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GDP世界第一,是日本的5倍,为什么还打不赢日本?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清末著名海军战士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阵亡后,光绪皇帝提到的挽联:“此日泪满天下,有强大海军之力”。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中日主要海军力量的大规模对抗,以及北洋水师在这场战役中的失利,直接影响了甲午战争后期的战局。
清末GDP世界第一,是日本的5倍,却打不过日本。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战争,但在内部,它表现出了对工业和技术的不同态度:一个很容易满足,另一个继续增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在晚清展开。在科技尤其是军事技术上,注重“师夷长技以制夷”,向欧美学习。几十年来,它取得了成果。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建有大沽口、阿哈瓦、旅顺三个基地。但是洋务运动没能给一个农业大国带来工业的持续增长。
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陡增,工业实力普遍强于中国,从而拥有了与晚清不相上下的资本。还有,日本明治维新后,全国相对统一。而且国家小,人少,还要争夺资源。这才是最重要的。政治基础决定国力。
1888年,清朝建立北洋水师,拥有25艘战船,在亚洲一时势力强大。然而,北洋舰队在建军后,却固步自封,不仅没有增加任何舰艇,而且舰艇也逐渐老化。相反,自1890年以来,日本将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用于发展海军和陆军。战争前夕,日本海军约有80艘军舰(26万多吨),大部分是英国建造的新型舰艇,性能良好,规格统一。
所以晚清GDP世界第一,没有持续的建设国防和更新技术的投入,也无法抵御外来入侵势力。
再加上晚清政府的动员能力很差,政府只会压榨百姓过醉生梦死的生活。“你视我如粪土,我视你为仇人”就是最好的解释。清末政治腐败导致民不聊生,民众对统治者失望甚至绝望,甚至开始反抗。
晚清时期,中国人口急剧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大大减少,人口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这种情况下,政府腐败,百姓苦不堪言。整个社会结构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初步工业化转变。但这种转变受限于统治阶级的无能,进展缓慢,于是社会动荡接踵而至。西北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事件将社会不稳定推向了极端。
晚清统治者“宁为玉碎,不为奴”的思想,使其内部的压制残酷而坚决;而外面是奴性的。这样,整个国家就分成了两个等级。一种是统治阶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底层人民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到和日本一样?
从经济角度看,GDP不仅是数量,更是质量。先进产业和技术的规模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魅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