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祖宅挖祖坟,获赔13亿仍不够花销,末代铁帽子王为何如此败家?

zebra是什么意思2022-09-24  28

卖祖宅挖祖坟,获赔13亿仍不够花销,末代铁帽子王为何如此败家?

1948年,一部在北平胡同13号老宅拍摄的名为《恒空的恐怖片诞生,一股“郑热”瞬间席卷全城。毕竟,这部电影的内容真的很棒,它承诺让有钱人郑成为“北平十大杀人犯”之一。

在当时的北平,恐怖电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更何况剧中的郑就在他身边。一时间,北平街头巷尾都在谈论闹鬼的郑。然而,他们的讨论惹恼了一个人,那就是赵旭,最后一个郑亲王。那么,作为郑的继承人,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落魄,以至于连祖籍的名声都保不住呢?

清朝灭亡后,所有诸侯都失去了朝廷提供的“铁杆庄稼”,基本都得靠自己。但是要说郑亲王最后落魄成这样,一般人还是不相信的。毕竟,“郑亲王”这个称号并不普通。说它是“君主的君主”也不为过。

满清入主中原后,按照常规,是要奖励开国功臣的。但是满族是少数民族,能打仗的基本都是艾辛吉奥罗家族的亲戚。按照常理,这些皇亲国戚应该封王,然后去当地藩,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对待后代和宗室英雄的做法。

但是清朝的统治者也知道朱元璋这样处理的后果是什么,就是强大的燕王朱迪因为害怕他的削藩政策,干脆起来抢了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然而,朱迪即位后,诸侯的减少比他的更激烈,世界各地的俘虏的权力被削减到最低限度。尽管如此,在明朝中期,仍然出现了汉王、安化和王宁的俘虏叛乱。这一切让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明朝的分封制政策绝不可靠。

因此,清朝开始了独特的分封制政策。如果君主不离开北京,他只能在被朝廷分割的“城”内活动,这个“城”离方圆大约40英里,两个都是首都。王子的月薪由朝廷分配。但是王子们可不是只吃这点死工资的。他们在八旗内部也有自己的果园、粮场等产业。依靠这些硬核作物,满清君主可以说是衣食无忧。

当然,这只是普通的主权者。我们所说的“郑亲王”优于其他主权国家。因为郑亲王是满清创业时的“原始股”,第一任君主吉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此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他是自皇太极以来的“四太子”之一,被视为清朝的开国元勋。因此,吉尔哈朗的“郑亲王”在待遇上自然优于其他王子。

郑亲王,全名“和硕郑亲王”,是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这个“铁帽子王”的好处就是“世袭换人”,相当于一张长期饭票。只要大清国的这家餐厅不关门,他们的后代就可以一直在这家餐厅吃饭。而且“铁帽子王”也没有他的后代那么坏。他犯了什么事也是他自己的问题,不影响后人继承爵位,享受荣华富贵。

那么,郑亲王家人的待遇如何呢?据清末光绪年间编撰的《清廷会议条例》记载,像郑亲王这样的“和硕亲王”,年薪一万两白银,迎宾米一万两。换算成现在的单位,郑亲王年薪约200万人民币,外加50万升大米。

总之,这个数字如果放在现在,绝对令人瞠目结舌。

除了这些动产,清政府还给予郑亲王大量的不动产,如粮店、银店、水果种植园等产业,共计42处。可以说,郑亲王的资产绝对可以被一个小国压得喘不过气来。

除了奢华的生活,郑亲王在清廷还有权参与国家政治。虽然郑王时代总有一些人没有野心,只想找乐子,就把这个权利搁置了,但比起那些只会笼中鸟,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诸侯,能享受到的权利已经很不错了。

然而,在1900年,当最后一个郑亲王赵旭继承了的王位时,郑的处境就不如从前了。

这是因为,在此之前,第十三代郑亲王端化一直是慈禧太后的政敌,并在斗争中失败。所以郑亲王在慈禧太后时代只能向西方皇太后卑躬屈膝,一直坐冷板凳,没有机会大展宏图。

那时候,郑亲王人总是生活在恐惧和压抑的气氛中,一般都活不长。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紫禁城,郑亲王第16代凯泰仓皇而逃,死于非命。然而,年轻的赵旭王子只有两岁,他匆忙继承了郑亲王的称号。

在这种情况下,赵旭自然错过了清朝的政治舞台。但是我们前面提到,郑亲王的收入很高,所以赵旭度过了一个相当奢侈的童年,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被枪杀,清朝覆灭。一时间,北京的王爷贝勒全傻了眼。

毕竟在清朝做君主,人生基本上有两条路,一条是拿着国家送的钱吃喝玩乐,一条是去朝堂拜神,侍奉朝廷。现在朝廷垮了,没有人给这些王侯发薪水,这些王侯贝勒都处于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空。

当然,北洋政府对这些老人和年轻人还是挺宽容的,除了强迫他们剪辫子,基本上不为难他们。既不剥夺他们的财产,也不把这些人关进监狱定罪。

但这些老人还是要为钱发愁。毕竟他们家不是一个人,还有大大小小的仆人和马夫,都要吃饭。以前的清朝皇子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已经走过了伸手拿衣服,张口拿饭的奢侈日子。俗话说,从奢侈到节俭很难。虽然工资停了,但是你应该有的享受不能断。第一,在北京到处都可以看到王子们典当东西,换钱,然后去享乐的情况。

赵旭只是这些老人和年轻人中的一员。为了维持自己原有的生活水平,赵旭可以说是卖掉自己的田地、店铺、古董,凡是值钱的都不心疼,然后用换来的票子和银子继续挥霍。当钱花完了,他会继续收集和出售他的财产。在这种执着的贩卖下,他只是坚定了清朝灭亡后六七年的幸福生活。

直到1918年,昭旭宫里的财物都被他空搬走了,他还是不满足。经过一场温和的思想斗争,赵旭做出了一个反对他祖先的决定。他毅然决定与自己的贵族出身一刀两断,卖掉郑亲王政府的祠堂。消息一出,全世界都震惊了。不知道为大清而战的吉尔哈朗看到自己有这样的害群之马会是什么感受?

一个说另一个,这个祠堂的价格还是挺高的。这笔钱正好支撑了赵旭整整两年的憋足了劲。然而两年后,钱又用完了,赵旭也卖不出去,只好把自己的宫殿典当给西什库教堂。

众所周知,典当出去的东西,如果到期不能赎回,那就是别人的。然而,如果赵旭有心赎回他的祖屋,他就不会沦落到现在典当他的祖屋。

果不其然,1923年,当期已到,赵旭没钱了。这个在北京存在了200多年的郑,一夜之间成了外国人的财产。

但是,当时外国人虽然进了皇宫,却不知道仿古的中国建筑能干什么。就在这时,孙中山伸出了援助之手。

孙中山关心教育,所以他创办了一所“中国大学”。那时,他正打算搬到学校去。当他听说郑现在不在了空,就出钱赎回了郑,然后和谈好,自己把校舍搬进了郑。然而,如果他没有白活,他会聘请赵旭担任学校经理,并让赵旭每年得到分红。

十多年来,赵旭第一次可以拿到固定工资,这对他来说真是个好消息。

这样,赵旭的生活就稳定了。当然,这些钱对于赵旭的家庭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正处于蜜罐之中。

1931年,他儿子实在缺钱,干脆去抢他家的祖坟,被抓了现行,一时成了北京的笑话。

然而,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赵旭相当稳定的生活终于被打破了。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赵旭已经沦落到以拉黄包车为生的地步,生活并不寒酸。不知道他二十年前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天。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上帝又一次给了他一张脸。那就是我们在开头谈到的1948年上映的电影。不得不说,除了闹鬼、死人的元素,电影中“兄妹情”和“白衣鬼”的情节也非常有趣,将“郑”超自然恐怖的气氛渲染得极为真实。

最有趣的是,在这部电影中,甚至还有赵旭这个“当事人”的场景。然而,赵旭在电影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角色。当然,这些改编和解释并没有得到赵茜本人的认可。

于是赵旭利用了这个话题,一纸诉状将这部电影的出版商告上了法庭。理由当然是侵犯了名誉权、肖像权等等。虽然电影的拍摄地是郑,但这里已经不是他的家了,电影中对他形象的诋毁实在没有任何借口。

不久,北平法院作出判决,要求片方赔偿赵旭13亿元。

13亿,现在看来是一个真正的冲击。但如果看它的单位“法币”,我想很多人会会心一笑。1948年,一个烧饼要5000元,而现代社会,如果买一个烧饼,成本只有1-2元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换算的话,这些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20万到30万人民币,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数字。

但问题是,第一,赵旭自己花钱也不少,别说二三十万,就是二三十万。第二,我对民国货币贬值的速度了如指掌。根据当时的记录,赵旭拿到13亿法币后没多久,这笔钱就迅速贬值到了八九千美元的购买力。

赵旭拿到钱后,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立即用价值更高的东西代替,比如金条。然而,从赵旭在几个月内重返贫困的事实来看,他在这方面可能并不敏感。

1950年,最后一个郑亲王-赵旭饱受贫穷和疾病的折磨,终于离开人世,结束了他并不那么光彩的一生。可以说,赵旭的一生是晚清无数留守者的缩影。他们没有一技之长,爱放松,讨厌工作,最终坐吃山空空,成为社会蛀虫。

现在,君主已经遵循了他应得的时间。历经沧桑的郑王宓“凶宅”曾是国家级保护单位,现已修缮开放为历史文化景区。它被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参观,并悄悄地告诉我们那段感人的往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13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