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般有两种文人,一种是以诗著称的朝廷大员,比如曹操、甘龙,他们一生写了无数的诗。就连刘邦也跟风写了一首《大凤歌》,一首是附庸风雅,一首是生活在江湖上,想靠写作做官的老百姓。他们有很多人。自杨迪以来,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都属于这一类。
说到写诗填词泄愤,最有名的是李白,写诗不赠官。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疯狂写作,希望将人才充斥全国各个角落,展现在大众面前。然而,给了官员之后,他们并不长久。最后,他们干脆在全国各地流浪,把自己的爱送到山山水水去转移视线。这种诗人只能存在于盛世,不能救国救民,只能锦上添花。
乱世,尤其是家国不和的时候,一个诗人很难发挥作用。最多能当个宣传委员,为后方人民统一思想,为前线战士加油。或者,赋,他能反映人民生活的艰辛,写了一本名叫《三官三别》的书来表达他的心声。真正能参军报国上战场的诗人屈指可数。其中,辛欣不得不提。
辛弃疾的名字很有意思。“弃病”就是“得病”。当时正是南北对峙时期。宋朝被大金打败,被迫南迁。辛的家在山东济南,属于金人控制区。他的父亲辛赞一直渴望与金人决一死战,这份执念落在辛弃疾头上,希望他能像霍去病一样收复失地。
好在辛弃疾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绍兴三十一年,金主颜良大举南侵。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纠集二千多人加入耿静领导的起义,奉命联络南宋朝廷抗金。但在返回途中,叛军被晋人渗透,其首领被叛徒杀害。造反派战败,辛弃疾大怒。他率领50多人,带着数万人攻打金人军营,将
回到南宋的辛弃疾,对北伐充满了抱负和热情,写下了《美琴十论》、《九书》等许多提案。但朝廷领导和派系并不重视,只派他到江西、湖北两省担任转运使和绥靖使,用他的才干和胆识整顿地方治安。
例如,在江西的叛乱中,叛乱首领名叫赖,是一个60多岁的卖茶叶的人。因为朝廷的茶导太贵,无利可图,但卖不出去茶叶又卖不出去,就自己招募项勇从事茶叶走私生意。后来越闹越大,不小心杀了官差,成了落草,和梁山好汉的遭遇很像。但是,莱郑文在当地有很好的名声,人民也支持他。每当
当局的眼睛一亮,就想起了辛弃疾,他被任命为江西的使者,负责围剿来的叛乱。辛弃疾一入城,就霸气十足,三个月之内就把盗贼一网打尽,被任命为赖郑文。
后者又是惊讶又是愤怒,一介书生何德何能,竟敢口出狂言?他在山中集结兵力,但没过几天,辛弃疾就派兵围堵出山的大路。他根本没有进山杀匪的意思,甚至还和手下喝酒唱歌,十分混乱。
不久后,趁赖不小心,辛弃疾再次发挥能力突袭,率数十人持刀进山,直捣黄龙。只见辛弃疾的剑落在手中,扑向他的左右,寒光一闪,一朵红花绽放。他在杀死敌人时的强大力量和勇敢令人恐惧。赖直截了当地说,他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勇敢的人,急忙带领所有的人逃往广东。
但辛弃疾早料到,一封信发出去,朝廷就派兵堵住了广东的入口。赖只好掉头回江西,正好赶上辛弃疾的军队。他看到书生怒火中烧,看到金戈铁马,眼中的血与火与众人相衬。莱郑文再也无法生出反抗的念头,所以他选择了自杀。几天后,造反派双手呈送莱郑文的人头落地。而此时,据辛弃疾抵达江西的时间,正好是三个。
为了尽快北伐,辛弃疾决定练兵,于是动手了。辛弃疾向朝廷要钱要物,建营买马,锻造兵器,如火如荼。然而这无疑让主和派系大为不满。不出意外,一大笔弹劾像雪片一样淹没了辛弃疾,朝廷只能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钦差大臣来了,辛弃疾加快建设进度,一个月内就建成了飞虎军。
对于这支军队,史书是这样描述的:雄镇一方,是河上诸军之冠!
但可惜的是,军队虽然建了,辛弃疾却一直没有机会北伐。曾被朝廷搁置,发配上饶等地做闲职。20年过去了,辛弃疾越来越老了。
直到他64岁,鹰派才有了话语权,打算起用辛弃疾。随后被调至浙东任使者,次年出任镇江府。但不久之后,在言官的打击下,辛弃疾再次被贬谪,失望的辛弃疾登上顾北亭,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彼时,金戈铁马,虎吞千里;谁会问,廉颇老了,胃口还好吗?
那是三年后,当朝廷下定决心再次启用辛弃疾时,已经为时已晚。他病得很重,卧床不起,所以他不得不辞职。同年10月,辛弃疾病逝。传说他临终时怒视北方,大喊“杀贼!杀贼!”。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是令人失望的一生,令人痛惜。除了军事才能,辛弃疾的文学造诣也很深。他的书《贾短句》有600多字,他的文字非常奔放,吞山河,充满欢乐和壮美。比如“醉了,提灯看剑,梦见吹角,八百里下。”。
这个手里拿着刀,嘴里念叨着歌词的年轻人,有着和岳飞、卫青、霍去病一样不朽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