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7月30日,东晋名将陶侃在鄂州病逝。
喜欢陶侃来源:搜狗百科
1999年6月13日(334年7月30日),东晋名将陶侃病逝于鄂州。
陶侃(259-334),鄱阳县(今江西都昌)孝阳县人,迁居庐江县(今江西九江西)旬阳县。东晋名人。出身贫寒的陶侃一开始做了县官,后来逐渐做了县令。永嘉五年(311年),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至官官、秋、靖江二州刺史、八州武将,封长沙郡。咸和九年(334),陶侃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收了大司马大司马,谥号桓。文集有两卷,现已失传。“全金文”记录了它的文字。他的曾孙是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来源:百度百科
首先,我认为上面对陶侃生平的介绍是不正确的。这个系列一般直接复制粘贴在“事件概述”里,其异议和更正在“评论”里。
九江古今名人中,第一个出名的是东晋将军陶侃,曾任荆刺史、姜二周、长沙县令。其实不光是九江,在古代的江西,你会发现这个省挺奇怪的,繁华落尽。千百年来,有这么一个陶侃,但如果排名的话,陶侃进不了古代名人前二十(江西没有其他名人有资格参加排名),但陶侃的曾孙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关于陶侃一生的功勋和功绩,网上到处都是,我也没有兴趣复制粘贴。从地方历史的角度写名人,就要挖掘和展现他们与当地的关系。否则,这个人再出名,如果他在家乡一直没有找到初恋小芳,甚至在成为恶霸后还试图抢劫邻居,那写作还有什么意义?
史书中,陶侃的籍贯多写成鄱阳人。鄱阳在今天属于上饶,所以上饶一直把陶侃提升为当地名人。其实陶侃是富阳县人(不是概述里的“小阳”)。古山阳县位于鄱阳湖中心,南北朝时因地质变迁成为鄱阳湖湖心。在陈之后,有都昌郡,所以都昌人认为他们继承了富阳。事实上,富阳一带与后来的都昌在地理上并不重合。从湖区来看,其管辖范围被都昌、鄱阳乃至永修、幸子所分割。之前,笔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介绍阜阳的历史(见《历史上的今天,三月五日,沉阜阳,浮都昌》)。
中国历代地图集,东汉,扬州谭启祥
据史书记载,304年前富阳属鄱阳郡,后划归旬阳郡。注意,后来不是旬阳了。浔阳郡是在金代浔阳郡的基础上建立的。曾位于江北黄梅,后改为柴桑(今柴桑区与瑞昌之间)。旬阳县的辖区基本上是现在的赣北中心区和江北的黄梅。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看,把259年出生的陶侃算作九江人还是有点问题的。毕竟他是土生土长的鄱阳人。《九江市志》因此说他是黄梅人。显然他不了解历史沿革,籍贯是按出生地算的。《晋书·陶侃传》载“伍平,移民庐江求杨”。也就是武平三国时期的吴栋在280年并入东晋,然后陶侃家迁到现在的黄梅县,大概是陶侃二十多岁的时候。陶侃早年在旬阳县担任“郁亮官”,相当于现在的农业局渔政科科长。
陶侃的籍贯可以说清楚,就是都昌县和鄱阳县斗嘴。他母亲的墓地,因为陶的母亲名气太大,被江西好几个地方抢了。陶侃的母亲詹氏,位列中国四大贤妻(其他三位分别是孟子之母孟母、欧阳修之母欧穆、岳飞的岳母)。柴桑区有一座宏伟的中华贤母园,是为了纪念和弘扬贤母文化而建的(详见历史上的今天5月23日中华贤母园)。
晋书,卷96,列传66,列女列传。
詹家有两个著名的故事:“封坛退庙”和“剪发延客”。
“封坛退鲇鱼”出自晋书中一个殉道者的故事。据说陶侃的母亲是张羽兴安(今吉安兴安县)人,陶侃在旬阳县做了郁亮官。她曾经派人给她送过一罐咸鱼。她的母亲詹说:“你是主管渔业的。你送我鱼,明明是公务财产,我不能收。”让人把酸菜鱼还了。
这个故事已经成为廉政教育的经典。很明显,故事发生在旬阳,当时陶侃二十多岁,是渔业渔政科科长。因为陶的父亲早逝,陶的母亲必须和儿子在一起。我们科长派人送了一缸鱼回家,让我妈一眼就看出是政府送的东西。如果自己买鱼,在家腌制,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接发”出自《世说新语》,在《晋书》中也有两段记载。据说陶侃从小穷,朋友来她家做客。陶侃没钱招待她。他妈詹氏剪了头发换钱买酒买肉,把家里的梁柱砍了当柴烧,把家里的草席锉了喂马。
《晋书》卷六十六,列传三十六
在金朝的门阀政治中,出身贫寒的陶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异类。可怜的孩子,为了达官贵人的客人拧头发,拆房子,真是舍得。但他卑微的尊重立竿见影,在客人的推荐下当上了县令。真的很划算。
《斩断延客》的舞台也是他找杨的时候。来看望他的是鄱阳的老乡。虽然做了小县官,但还是很穷。很难想象,渔业和渔政部门的负责人要靠母亲卖头发换酒肉,所以我们不能把现代的社会知识代入古代。这段历史显然比“封坛退隐”要晚,因为他升官很快,从一个贫穷的小官吏一跃成为一县之长。
这个故事会发生在鄱阳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文中说他还送了他的老乡几百里,也就是从黄梅到都昌。他到现在才问自己是否想被提升。可怜的弟子,真不容易。
陶侃的故事我以后就不说了。他离开了九江,进入了更广阔的世界。之后做官四十年,以清廉忠义著称,有重建官职的权力。后来和九江也有很大的关系。生前曾任荆州、江州刺史,兼焦、广、宁、荆、夷等八州军事统帅。可以说,金朝的大部分兵马都在他手里。九江人比较熟悉的郁亮,成语“不越线”等。,也都和陶侃有关。它们仅限于本系列的长度,将在后面讨论。
写了这么多,陶穆墓在哪里?据悉,江西有鄱阳县东六里牛岗嘴山、临川县南堡岗山村、新干县东白埠、都昌县石壁山、九江贺文湖等五处,各地县志、族谱均有明确记载。
《晋书》卷六十六,列传三十六
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陶侃的母亲在他做官的时候还健在,永远不会葬在家乡。《晋书》中记载,陶侃当上江夏(今武汉)知府和将军后,以隆重的礼仪迎接母亲到官邸,令乡亲们羡慕不已。这里的乡亲明显是找杨的老乡。更为明确的是,《晋书·陶侃传》载有他在皇帝晚年祈福退休时赠给皇帝的上述表(后称“辞官回国表”),其中:“父母葬于昔,今寻孙”。大家都说我父母的坟在湖北黄梅县。我也不明白江西那些墓是怎么来的。以县志、族谱推翻二十四史,颇具挑战性。
概要:东晋大将陶侃,鄱阳县山阳县人。他的家乡可能在今天的鄱阳湖中央湖底,或者属于九江市都昌县湖区。其母詹氏,张羽新干县人,现为吉安新干县人。詹墓位于古旬阳县,今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
陶穆墓有可能在九江贺文湖吗?鹤问湖是五个中比较可靠的一个。晋献帝熙和六年(公元331年),旬阳县由江北迁至贺文湖。那时候陶穆已经死了,她肯定是和陶侃的父亲葬在一起的。陶侃的父母会葬在哪里?是江北的老县城还是江南的贺文湖?
我只能证明这些,这就够了。不能只拿野史挑战正史,拿家谱当红头文件。你怎么能成为中国四大贤妻之一呢?为别人立五座墓,互相吐槽打架,真不光彩。
《九江的历史今天》是一系列介绍当地历史的短文。每篇短文选取同一天或同一个月内发生的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事件,并配以相关照片、新闻图片、文学书籍等影像资料,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适当的评述。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资料不全,必然有错误和选择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