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的真实原因

抓泥鳅2022-09-24  4

“富不过三代”的真实原因

这是一张拍摄于1941年的照片。图中一家三代,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大家族中的小家族。中间的老太太,年近九十,是曾国藩的小女儿曾(1852-1942);他的身后是他的第三个儿子聂云台(1882-1953),他的父母出生在一个发夹家庭。他是创办中国第一家纺织机器厂的先驱,20世纪初上海工商业的领袖,上海商会会长。他是近代中国最优秀的民族企业家之一。

本文中,我一生见过无数富豪,看惯了超级富豪家族三代人的兴衰。晚年写了一本轰动一时的书《保护富人的法则》。他认为:

一般有钱人的心理就是夸我拥有的比其他所有人都好。道德、名誉、学问都不是金钱可以达到的。这些富人别无选择,只能在衣服、财宝、房子、电器上争光,赢得想得到好处的客人的恭维。

他总结道:

第一,几十年见的富豪后代都没落了。这二、六十年来,文武百官的家庭都没落了,后人不乐。第三,只有少数不肯发财的大官,才能让子孙学业进步。四、官大,发财的机会很多,但不肯发财,一心为民的人,才是最富贵的,也是最长盛不衰的子孙。

在他看来,中国富豪要跳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只有两条路:一是勇于“广财”,善于慈善,济世救民;第二,鼓励孩子读书,用学术服务社会,用艺术延续家风。

宝发(节选)

01

俗话说,发财不难,守财最难。我在上海生活了50多年,也见过很多人发财。他们富起来后,有的不到五年十年就失去了家,有的二三十年就失去了,有的四五十年就失去了。我记得和我先父在一起的大部分有钱人,有的是当官的,有的是生意人,都有一段时间是恋爱关系。现在,他们大多已经凋零,家业衰败。有的人挥霍一个空是因为子孙嫖娼赌博。有些人甚至失去了他们的子女和孙辈。大概四五十年前,有钱人的财富还没有全部输光,而在几百个家庭中,能有一两个孩子读书,能做正当生意,能有所进步,真的是凤毛麟角。

不仅在上海,在我的家乡湖南也是如此。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兴时代有六七个有钱人被封爵,二三十个当巡抚,五六十个当镇领导,现在大部分都已经抑郁了。只有几户平民家庭,财产所剩无几,后人过得更好。

就我所熟悉的,曾、左、彭、李是钱最少的高官,他们的后代在学术上更有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曾的曾孙有六七个毕业于国内外大学,三个是大学教授;左相公的几个曾孙也是理科专业出名;李永公的孙子,有的是大学教授,曾孙多是大学毕业生;彭正志公的后人十年前在上海做官。

那时候的钱都是正当途径来的,儿孙们如果不忍心为他们攒钱,会更有能力。剩下的公务员十几个家庭的钱,现在大部分后代都已经抑郁了;几十个武官,当时比文官有钱,有十几二十万两银子,后代大多没落。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人很少。

曾90岁全家福

02

我家和清末中兴时代的大家族,或湘或淮,大多是世代相连,所以对各家的兴衰也略知一二。至于安徽的文武百姓,他们曾经富甲一方,远胜湘军,但如今都已凋零凋零,不忍回首。但是几十年才传到第三代,已经全部消失了。但是,在那个时代,那些拒绝致富或者拒绝为子孙攒钱的人更为杰出和尊贵。

最明显的是曾,他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他在位二十年,死时只有两万两银子。除了农村的老房子,省里没盖过房子,也没买过一亩农田。他亲自创办了两淮盐票,定价很便宜,利息很高。每张盐票票价220,后来卖到2万2,年利息3420;那时候家里只要有一张盐票,就可以称之为富家。

而曾的特诏命令曾家人不要接受;他去世多年后,没有一张盐票留给后人。那时候,改一些店名、花名就能拿到一两百的盐票,极其容易。而且是按规定拿票,表面上不违法。但利用政治权力和地位谋取私利,小人认为不妨碍良心,君子却不肯做!当时我妈详细知道这件事,但外人很少知道。

《中庸》说:“君子不可及之地,不可为人见。”晋文公曾向部下发誓:“不要从军中取一文钱,寄回家中”,几十年如一日,没有违背誓言;和三国时期的诸葛公是一个风格。所以当时的将军家庭大多是老实的;而民间在无形中受益匪浅。所以,为官清廉,就是暗地里造福于民;如果你贪财,那么你的下属就会领导官员,大家都想发财,老百姓就会吃大亏。

聂云台的父亲聂季峻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家有段时间被称为“三代进士,两代翰林”。聂军本人是晚清地方官员和民族资本家的代表。

03

《大学》说:“仁者以财为业,忘恩负义者以己身为业。”《孟子》说:“要富不仁,要善不富。”因为贪不贪钱,关系到别人的利益和幸福;所以,发财可以犯罪,不贪财可以带来利益。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认为积累金钱买更多的田地和房产,就能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有饭吃,生活幸福,所以拼命想发财。今天,如果我们看看以上几十个家庭的事实,如果他们积累更多的钱,他们的子孙将没有食物,甚至他们的子孙将会灭绝。拒绝靠权谋发财的人,可以子子孙孙有饭吃,有兴旺的风气。普通人认为,如果不积累一些钱,恐怕子孙马上就穷了;但从历史事实和社会经验来看,子子孙孙真心实意地造福他人,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不留一点钱,就一定会得到发展。

现在我再给你举几个例子。

宋朝的范文正公爵,当他还是一个穷书生的时候,他一心想着救济所有的人。后来当了宰相,就把自己的工资全部拿出来买益田,资助贫寒的家庭。我在苏州买了南苑作为自己的住所。后来听一个风水先生说:“这房子风水极好,子孙后代都要嫁人。”他想,既然这宅子会人丁兴旺,达官贵人,不如把它当作学校,让所有苏州人的孩子都能在这里受教育,让更多的人能人丁兴旺,达官贵人,那就更好了。于是我马上把房子捐了,作为学校。他执着于群众的利益,不希望自己的家人独善其身。结果他的四个儿子都发达了,都是达官贵人,都当了宰相、大臣、侍郎,都是道德模范。他的几个儿子曾让他在北京买一座花园洋房,退休时用来娱乐,他却说:“北京的大官们家里有许多花园,花园主人自己也不能经常去逛花园,谁会禁止我去逛呢?为什么一定要有花园才有乐趣?”

范文正的几个儿子通常在家穿布衣。上市几十年,拿到的工资钱也用于慈善,所以家里极其节俭,去世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按照普通人的心理,我觉得这太不体谅我的儿孙了。谁知道这是给我子子孙孙规划的最好方式。不仅四个儿子都成了公职人员,还继承了他父亲的思想,捐钱济民。所以范家的曾孙也极其发达,流传到几十代。到现在,已经800年了。苏州范坟一带至今仍有不少范氏后裔,且常有优秀后裔产生。如果这个世界想要为它的子子孙孙做打算,想要为他们留下食物和祝福,请按照范文正的意图行事,这是最好的方式。

范仲淹雕像

我们来谈谈元朝的文勋爵。他是元太祖和元世祖的军师,大部分军事决策都是他做的,但他拯救了无数人。因为容易被杀,他善于说话,能说服毛不要屠杀。作为首相,他生活节俭。他是一个伟大的佛教学者,他的贪婪是极其冷漠的。当时入侵燕京,众将都去府库搜刮财宝,他却只下令将几十股大黄送到他的营寨。不久,发生了一场瘟疫。他用大黄治疗瘟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也没有什么积蓄,但是他的后代有十三个都是几代宰相。这也是子子孙孙享受大发展而不是存私房钱的证据。

叶厨菜香

此外,清朝的林文忠是一位反对英国入侵并导致鸦片战争的伟人。如果他想发财,很容易就能赚几百万。他认为鸦片对人的危害非常严重,所以他不怕用激烈的手段烧掉两万箱鸦片。后来英国人进攻广东,一年都进不去。后来又攻陷宁波、镇江。不得已,清朝解除了林文忠的流放职务,并向英国人道歉讲和。龚琳死后,他没有积蓄,但他的后代世世代代都是学者。他的曾孙中,有秀才、举人,至今仍有显赫之人。前几年去世的最高法院院长林祥也是其中之一,道德非常崇高。这是子孙兴旺而不是致富的又一佐证。

林则徐书法

如果你看和同时发家的人,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广东的吴氏家族、潘氏家族、孔氏家族,都是靠鸦片田发家的,达数千万两白银。大部分书画家都知道,海中的古代书画题字大多盖有吴、潘石、孔的印章,说明此物曾收藏于这三家,可见其家财万贯。但几十年后,这些珍贵的物品已经漂到了别人家。他们的楠木房子早就拆了,去别的房子装修木工了。他们的后代没有一个是文达的。这三家的主人聪明到可以发这么大的财。当时有钱的林文忠不肯送人。相反,他让自己被解雇并犯了罪。这太愚蠢了!但是,几十年后,我们看看他们的后代,就知道林文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而武氏、潘氏、孔氏是最笨的。

广州十三行总办事处吴炳坚

04

上海有很多富人和老人,我可以举几个例子:

一个是江西的周翁。50年前,我在扬州小月的家里认识了这个百万富翁。有一天,周翁到了萧家,他很生气。原来他收到湘潭分号经理的信,说湖南闹饥荒。朝廷劝他们筹款,于是他代老板周翁质押了520两银子,但周翁嫌他擅作主张,捐得太多,很生气。当时他拥有百万银两的财富,不舍得520元救济款。后来,生活在上海,有一天,谭先生和他坐在一起,问他,他是如何变得如此富有?他说,除了积累,不用,没有别的办法。他直到八十多岁才去世。他的遗产是三千万,儿孙分了十套房子。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他已经空了。其中一个有个孙子,能做好事。这个好一点,但是也遭受各种意外损失,剩下的钱不多了。如果是常识的话,无论如何,每家都有三百万孙辈,不会这么快就全没了;然而,事实上,它是如此下降。如果问他如何打败法律?

读者可以试着闭上眼睛想想。上海的富家少爷更是不用说能懂花钱。这个老头,也是正当做生意,没拿什么不义之财;但我内心贪婪小气,看到饥荒就不肯给钱赈济,认为积财不用才是明智之举。但不知这种心态完全违背了善良平等的良法。如果我有一颗独善其身的心,不管他家的生死,那就太不厚道,不平等到了极点。除了我自己的因缘,我还被余宝,也就是《易经》中所谓的余庆、鱼雨所支配,使得杜甫一家输得格外快,使大众能够亲眼看到明显的结果而醒悟。

再说说另一个家族,陈某,十几年前上海的地王。他家的财产是四千万银元,两兄弟两房,各分两千万。1925年,我去他家吃过一次饭。他住的房子很豪华,门前有一对石狮子,这在上海很少见。在他的客房里,四周的墙壁都装了玻璃框,陈列的铜鼎都是三千年的古董文物。一位客人指着这些古董对我说:“这屋里的青铜器价值150万银元。中国一半著名的古代青铜器都在这里。”这些话是主持人最乐意听到的。原来一般有钱人的心理就是夸我拥有的比其他所有人都好。道德、名誉、学问都不是金钱可以达到的。这些富人别无选择,只能在衣服、财宝、房子、电器上争光,赢得想得到好处的客人的恭维。我认识他之后,才七年,上海的地价突然跌得很惨,投机亏损,甚至破产。陈的古铜色珍宝、房屋和不动产,一切的一切,都被银行没收变卖,物主搬到了大陆老家。

带着花园

再比如上海胡同花园的业主。最近报纸上经常有冷嘲热讽的评论,说他们在生活上拒绝给慈善机构太多帮助,说他有八万银元遗产。

试想一下,8万元的财产收入,按2%的利率计算,一年应该是1600万元。如果他们愿意把最后的六百万元用于救济贫民,那么上海所有的难民都可以得救。

三年前,上海有十万难民,每人一年的伙食只有两百万,按一个月两元计算。到去年米贵的时候,难民营里只有一万个难民,每个人一个月30块钱,一年总共五六百万,也不过是他们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再说,上海去年死在马路上的穷人有近两万,前年只有一万,前年只有几千。这么说吧,去年大米贵,死人数最多的时候,如果我们建立几个收容所和粥厂,养活这两三万人,一年也就五六百万。对于富人来说,这只是九根牛一头发,但他们不愿意拔掉这根头发。

如果你能花上百万美元,你就能拯救成千上万的穷人。他自己家用,如果没有特别挥霍的情况,即使挥霍无度,仍然可以用一年下来剩下的几千万利息作为积蓄。就这样,一方面我们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一方面为救死扶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每年还增加了几万的积蓄。这种算盘真的很万能。然而,他们没有这样睿智的眼光。他们要的就是这1600万,一滴不漏。全部收在自己的银行账户里,据为己有,随意挥霍。没想到,我没有想到这个身体会死,我也没有孩子,所以我的财产都给了别人。几万财产,一旦化为空花,只带着自己所有的罪恶白白死去,留下一个“有钱没心没肺”的名声,留在这个社会。

上海总商会旧址

05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当今社会的人,左手收一百万,右手给一两元,就叫慈善家。”因此,这种行为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普通人是可以原谅的,信佛的人应该尽力去改变。总是需要每个人都表现出真正的慈悲,救济一切受苦的同胞,念佛修智,做各种善事,救人修福,把共同的修行和佛法、佛法结合起来,帮助明确目的。我简单结束以上。规定如下:

第一,几十年见的富豪后代都没落了。

这二、六十年来,文武百官的家庭都没落了,后人不乐。

第三,只有少数不肯发财的大官,才能让子孙学业进步。

四、当官的伟大,发财的机会很多,但拒绝发财,一心为民的人,才是最兴旺的,也是最长盛不衰的子孙,这都是历史事实所证明的。

五、以上例子,有的3000万,4000万,还有上亿的几个,一下子全空,这些家庭都不愿意做慈善了。

六、富人,只顾自己的奢靡享乐,为子孙后代积攒钱财,见有灾荒,却不肯出一大笔钱赈灾,无异于杀人罪,是要受道德谴责的,是报应支配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51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