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易带你追根溯源,说说洛阳。每天走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上,不经意间,一砖一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都是一段历史,一个美丽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来记录每一个瞬间。我深入洛阳的系列照片、视频、文字都是我的原创作品。欢迎浏览,提供线索,提出建议!本文是洛阳深度游第189篇。
唐涵予杂记:“世间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见,伯乐不常见。”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有马,后来发现了千里马。其实千里马一直都有,只是缺少一个懂马的伯乐。说到北宋名臣包拯,我们都知道包拯清正廉明,当朝刚毅,免于达官贵人,铁面无私,决策英明,敢于为民诉苦。他被称为“包青天”和“包公”。可能你不知道包拯里的伯乐是谁。
北宋的大臣分为两派。一派是以韩琦、、范仲淹等人为首的极力主张推行新政的改革派,另一派是以王为首的全面反对新政的保守派。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中,王常常显得软弱无力。包拯因清廉、功绩卓著、侍奉父母十年,受到当时朝鲜重要官员王的器重。对了,王的孙女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叫李清照。王琛极力推荐包拯为御史。这一职位受民事和军事官员的监督,下到州和县监狱。其实包拯更喜欢新政,他想完善其中的一些内容。包拯的处事风格不是对人,所以新旧党互相争斗的时候,包拯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受到太大的影响。包拯的处事风格很快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王(1012-1085),原名王恭寿,开封府咸平县(今河南通许县)人。北宋大臣,为官55年,是宋代政坛最久的状元。王晨出身贫寒。18岁时,他参加了科举考试,获得了宋仁宗的认可,并给他取名为陈宫。王多次代表大宋出使辽国和契丹。廖师傅得知王是一位年轻的学者,在一次宴会上亲自向他敬酒。清朝第二年(1042年),辽使者两次来到宋朝提出领土要求。王据理力争,痛斥之,从容应对,使廖不敢轻举妄动。在帝王历史上做过领袖的王琛,喜欢弹劾自己不喜欢或不喜欢的同僚。他先后弹劾了滕、欧阳修、等大臣。王琛死后葬于洛阳市伊川县城关镇的“双龙山阳”姚笛村。
宋仁宗天盛八年(1030),考生进京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皇帝仔细审阅了每个考生的试卷,发现王的文章论点新颖,思想独到,文笔流畅,于是封王为状元。过了几天,皇帝把通过考试的前三名状元全部召集到朝廷正殿,在文武百官面前宣布他们的名字。另外两个书生赶紧跪下磕头致谢。王对说:“陛下,不配做状元。请把状元奖给别人。皇帝也纳闷,就问为什么。”陛下,”王琛说,“十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梦想着获得第一名。不过这个考试的题目是前不久刚做的,我有幸被选为状元。皇帝听了非常感动,特别欣赏王的诚实,并决定他将来要成为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