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的经历看似悲惨,实则是人生赢家,子孙延绵至今

如何辟谷2022-09-24  19

张骞的经历看似悲惨,实则是人生赢家,子孙延绵至今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史记》中有许多珍贵的记载。他一向苛刻,夸人,但有一个例外。他在《史记》中称赞对方:身强体壮,慷慨大方,那个人就是张骞。

张骞虽然官职不高,但对国家的贡献非常显著,直到现在也受益匪浅。

张骞生于公元前164年,当时汉文帝还在位。汉朝当时的根基很薄,因为连年战乱,人民和国家都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时间。好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总是用相对温和的手段治理国家,让百姓远离了战乱,而粮食也变得特别充足。

转眼间,来到了公元140年。这时年仅16岁的汉武帝即位。他是一个非常有野心和政治野心的皇帝。从他登上王位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些大事,这样达汗的根基才能得以延续。

张骞当时24岁,担任幕僚。此时西域和匈奴势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周边小国烧杀抢掠,还频繁骚扰汉朝边境,使边疆地区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这时候汉朝给的金银帛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了。汉武帝看到这种情况后,决定不再互相容忍,于是开始想办法讨伐匈奴。当时汉武帝得知有一个对匈奴仇恨很深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大月氏,于是汉武帝想联合这个国家,讨伐匈奴,但是当时大汉和大月氏之间还没有沟通的渠道,于是汉武帝决定派文武双全、训练有素的张骞作为特使去拜访大月氏。

就这样,张骞踏上了志存高远的大岳世家之路。想必他当时一定知道,这段旅程一定充满艰难险阻,只是没想到,他遇到的阻碍会如此之大。去大月氏的路上,要经过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张骞一行经过此地时,被匈奴抓住,软禁起来。之所以没有被直接杀死,是因为在古代,两国不能在战争中被杀死。

长期的监禁并没有消磨张骞的意志。最后,他找准时机,带领随从逃走。他带着象征身份的牦牛尾巴,一路向西,但是大月氏因为战乱早已搬离了原来的地区,于是张骞又开始寻找,终于到达了大月氏。但是,大月氏现在生活很富裕,不想发动战争。

张骞只能返回汉朝,但是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又一次被匈奴抓住了。但他还是没有放弃。一年后,他终于回到了长安。

他成功回国后,将沿途的经历和信息告知汉武帝,并协助卫青讨伐匈奴。汉武帝通过张骞得到的信息,知道西域很多小国因为匈奴吃了不少苦头,于是决定联合其他小国灭匈奴。

就这样,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张骞带了很多人和马,顺利到达西域,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虽然他做的这些事很难,但并不突出。但他在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以前没有的道路,也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

张骞50岁病逝。虽然一直在流浪,但最后还是被放在了老家汉中。据《现代人》调查,到目前为止,张骞的后代不下3000人。张骞可谓是人生赢家,因为他自己成功了就可以退休,后代也能延续到现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15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