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伤亡惨重,激战十天,仍攻不下常德。日本天皇听说日军有数万优势兵力,却攻不下常德。他怒不可遏,命令日军第3师团两天内攻占常德,否则玉碎一切。”
常德之战之激烈,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日军在当时的电报中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场战斗。荒凉可能意味着日军成批死亡,无法救援。
日军有一份电报,内容如下:
“这场攻防战的激烈程度,不禁让人想起南京攻守时重庆军的战斗精神,是真挚的。”
英国《伦敦纪事报》这样评价常德的防守:
“这座城墙上的战斗越来越激烈,甚至像欧洲中世纪时期一样,肉搏战、肉搏战血战。”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
“这里的坟墓都太浅了。行人在过道里还得往鼻子上抹橘子皮,以免死尸酸败……”
英国报纸《肉搏战,脸贴脸》生动地描述了常德战役中双方激烈的肉搏战。当子弹用完,刺刀断了,双方只能身体接触。几十年后的“惨”景无论如何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美国报纸生动地描述了战场的紧迫性。死者没有时间下葬,只能匆匆挖个浅坑。尸体腐烂,让人想吐。当时,有两个外国人留在常德市,一个是天主教神父王德春,一个是美国记者爱泼斯坦。
常德保卫战后,两个外国人都写了回忆录描述战争。爱泼斯坦写道:
“唯一的加固就是用阵亡士兵的制服,穿在稻草人身上,晚上竖立在破堡垒上,让日本人看起来像活人。”
常德早已是一座死城,孤立无援,但57师仍在坚守。后来,余程万在《常德守城纪实》的序言中写道:
“冬季十一月初,敌集五个师约十万人,发动湖滨攻势。万程起兵8000师,奉命坚守16昼夜,其间与敌激战9昼夜。用敌人的优势武器,空轰炸,炮击,毒攻,一切都极端到极致。我以有限的人数和血肉之躯,与敌人决一死战...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战斗,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射击,没有枪,我用刀和矛或砖石棍子与敌人战斗。除非我们耗尽弹药和食物,否则没有获救的希望……”
这段话看了让人落泪。57师真的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量,至死都不会倒下。但是,它还是等不到援军。帮助在哪里?增援部队被日本整编三个师拼命阻挡。他们可以看到常德,但他们不能再靠近了。
没有获救的希望。战后8000人的57师只剩500人,但还在坚守。
日军伤亡惨重,激战十天,还是进不了常德。日本天皇听说日军有数万优势兵力,却攻不下常德。他怒不可遏,命令日军第3师团在两天内攻占常德,否则全部自杀。
援军,援军到底在哪里?
27日黄昏,日军暂时停止进攻。余程万听到远处西门传来模糊的枪声。很难判断它是汉阳的还是三八大盖的。城守不知道是不是前来救援的部队。然而,他们完全不可能出去见他们。他们就靠着营里的几百个伤兵,还没出城就全被日军歼灭了。所以,他们只能等待。
枪声大约响了半个小时,然后是一片寂静。最后一丝希望被切断了。
后来证实确实是援军的枪声,但援军无法突破日军的包围圈。弹尽粮绝的57师数百名伤兵无法突破重围。
后援部队是74军的一支部队,由军长王派出。他们想营救57师,但是日军火力太猛,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至12月2日,常德城已被日军完全占领,57师已死伤。然而,这支支援部队并不知道。
其余援军,包括方先觉强大的第10军,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无法突破等待的日军防线。
常德保卫战之日,正是开罗会议召开之时。当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中国中部面积只有四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常德之战,中国军队与日军以1:4的比例对峙多日,大量杀伤日军。向蒋介石请示后,罗斯福深感激动,并在笔记本上记下了第57师的番号和余程万的名字。
没有证据表明常德保卫战在开罗会议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我们可以相信常德保卫战在开罗会议中肯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开罗会议后发表的《开罗宣言》对中国有利。
负责防守常德城的我军74军57师,以8000师抗击装备精良的4万日寇,孤军奋战16昼夜。最终几乎全军覆没,但也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在常德郊区留下了数千具尸体,战斗力大大削弱。我们57师以几乎全部打光的代价,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对敌形成包围的主动权。六天后,中国军队收复常德。
师长余程万率部转战常德,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45年,民国著名作家张恨水先生写了《虎本万岁》,这是一部直接描写常德保卫战的小说,使“虎本”名扬全国乃至世界。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规模战役之一,其规模之大、战线之长、兵力之多,仅次于台儿庄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常德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最重大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
标签
常德之战挫败了日军的进攻,沉重打击了侵略军,给凶恶的日军以相当大的损失,这无疑是战略上的胜利。57师坚守常德,是整个战役中最了不起的。当57师只剩下五六十名官兵时,余程万带领其余部队脱颖而出。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淡去。现在参加过常德保卫战的抗日老兵不多了。希望老人们能安享晚年!
活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千千万万人敬仰的!
走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丰碑,他们将永远留在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