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被人们用来形容清官,“两袖清风”典出何处?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桥段,那些秉公执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任期届满,离任新职,只是循规蹈矩,轻车简从,除了跟他们换衣服,一无所有。人们在路中间互送,眼含热泪,手执“全民伞”,希望“清官”重新上台。所以,它是人们用来赞美清官的最好的评语。那么,“清正廉明”这个典故从何而来?
(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原创,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仅用于配合叙述。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据史书记载,明代兵部侍郎于谦是一个非常慷慨的官员。他是一个政绩卓著的清官。于谦,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明代浙江杭州钱塘县人。生于1398年,卒于1457年,号廷易、戒安、少保、官、少保。因为参与镇压汉王朱的叛乱,受到明朝玄宗的器重,在明朝担任过陕豫巡抚。
当时地方官员进京见皇帝都带很多礼物,以便管理部里的大佬和宫里掌权的太监。有一年,他回北京汇报河南省省长的工作,同事们建议他带些土特产作为礼物。他撸起袖子笑道:“我态度清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去北京的时候,手里拿着空空,什么都没有,连当地的蘑菇和香烛都没有。他还为自己写了一首诗《诗在北京》:
“丝菇与丝香,此资土木而代苦难。风清气正,袖在空中,以免流言蜚语。”
丝帕、蘑菇和熏香是他就业地的特产。于谦在他的诗中说,这种东西是人们常用来供人欣赏的。但现在却被官员招募搜刮,用作贿赂的礼物,反而让百姓受害。他在诗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去北京一无所有,却问心无愧地朝见皇帝。诗中“吕燕”意为“巷弄胡同”,引申为“民间”和“老百姓”,意思是民间的人不会说闲话。这就是“两袖清风”的由来,也充分显示了于谦的高尚品格。
(指官员)保持正直
在封建社会,“清正廉明”是对清官的最高褒奖。这个“袖”就是袖子的意思。古代有地位的人穿长袍,袖子一般都很宽,可以装东西,就像现代衣服上的口袋一样。“两袖清风”是指这些官员长袍内除了两口袋清风外什么也没有,说明他们清正廉洁,没有贪污受贿。
感谢阅读!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携带、复制或拆解部分或全部内容。如有版权,一经发现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