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对中国意味着啥?没它,黄河会流到蒙古国,我们没有母亲河了

道德经多少字2022-09-24  20

阴山对中国意味着啥?没它,黄河会流到蒙古国,我们没有母亲河了

阴山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没有它,黄河就会流向蒙古,我们今天都没有母亲河了。

原因很明显。今天人们说起阴山,更多的是谈论它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很少有人说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没有阴山,我们的历史和现状会是什么样——没有阴山,黄河会流向蒙古,我们今天连母亲河都没有。

阴山是什么?

阴山山不高,东西两端最高峰海拔2000多米,平均海拔1500-2000米。

但是阴山很长,大概1200公里。南北宽度在50到100公里之间。

至于具体位置,我们更倾向于按城市标注阴山的方向——从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到山西的大同、河北的张家口。需要注意的是,阴山并不是真正出现在大同市,而是在南部河套平原北侧和大同、阳高周边盆地的一个大断崖。银山并没有真的来这里,但也照顾到了这两个地方。

汉初,匈奴不断入侵汉朝北部郡县。公元前200年,刘邦率领32万大军北上,被40万匈奴兵围困在邓白山七天七夜。战后,刘邦开始采取亲匈奴政策。白之战位于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三条涧村西北的马普山上。高县是山西省大同市下辖的一个县。西汉时设郡,晋改称郡。尽管邓白县与邓白战役没有直接关系,但它是以邓白河命名的。

邓白河是古代的浊水。根据《山海经》和《水镜竹书》的记载,它发源于鲜少南麓。鲜少山在大同以东30公里,在大同盆地的东北边缘,在聚乐堡北部的凉山东南部,东邻阳高县。登河经大同郊区聚乐堡、河儿头村流入阳高县、天镇县,再向东流入河北省,经淮安、宣化、涿鹿县流入桑干河。在天镇县三十里铺与黑河汇合后,称为南阳河。邓白河全长50公里,流域面积约375平方公里。

山河的修建,不仅让人们熟悉了历史上的战役,也让山西大同、阳高地区与内蒙古阴山下的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这些城市有了太多的联系。它不仅是历史上中匈争夺的军事要道和枢纽,也是后来两地融合中形成的难以区分的民族共同体。

这里有一个宋立科:阴山下的敕勒川。像一个圆顶,笼子覆盖了四个领域。天空灰暗而狂野。风吹草动见牛羊。历史上的山西人唱着背井离乡的歌,来到阴山下的河套平原(包头为封面,巴彦淖尔为封底)和呼和浩特。在阴山的呵护下,在黄河的滋润下,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阴山下的河套地区流淌着他们生存和奋斗的声音、身影和足迹。所以阴山山脉不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河北省的最北部,而且与山西有着太多的联系。

根据具体的山名,阴山大致是这样的:在内蒙古,从西到东的分布大概是:狼山、乌拉山、色腾山、大青山等。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到内蒙古,进入固原、张家口,称为大马山。

狼山位于今中蒙边境不远的蒙古一侧的戈壁阿尔泰山脉。长约370公里,平均海拔1500-2200米。胡风和巴什格位于乌拉特后旗西南部,海拔2364米。南侧悬崖面向河套平原,北侧坡度平缓。逐渐过渡到巴彦淖尔高原,西端沉入本巴台沙漠、亚马雷克沙漠等沙漠。主要在巴彦淖尔市。

乌拉山,清代称牟那山。“乌拉”在蒙古语中本身就是山的意思。它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安川南部,黄河以北。东起包头市昆都仑河,西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山嘴,全长70余公里,包头市境内长34公里。平均海拔1900-2000米,其主峰大花白位于九原区阿如台苏木西北,海拔2324米。是巴彦淖尔和包头共有的一座山。

色藤山属于阴山山脉西段,狼山以东。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东北部、乌拉特中旗东南部。这座山伸展开来,分成三个分支,东西平行。南支叫白云长河山,位于小鱼台川以南,明干川以北。长约90公里,宽约10公里,主峰巴彦查干山海拔2002米。中间的那座叫查尔山,位于小玉川北部,海流图盆地东部。长约90公里,宽约10公里,主峰海拔1832米。山上有河流和泉水,较大的河流有石哈河和冷墨河。北一个叫哈达特山,位于海流图盆地东北部。它长约120公里,宽约20公里,海拔1600-1800米,大部分位于低丘中。

大青山,东起呼和浩特大河上游,西至包头昆都仑河。东西长约240公里,南北宽20至60公里,海拔1800至2000米,主峰海拔2338米。与河北省东部山区相连,西部与贺兰山、北大山、马鬃山相连,形成了半干旱、半干旱地区南缘的生态交错带。这个被一些地理学家称为“生态通道”的生态交错带,对于维护中亚荒漠草原的生态稳定、涵养水土、屏蔽山前河套平原乃至华北平原具有重要意义。它属于阴山山脉的中部。

大马位于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张家口市白沙下的崇礼和坝上的张北县交界处。东北-西南走向。东与西华山、白茶山相连。海拔1600米左右。主峰花皮岭海拔2191米,位于崇礼北部。地势险要,沟壑纵横,距离北京290公里,对北京意义重大。它属于阴山山脉的东段。

这是阴山。与其说是山脉,不如说是祖国北方的天然长城。作为地理边界,见证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碰撞与交汇,在各民族融合的大潮中逐渐沉寂。

王昌龄的诗

唐代诗人王昌龄有诗:秦时明月,汉时明月,长征未归。如果攻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活着,匈奴人就不会被允许南下阴山花马了。诗中的阴山当然是指整个阴山,但由于“秦时明月,汉时明月闭”等限制,诗中的阴山似乎专指阴山西段。

纵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对匈奴的战役都是围绕河套地区展开的,主要有三次:1。公元前127年,大将军卫青出云西归陇西,击败匈奴的藩属楼王凡、白羊,收复河南,建立朔方郡、婺源郡;2.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大将霍去病率领数万骑兵,两次从陇西进攻,把匈奴追到祁连山脚下。经过汉军的连续反击,匈奴贵族内部互相争斗,匈奴东部的左利用兵部尚书可汗去世的机会自立门户,造成匈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3.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24万骑兵和10多万步兵,分兵两路进攻。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戴军,北越大漠(今戈壁滩),打败匈奴单于。卫青到达杨希嫣山(现在的杭爱山)。霍去病出两千多年,多次与左交战,大获全胜,俘虏匈奴首领、将领八十余人,左逃得远远的。

针对这三场战役,需要注意的是:1。云中城遗址是内蒙古第一个封建城市,现在的托克托县古镇,从这里到甘肃陇西(曾经包括水城和兰州,现在的甘肃临洮,县辖地道)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地理概念。“河南地”是指河套以南的土地,但不等于今天的河套平原,因为在古代,黄河的干流是吴佳河,而不是现在的河道。

魏晋贤的《河南省地理范围分析》认为,“河南省必夹于赵翔王长城与塞外河之间,在整个陇西、北地、尚军三县北部边界自东向西延伸。把它限定在汉朔坊县,或朔坊、婺源,理解为仅指鄂尔多斯,是一种误解。”也就是说覆盖了内蒙古西部、宁夏、黄河以南甘肃的很多地方,这是汉朝围绕河套地区的这场战役的丰硕成果。可以说,通过这一战,匈奴在阴山以南基本没有立足之地。

2.这场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河西之战,分为两次。除了那年春天,霍去病率军从陇西县出发,从甘肃靖远渡黄河,在武威、张掖等地,把匈奴五王都践踏在了国外。那年秋天霍去病还在。从此,宁夏灵武跨过黄河,向北越过贺兰山,大迂回地穿过河套地区。至此,内蒙古额济纳,从河西走廊的另一出口酒泉向东,到达祁连山与鹤立山之间的张掖黑河弱水上游地区。第一次。之后就有了著名的匈奴民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宁。”我失去了我的山,让我的女人没有了颜色。"

阴山在这里似乎无声无息,但匈奴人面对它时还是热泪盈眶。《汉书》记载:“卞长老说匈奴失阴山之后,哭个不停。”失去阴山,让匈奴人悔恨哭泣的,不是阴山本身有多美,而是阴山以南的河套之地,再也无法让他们诗意地放牧牛羊。到了北方,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更艰苦的生活环境。被阴山保护的河套,曾经让匈奴人感到舒适和温暖。王昌龄诗中的龙城,匈奴单于所在的圣地,是匈奴政权的中心。

第三次战争是漠北之战。是以,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不再能够对汉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汉军歼灭匈奴九万余人,严重削弱了匈奴的力量,使其无法大规模南下,造成了“匈奴攻后远,幕南无王庭”的局面。这次战役,有一种说法是霍去病率军出(今河北蔚县)、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向北行军一千多公里,穿越大漠,与匈奴左交战,消灭其精锐,俘虏屯头王、汉王等7.04万余人。左和他的将领弃军逃跑,霍去病乘胜杀来,直抵徐山狼的住处,然后得意洋洋地调兵。有人认为狼生活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以东的徐山,也有人说是河套西北的狼山。

我们这里不做这种地理上的纠结。事实是,匈奴走了,阴山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在史书上,它变得沉寂了。可以说阴山因匈奴而名,因匈奴而无声。阴山南北坡不对称,北坡向内蒙古高原平缓倾斜,属内陆水系。南坡下降到黄河河套平原,落差1000多米,是断层塌陷造成的。北坡挡不住匈奴骑兵,南坡就大不一样了。所以匈奴失去了黄河河套平原这块宝地,就很难来往了。在匈奴的“苦”字上,汉朝扩大疆域,进一步开发了西北地区,给了内陆人民休养生息的机会。当然,这有阴山的贡献——在大陆与祖国边疆的“千里”空中,人们终于可以过上几天没有战争的好日子。

阴山的沉寂,并不意味着它失去了军事价值和意义。后来,在唐朝的历史上,人们可以看到唐朝与突厥战争中的一次关键战役——李靖夜袭阴山——630年2月,李靖趁夜攻陷山东阴山突厥驻地,彻底击溃东突厥汗国,颉利汗被俘,东突厥从此灭亡。只是此时阴山战场已经随着中原帝国局势的变化,从阴山西部转移到了东部。后来在历史上,在阴山东部大马山的重要要塞叶虎岭,蒙古与金朝爆发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叶虎岭之战——成吉思汗指挥10万军队集中进攻近50万徐金国军队中间的10万精锐部队,然后乘胜扩大战果,蒙古军队大获全胜。徐进遭受了20多万人的伤亡,其余的都逃走了。从此,他们没有能力抵抗蒙古战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和格局。

但阴山的重要作用,在王昌龄的诗中似乎依然存在。西段,古人说河套安,天下安。距离帝国首都长安不到一千里。帝国的脸上能不能有笑容,要看它的脸色和心情。阴山在秦汉历史上站得太重了,比长城还大。也让河套像将军的马蹄一样弯着腰去扩宽华北。可以说,没有阴山的“扩张”,就很难有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西部等。作为一个整体,以及考虑到文化交流和商品贸易的草原和沙漠丝绸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河套就像是秦汉帝国的边疆心脏,阴山就是为它输入生命力的血管和经脉。

如果没有阴山

山川河流,山总是伴随着河流。没有山,就没有河。黄河全长5000多公里,有一个流域被水利专家称为峡谷区,即从黄河兰州段蜿蜒数百公里至黄河中卫段,沿线村民俗称“鬼门关三峡”。“鬼门关三峡”从上到下依次是乌金峡、红山峡、黑山峡。其中,黑山峡起于甘肃靖远大庙村,止于宁夏中卫小湾村,全长约70公里。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峡谷深、水流急的大峡谷。

从黄河布拉克山峡流出后,滋养了丰沛的宁夏平原,一直顺着贺兰山的流向。磴口县,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南部。东与杭锦后旗相连,北与乌拉特后旗接壤,西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接壤,南与鄂尔多斯市杭锦后旗隔黄河相望。是黄河进入巴彦淖尔的开始。

“磴口”之名,出自老磴口(今阿拉善盟阿左旗巴音木仁苏木驻地)。“齐”,石头的台阶。黄河南北流向磴口,磴口在黄河西岸。由于这一岸的河道基底较硬,河水不易冲刷,而上层覆盖着疏松的沙壤土,容易冲刷,以至于水位时涨时落,过一会儿就留下台阶。磴口也是黄河东西交通的重要渡口,故名。

磴口县在阴山以北,黄河也从这里开始流向阴山。然而,在历史上,黄河并不是今天人们看到的河道。吴佳河,又称吴佳河,位于河套平原北部。原为黄河干流,1850年黄河干流因流沙浸没、阴山狼山段山洪及河床抬高淤积而南移,形成今天的河道。

乌苏海,蒙古语意为“红柳生长的地方”,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道湖泊。迹湖(Trace lake)又称牛轭湖(oxbow lake),是弯曲的河道因河流的改变或改道而自行切割拉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这些湖泊大多呈月牙形,水深较小。梁苏海是著名的牛轭湖,它的起源与黄河的改道和后套平原农业灌溉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有这样一段历史:

1850年前,黄河流入后套平原,分为两条河,南河(今黄河)不是主河道,北河(今乌拉河至吴佳河)是主河道,沿狼河以东与石门河汇合后转向南注入南河。后来由于新构造运动造成后桃平原下沉,北河被堵在乌拉山西端,无法向东排出,从而在南北两角形成弧形河道,这就是乌梁素海开发的前身。

后来由于狼山脚下冲积洪积扇不断扩大,河床抬高。终于在1850年,乌拉河到吴佳河一段长达15公里的河道被堵塞,北河被迫迁移,成为现在的黄河。原河道中只保留了大巴尔洞和海壕两个涝洼地,形成了一个面积只有2公里的湖泊,其余洼地都被开垦为农田。

历史上,汉族农民在后桃定居后,吴佳河作为后桃农业灌溉的总回水渠道,灌溉的尾水全部流入大巴尔洞和护城河洼地。再加上黄河多次泛滥,此时向湖中注水,使原来的积水面积逐年扩大。目前湖面面积233km,最大水深2.5m,平均水深1.12m,蓄水量达3.25亿立方米。

梁苏海,形状像一片橙色的花瓣,在古代是黄河的一部分。位于后套平原东端,明安川和阿拉本草原西缘,北临狼山山前冲积扇,南临乌拉山后冲积阶地;北纬41度,东经108度54分。是今天古黄河流经巴彦淖尔的最后一个地方。在这里,人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没有阴山山脉的阻挡,黄河可能会越过阴山山脉,从乌拉特后旗,沿着甘其毛路(甘其毛都)流向蒙古,“淹没”蒙古高原——这才是阴山山脉对我们的真正贡献。没有它,我们可能没有母亲河。

虽然历史没有给出这样的结果,但确实是阴山用它并不高大的身躯照顾着河套平原和祖国的正北,让河套平原和祖国的正北更加美丽富饶,也让我们的文化有了很多包容和开放,永远向前冲,让我们有了黄河文化的根和魂。

本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50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