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
我欠自己一个关于江西的故事。填充。
几年前,互联网上有一些地区性的讨论。江西一直被认为存在感很弱,取名“阿卡林省”。
但就我的流浪而言,微弱的存在感是额外收获(我好像说过)。
江西,大大小小,去过十几次,最近一次是5月底,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了上饶、鹰潭、抚州、宜春、萍乡、吉安、赣州七个城市。本以为这条路可以弥补江西没去过的城市,却因为时间不够错过了新余。
没关系,先上车,再补票,江西全服。
前江西城市序:流浪江西1(上饶/鹰潭)、流浪江西2(抚州/宜春/萍乡)、流浪江西3(吉安)、流浪江西4(赣州)。
南昌、九江、景德镇的内容都是混在其他学科里面的,不单列了。
昨晚还没来得及写完及时发,就在手机相册里找在江西省拍的照片插画,结果翻到了去年在江西省博物馆拍的大量资料,还有很多比较权威的解释。
只好放弃昨天的名额,把博物馆的内容编了出来。
(此图来自网络)
“江西从哪里来”
历史上,江西被称为张羽,江州,江西,江油和西江。
江西一个,最早出现在行政区划上,是在唐代。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全国分为10路,江西边界为江南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道路增至15条,江南路分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属于江南西路。这就是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江西省明明叫长江南岸的江西的历史原因。
元朝为省制,简称省制,江南西路定名为江西省制,明、清、民国相继。“江”是江西的简称,一直沿用到清朝。
直到清末,“赣”——出自江西第一大河赣江——逐渐取代“江”,成为江西的简称。
“老表是哪里来的?”
说到江西人,最熟悉亲切的外号就是“老表”。
其实这是很独特的。其他省份基本没有这么通用的称谓。
老款手表的起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它记载在《左传·弓玄十二年》中。"明天,为了展示它,所有的都将在树下重新获得."这里的“表”指的是木头。商周时期,江西各民族俗称图腾柱“老表”,流传开来,逐渐成为江西人的代名。
第二,江西人自古以来就奉行道教和风水,出门经常会带一块表(指南针),所以被大陆人称为“老表”。久而久之,“老表”就被用来称呼所有的江西人。
是清初湖广填川、江西填湖广事件。许多年以后,湖北、湖南的人认为他们的祖先和江西人有血缘关系,就亲切地称他们为“表亲”。
“地理环境”
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是江西省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江西三面环山,东有武夷山脉,西有罗晓山脉,南有大余岭和九连山脉,北有鄱阳湖平原,中部为丘陵和河谷平原,赣江、抚河、信江、秀水河等水系从中部丘陵穿过,向北流入鄱阳湖,再流入长江。全省整体形成一个向北开放的巨大盆地,以水系和山脉为自然边界,四通八达,难以显示其实力。
这样的地形不仅有利于北方汇集水源和物产,也有利于接受来自中原的人口和文化。由此,江西形成了中国汉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份(99.73%),得以从古代中国南方的边缘走向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改道阻断了赣江的排水,使赣江下游平原泛滥,三面山中的水源不断向北方聚集。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了黄河、淮河和海河的总流入量。它是名副其实的“长江之肾”,也是亚洲最大的水鸟越冬地。
(此图来自网络)
《海幽幽的故事》
汉代地方行政一方面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分封制。
汉武帝把他心爱的小儿子刘波封为昌邑王。豪宅位于山东巨野县大榭镇,这里是一片沃土。昌邑的“昌”字也象征着旭日东升。
公元前74年,刚当了大汉朝27天皇帝的昌邑王刘贺,被权臣霍光“迷迷糊糊”废黜,从皇帝的宝座上拉了下来,被贬为“海昏太子”。他的封地在张羽县海丰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与中原相比,这里还是一个不文明的地方,湿气很深,经济落后,野蛮。“海昏侯”这个名字也包含了一个垂死的夕阳。
从皇帝到侍候,从繁华的昌邑到遥远的海昏,从日出到日落,刘贺来到江西,四年后抑郁而死,终年33岁。
两千多年后,海昏侯从历史的尘埃中重现,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因为发现了以历代墓葬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遗址,出土文物震惊世界,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
当时的江西只是政治失败者的边缘之地。
“历史演变”
江西自古以来就是“过江之地”。
随着秦朝的统一,江西开始纳入帝国版图。作为沟通中原、岭南、福建和越南的枢纽,江西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
到了汉代,从昌邑故国(今山东菏泽附近)随海而来的有4000人,他们为江西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和黄河流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江西获得了来自中原的启动力。
之后西晋永嘉之乱,北方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乱时期,大批新移民从中原南迁,其中不少人来到鄱阳湖,在鄱阳湖平原周边耕种。
然后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征服开发江西边境,带动了大量山民加入农业生产,给了江西重重一击,农业规模逐渐扩大,慢慢建立了有效的统治。
65年,初唐诗人王波路过当时已经相当繁华的南昌,即兴作《王腾亭序》,自诩江西“奇珍异宝”,“人杰地灵”。此时的江西,显然已经无法与汉魏晋时期相提并论。
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原人口第二次大规模南迁。此时,江西的平原湖沼已基本开发,移民开始向丘陵地区迁移。凭借“人口红利”,江西成为未来200年长江流域发展最快的地区。
北宋是靖康之难,中原人口第三次大规模南迁。江西再次吸收了大量新移民。之前不断积累的江西终于爆发了。无论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江西都达到了巅峰,总人口、粮食产量、科举考试、人数都跃居全国前五。
南宋时,江西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都市,水路运输的大米有三分之一取自江西。
景德镇也开始正式烧制官窑,从这里运出的瓷器将成为未来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还拥有全国最发达的儒家教育体系,书院数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江西已经代表了文人的最高精神追求,彻底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江西的辉煌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移民大规模输出到外省。
从明代到清初,江西作为人口大省,一直保持着经济发达的地位。明代江西人口仅次于浙江,在全国十三任布政司中排名第二,每年纳税粮从明孝宗到明神宗(万历时代)均居全国第一。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西的瓷器、茶叶、造纸、夏布等手工业开始商品化。同时,依托发达的交通网络,江西成为全国商品流通和集散地。
但总的来说,江西没能突破宋朝的巅峰。当历史的车轮在1840年后到达晚清,江西从中心开始走向边缘。
首先,江西不再是远离战争的田园,而是战斗的战场。太平天国和清军在江西拉锯了十几年,对江西的人口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欧美列强在中国多地开埠通商,赣江到广州的原有贸易路线一落千丈。江西不再是通衢之地,而是成为了一个封闭的内陆省份。相邻的浙江、福建、广东在近代迅速重启海洋文明,形成了中国海洋文明的新月,江西被排除在外。
再者,过去的辉煌在近代形成了强烈的保守思想。与邻近的广东、浙江、湖南相比,江西对现代文明的接受显然要慢一些。
她随中国兴亡而兴亡,千百年来坚持务农、读书、传家宝,似乎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
从边缘到中心,再从中心到边缘,用了两千多年。
“繁荣或衰落,生活取决于交通”
先秦时期,江西地界的名称是“吴头楚尾”,
鄱阳湖形成发展后,江西向北接受中原人口物资的通道彻底打开。
然而,直到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宰相张九龄才上书唐玄宗,挖大禹岭,铺梅关驿道,打通江西到岭南(广东一带)的路线。此举一举改变了中国南方的商路格局。不得不绕过广西进入岭南的商人,转到梅关,直接南下广州。
岭南的货物从广州沿北江北上,经过梅雨岭梅关,再沿赣江北上至长江,顺流而下,从扬州进入京杭大运河。反之亦然。
“中原-大运河-长江-赣江-大渔岭-珠江-广州”中国经济南北交通干线已经打通,江西全面融入全国交通网络,成为其枢纽。江西的资源得到了快速盘活,大量的废弃山区被用来生产茶叶和木材。相应的,采矿业和陶瓷业也因为需求的上升而迅速扩张。
宋代至明代,江西物产丰富,繁荣昌盛,获得“月湖闽亭”之称。上一章“福建,从何而来”讲了中原到福建的商路。
(借用以下近代赣粤运河地图展示江西联通中国南北水道的路线)
(此图来自网络)
直到20世纪,中国南北交通通道发生变化,火车取代水路成为经济大动脉。武汉经湖南到广州的粤汉铁路通车,江西突然荒废。这种放弃的深远影响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红色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边疆江西建立)。但江西在中国交通线(后面是经济线和发展线)的地位,直到今天高铁时代进入中期布局才出现转机。
由于粤汉铁路对中国南方交通路线的巨大影响,在高铁时代初期的布线中,江西还是被遗弃的。这是“江西周边高铁”地图,各条线路的高铁建设都绕过了江西。
好在新一轮高铁布局发展中,多条高铁干线将过境江西。江西的地缘优势终于再次得到认证,“高铁洼地”即将走向“高铁高地”。希望江西再辉煌一次(但是高铁的接入也有本地人才流失到一线城市和周边发达省份的可能,这个以后还得看)。
(此图来自网络)
“才子、科举、书院”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江西人已经名扬天下。
在唐代科举制度之前,江西出类拔萃的人屈指可数。之后江西文化的繁荣让这个崛起的地方不容忽视。
尤其是宋代,在政治上“尊民抑武”,在科举考试上,朝廷极力摆脱过去大族、大家族对科举的垄断,让寒门学子有上位之道。中国古代布料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对于江西人来说,“庭上田舍郎,黄昏田字堂”的例子刺激了他们投身于名利的浪潮中。江西尊人治学的风气一开,就吸引了朱、陆九渊等当时的大学者前来讲学。江西有责任感的人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江西办学的风气被激起,于是书院在江西遍地开花。比如宋代有762所书院,其中江西有259所,远高于浙江的164所。
在江西的书院中,比较著名的有白鹿洞书院、唐磊书院、张羽书院等。其中,白鹿洞书院被誉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宋代时期,江西迎来了第一次科举考试的高峰。
北宋进士19071人,其中江西1734人,约占全国总数的9%。南宋进士23319人,江西进士3594人,约占全国的15%。江西五千多进士中,有哪些人物?唐代八大人,宋代六人,包括苏轼父子,其余三人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都是江西人。还有黄庭坚、晏殊、杨万里、文天祥这样的人物。
明朝前一百年,江西超过福建、浙江两省,成为中国最能考的省份。据统计,明朝二百年间,全国共有进士24595人。如果把15个省平均划分,每个省应该有1639个进士(为了安抚北方的士人,明朝改革了科举制度,不再单纯依靠考试,由各省各地区进行考试),平均水平为6.7%。江西进士3067人,占全国总数的12.5%。在近90年的高峰期,达到了21.5%。曾有“翰林富水(江西吉安府),士半江西”之说。
但是到了明朝末年,江西开始落后于浙江和江苏,到了清朝,江西的盛况就不复存在了。
“宗教”
江西宗教兴盛,是佛道传播源头之地,形成了庞大的宗教派别。儒释道的发展离不开江西。
[佛教]
古代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江西”的说法。
佛教“净土宗”起源于晋代江西庐山慧远大师。禅宗七派中,有三派、五派发源于江西。
唐代的妈祖易道和百丈淮海,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解决了佛教史上的硬件和软件问题。
[道教]
灵牌阁枣山、石天派龙虎山、上清派茅山并称为江南三大道教名山。青山、龙虎山是著名的道场山,香火鼎盛。
汉代,张道陵在鹰潭龙虎山创立了石天道,葛玄在樟树亭枣山创立了道教灵宝派。
[儒家]
学院。朱与陆九渊。
“红色文化”
江西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江西省也是将军省(中国拥有将军最多的省份),也有最多的将军县,中国十大将军县,江西省占了三个,分别是吉安、永新、兴国。
直到长征,中国共产党和他的军队一直在江西战斗,创造了革命历史上的许多第一。那么,为什么是江西呢?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一针见血地给出了答案:
第一,江西的经济主要是封建的,商业资产阶级力量较小,而地主武装比南方任何一省都弱。第二,江西没有自己的军队。驻扎在这里的总是外省的部队。外军“剿共”“剿匪”不熟悉情况,远没有省军关系密切,所以往往不热情。第三,远离帝国主义的影响,不比广东更靠近香港,几乎一切都由英国主导。
(这三点都与近代以来江西交通失权有关)
"部分数据源"
江西博物馆
百度百科
星球学院“江西是什么?」
苏吉拉没有底,地球知识局《江西高铁时代》
“江西:多给我点高铁”
毛阳:《清代江西学者考察》,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邱锦春:江西明代进士考辨,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邓:《宋代江西科举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吴杰:江西古代教育兴衰考论,《教育学术月刊》
“江西老表”
伊桑,江西是怎么炼成的?」
153 |流浪江西1(上饶/鹰潭)
131 |完成真的比完美更重要吗?
128 |记住,跑(人类最强斗技探秘)
119 |良渚的文明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