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最后一次见康熙时,突然脱掉上衣,康熙见状泪目:免其死罪

小食蚁兽2022-09-24  28

鳌拜最后一次见康熙时,突然脱掉上衣,康熙见状泪目:免其死罪

公元1669年,被俘后,主持朝政的王开会,判他三十大罪。

终审判决:鳌拜被解除一切职务,立即斩首,他的所有财产被没收,他的家人和宗族受到惩罚。

掌权一段时间的鳌拜自然不愿意落得如此下场。他要求在狱中见皇帝,康熙批准了他的礼物。

看到康熙,鳌拜没有多说什么,直接脱下了外套。

康熙看到的时候眼睛湿润了,最后宣布:“免死刑。”

那么,康熙宽恕鳌拜之死的背后是出于什么考虑呢?为什么他突然被免除了死刑?

(鳌拜)

所有这些问题都要从鳌拜的被捕说起。

对强势部长鳌拜的逮捕

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故宫南书房发生了一件惊人的事情,对清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一天,16岁的康熙皇帝召集了他的年轻追随者,他们整天都在玩Kubu(一种摔跤游戏),列举了鳌拜犯下的各种罪行,然后宣布了他今天的行动计划。

少年们虽然害怕,但也知道此刻只能尽力而为,因为皇帝的命令很难违背。

后来,皇帝召见了在南书房外站岗的鳌拜。这是康熙事先安排好的索尔图。屠呦呦是清朝开国大臣索尼的儿子。

他找借口拿走了鳌拜的武器,鳌拜心想,就算赤手空拳打空,里面怎么会有个毛孩子能成为我的对手呢?没有多想,他进了寺庙。

(康熙攻陷鳌拜)

鳌拜身居高位,每次见皇帝都会给他让座。这一次,康熙提前在鳌拜的椅子上做了手脚,还准备了一个在沸水中煮了几个小时的茶杯。

鳌拜坐下后,一个布库男孩站在他身后服务,而另一个男孩带来了一个茶杯。

鳌拜接过茶杯,烫了一会儿,赶紧松开了手里的茶杯,身子剧烈地抖了一下。这时,一条断了的椅子腿完全断了。

鳌拜毫无防备地倒在地上,康熙大叫:“鳌拜失礼了!”两个少年一前一后,压住了他,其他躲在暗处的少年听到杯子落地的声音,一拥而上,完全压住了鳌拜。

(康熙攻陷鳌拜)

武将出身的鳌拜,身强体壮,处于挣脱束缚的状态。康熙大叫鼓舞士气,少年们使出浑身解数要活捉鳌拜。康熙立即统计了鳌拜犯下的30项罪行,所有人都受到了惩罚。

然后皇帝下令先拘留鳌拜,并在另一天举行重审。

至此,当权在野的鳌拜被康熙皇帝以一种不可预知的方式推翻了。年轻的康熙终于不再受人打压,名存实亡,终于可以做一个真正的皇帝,可见他“千古一帝”的野心和谋略!

那么,正处于权力巅峰的鳌拜有反叛之心吗?为了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鳌拜。

(摄政王多尔衮)

鳌拜的家庭背景

鳌拜的家庭很显赫。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时期,祖父索尔郭带着儿子费英东投奔努尔哈赤。费英东非常勇敢和好斗。他为努尔哈赤抗击明军、建立后金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努尔哈赤的高度重视。

费英东的侄子鳌拜从小就擅长骑射。年轻时经常跟随皇太极到处征战,在反明战争和朝鲜战争中表现出色。

(清代八旗制度)

但真正让鳌拜脱颖而出的是皮岛之战,皮岛是明朝在辽东的军事要塞。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明朝名将毛在此镇守。

鳌拜率军来到皮岛,立即遭到了明军的袭击。他们从城墙上扔下源源不断的石头,有一段时间没人敢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去攻城。

这时,鳌拜喊着跟我来,冒着弹弓的攻击,勇敢地战斗。明军被这样的勇敢吓倒了,最后清军攻占了皮岛。

一战让皇太极注意到了鳌拜的军事能力,对其大加赞赏,并封他为“巴图鲁”(满语英雄称号)。

此后,鳌拜在清军入战争和抗击李自成、张军队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爵位也一路升迁,为他后来成为四辅之一奠定了基础。

当然,鳌拜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顺治皇帝即位多尔衮摄政期间,鳌拜因反对多尔衮继位而被多尔衮镇压。虽然鳌拜一直在战场上服役,但他经常有功无赏,无过错受罚。

例如,在顺治五年,鳌拜两次被判死刑。一次,鳌拜涉嫌谋杀豪格王子,另一次,有人举报。皇太极死后,鳌拜曾派士兵把守大门。但最后所有罪名都由死刑改判为罚金和降级。

虽然看起来都是有惊无险,但这种岌岌可危的感觉所带来的焦虑、愤怒和隐忍也让鳌拜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顺治皇帝)

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才真正掌权,鳌拜的仕途才再次迎来春天。他不仅恢复了自己的名誉和官职,还获得了公爵的称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顺治王朝中掌握权力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鳌拜这样的旧官员。顺治皇帝掌权后,有意突破满洲礼仪的控制,倾向于重用宦官和汉人官员。可以说,对待鳌拜等老官员是亲近而不亲近的。

事实上,鳌拜真正的执政时代是十年,当时他是四辅大臣。顺治皇帝驾崩时,年仅24岁。此时皇太子康熙还太年轻,顺治便亲自任命四位辅臣(索尼、鳌拜、辎重将龙、苏克萨哈)协助康熙执政。

(四名辅助部长)

因此,当时的政权实际上掌握在四辅手中,鳌拜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想成为四个辅政大臣中权力最大的一个。

四个人中,只有苏克萨哈是举白旗的人,其他三个都是举黄旗的人。为了实现他的野心,鳌拜首先选择了与苏克萨哈作战。

鳌拜一手策划了清初著名的“换地纠纷”,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他提出多尔衮时期黄旗和白旗的领土划分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两者的土地应该互换。此举显然是为了压制苏克萨哈。

与此同时,鳌拜关于土地交换的想法遭到了几位部长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现在两地人民都已在当地定居,在这里养育后代,安居乐业。如果两地人民互相迁走,不仅浪费人民的钱财,而且必然导致两旗之争。

但这些反对意见对鳌拜毫无用处,他下令吊死大臣,然后强行更改两旗之地。

这件事吓坏了朝中大臣,包括苏克萨哈,也让小皇帝康熙心里感受到了鳌拜的傲慢。

康熙六年,索尼提出,皇帝十四岁,已经到了可以掌管自己事务的年龄。大臣们请来了孝庄太后,得到了回答。

然而,在要求皇帝掌权的同时,还需要四位大臣协助他。

这时,苏克萨哈越来越害怕鳌拜的影响,要求皇帝退出宫廷。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又生了重病,无法一直侍奉皇帝,所以请允许他去先帝的陵墓。

令苏克萨哈惊讶的是,鳌拜利用这个话题,指出苏克萨哈是反对康熙个人统治的表现,在罗志为他犯下了24项重大罪行,最终导致苏克萨哈在来年被判处死刑。

无独有偶,四辅大臣之首索尼不久前因病去世。现在,在这四个人中,只剩下鳌拜和科伯·狄龙了。这个人虽然在战场上足智多谋,所向披靡,但在政治上却没有主见,经常附和别人或者沉默不语。

鳌拜用一些方法阻止了龙,并加入了自己的阵营。此时,鳌拜达到了权力的顶峰,鳌拜的势力插入了朝中所有的文武部门。康熙皇帝后来描述了这种情况,说:“所有的文武官员都出了伊拉克。”

(清朝八旗制度)

那么,征战沙场数十年,侍奉三代君王的鳌拜,此时是否有意取代小皇帝呢?这个问题从历史记载就可以看出来。

鳌拜的不服从。

有一次鳌拜生病不上朝,康熙去探病。当他来到鳌拜的病床前时,司令部的卫兵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在鳌拜的被子下发现了一把匕首。这时,房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康熙淡定地说,携带武器防身是满族的习惯,不必大惊小怪。

也有记载说鳌拜在除夕夜穿了一件黄色的长袍,和皇帝的龙袍几乎一模一样。在这个故事中,鳌拜寻求反叛的意图非常明显。

然而,在正史中,鳌拜被指责不是篡权夺权,而是成为一个政党,行使权力而不尊重皇帝。但是,这两篇文章足以对皇帝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康熙要想真正掌权,就必须扳倒鳌拜。

开头提到的康熙布局捉拿鳌拜的成功,并不是单纯的运气使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康熙执掌大权后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

他把目光瞄准了新一代满洲贵族子弟,一群入关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较少受到传统旧制度的束缚,也不喜欢鳌拜等人的传统守旧作风,所以在思想上更容易与年轻开明的皇帝达成一致。

而且历代少年的共同特点是,相比中年人,多了些勇气,少了些顾虑,答应帮助皇帝攻占鳌拜。最后,鳌拜出人意料地栽在了一帮少年的手里。

当鳌拜在监狱里脱下外套时,他实际上是在展示他的伤疤。

此举不仅仅是希望康熙感怀旧情,还透露出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如果当年没有我们这一代人的奋勇努力,你们这一代人怎么可能享有今天世人的祝福?

新一代执政,一定不能忘记老一代的贡献,否则会凉了大家的心。这也是康熙放过鳌拜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鳌拜没有被处决,但他仍然不得不被监禁,而且在他被监禁后不久,他就病死了。

但有趣的是,鳌拜案在康熙末年和雍正乾隆年间被跟进。

康熙五十二年,皇帝告诉他的大臣们,在军队服役的大臣中,没有人能比得上鳌拜。我要攻击他的后代。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候选人。

最终,鳌拜弟弟的孙子继承了鳌拜的头衔,后来鳌拜自己的孙子继承了这个头衔。这表明康熙晚年为鳌拜正名,承认他的巴图鲁爵位。

(鳌拜纪念碑)

到雍正后,他进一步为鳌拜平反,恢复了他生前的最高爵位,并为他立了奏章。几年后,他给鳌拜封了“吴超功”,充分肯定了鳌拜对清朝的杰出军事贡献。

至此,鳌拜的命运还没有定论。在读回忆录时,甘龙认为鳌拜的种种恶行都被清楚地记录在了史册上,但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欣赏他的功绩,原谅了他的罪过。

岂不是让未来有权有势的官员有恃无恐,这关系到国家的大事,所以甘龙下令鳌拜的后代下一代不再继承公爵,降为一等男爵。从那以后,没有人推翻鳌拜的案子。

结束:

从小鳌拜就参军了,成绩斐然,职称一路晋升,也是实至名归。作为开国功勋,他一直忠于三代君王,一个英雄,一个忠臣。

但在晚年,他却因为骄傲,性格霸气,组党,大权独揽,结束了自己的牢狱生活。但他死后却能翻案,甚至成就了最辉煌的名声。这样的缘分真的让人印象深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14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