知道郭子兴不是一个好领导,所以他打算单干,于是他申请带人出去打仗。郭子兴答应了朱元璋的请求,让他去攻打定远。

朱元璋出去打仗,经过家乡凤阳,专门招了一些人。加上之前的一些兵,朱元璋的总兵力达到了700人左右。

本以为朱元璋此战会有些波折。然而,由于朱元璋打了胜仗,他回到郭子兴辞职,并从700人中挑选了24人留给自己,其余的都归还给了郭子兴。

朱元璋从700人中单挑出这24人,成为未来明帝国的基石。为什么这24个人创造了这么大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这24个人和朱元璋的断骨有联系,所以这24个人和朱元璋患难与共。所以他们在和朱元璋一起努力的时候,会付出100%的精力。

朱元璋辞职后,带着24个人,苦干了一年,很快就拉出了一支三万人的队伍。

这种能力和勇气令人钦佩。

形势发生了变化,老上级、老丈人郭子兴来到了滁州。朱元璋见了郭子兴,直接交出了三万大军的指挥权。

很难想象朱元璋的行为。他其实是想给自己打个基础,交出来。这不气人吗?负责的仆人说不明白。

郭子兴对此非常满意。

1355年,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无疑是接班的头号人选。但是,朱元璋又一次放弃了军队的指挥权,这次由郭天旭接任。

朱元璋神奇的操作让一般的仆人都佩服他,觉得跟这样的领袖在一起肯定有肉吃。

后来在1355年的八九月间,朱元璋的军队接连进攻南京,朱元璋大败。这次失败导致了郭天旭和副总司令的死亡。就这样,朱元璋成了军队的首脑。

从此,朱元璋成了这支军队的真正统帅,他招募的兄弟们都拼命地跟着他。由于一群人的努力,明朝成功建国。

说到这里,很多人已经明白,朱元璋是这支军队的创始人,所以他的部队凝聚力很高。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两次让出帅位,为自己成功吸粉无数。

除了个人能力超强,朱元璋手下的徐达、唐河、常遇春、李善长、费菊等人都是超级人才,完全有能力独立行事。

陈友谅家族史

320年,陈友谅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比朱元璋大8岁。

别看他比朱元璋大8岁,但发迹却比朱元璋晚得多。当朱元璋成为英雄后,陈友谅开始加入红巾军。

按理说,陈友谅的朱元璋属于红巾军,两人应该是同僚。这种情况不存在。两个人都是红巾军。是的,但是陈友谅属于南方红巾军,其发起者是彭莹玉。彭莹玉死后,徐寿辉娶了他的妻子,陈友谅是徐寿辉的将军。

当了几年南方红巾军的领袖,这让徐寿辉觉得很美,于是建立了田湾政权。

徐寿辉何德何能当皇帝,这让底下人很不舒服,其中以宰相倪文俊为代表。他觉得这家伙没资格当皇帝,就打算让徐守慧造反,自己当皇帝。

没想到,这些事被徐守辉知道了,倪文君很担心,于是找到陈友亮,希望他们两个一起做徐守辉。为了做徐守辉,他对陈友谅做了很多承诺。

陈友谅表面上答应了倪文君,其实他有自己的事业。晚上,陈友谅杀了倪文俊,把他的头给了徐守慧。

结果陈友谅成了田湾政权的二把手。

两年多后,陈友谅杀了徐守辉,成了老大。

由此可见,陈友谅之所以能上位,主要是靠老板的身体,才有上位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陈友谅是一个无情而大胆的主。

从朱元璋和陈友谅家族的历史可以看出,朱元璋的队伍是靠自己建立起来的。而且,他们对老领导很好。这样有魅力的将军,自然是被人喜欢的,大家都愿意和他说话。至于陈友谅,就不一样了。他完全投机,杀了老板,让自己成功。

还有,朱元璋懂得凝聚人心,陈友谅在这一点上欠缺很多。

这种不足使得陈友谅难以成大事。

从战略上看,陈友谅比不上朱元璋。

360年,陈友谅杀了自己的老上级徐寿辉的所有心腹,成了所谓的“陈汉”,自己成了汉王。

陈友谅此举是要告诉世人,自己不再是小弟,而是王者,大家都要给自己三分。

陈友谅被宣布为汉王后,张士诚也是这样做的。

朱元璋与众不同。他采纳了谋士朱生生的建议,“筑起高墙,积足粮,慢慢称王。”

朱元璋此举让自己更加安全。至少,他不会成为元朝的第一个目标。

当时南方地区由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人把持,朱元璋不得不做出选择,那就是谁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底下人急忙给朱元璋出主意,即先办张士诚,专心办陈友谅。

朱元璋批准了谋士的建议。朱元璋会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因为张士诚缺乏远见,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所以,一旦和陈友谅开战,张士诚不会抄自己的后路,而陈友谅则不同。如果他攻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来救援。这样一来,他可能会两线作战,失败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一切。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战略眼光是高于两人的。

不久,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爆发了龙湾之战。1360年6月,陈友谅的十万大军从水路(南京)发起进攻,很多人开始恐慌。毕竟朱元璋只有11万大军,而陈友谅的10万大军却有10:1的兵力差距,这就让人对这场战役产生了怀疑。所以有人建议赶紧撤离,不要和陈友谅正面对抗。

这一次,朱元璋没有选择逃跑,因为他知道一直逃跑不是一回事,所以他打算和陈友谅打一架。

很多人觉得朱元璋疯了。毕竟双方差距很大。

然而这个时候,有些人却不这么想了,以为自己能斗得过陈友谅。

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刘基。

朱元璋很高兴看到有人和自己有一样的眼光。

不久,朱元璋开始制定相关计划,采取口袋阵,于是就有了双面间谍康茂才...最后陈友谅战败,朱元璋获胜。

陈友谅很不高兴。他明明有10军,为什么打不过朱元璋?

龙湾之战失败了,这让陈友谅很不高兴。三年后,陈友谅集中60万大军复仇,而这次朱元璋只有20万大军。

这一次,朱元璋依然没有退缩。

为了打赢朱元璋,陈友谅把所有的船都连在了一起。朱元璋看出了陈友谅部署的错误,直接为他重现赤壁之战。

最终陈友谅失败,被杀。

要想打胜仗,实力自然是前提,但战略更重要。如果你有一个好的策略,你会把你的颓废变成神奇。

朱元璋的军事指挥能力和谋略完全超过了陈友谅,所以陈友谅的失败是必然的。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组织能力强,人与人之间凝聚力强,军事指挥能力优秀的人,要打败仗太难了。

陈友谅确实是个枭雄,但他和朱元璋还是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朱元璋继位,他只能退出历史舞台。

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76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