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1368年9月10日)七月二十八日,明太祖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克通州,大部危急。
在大都市,元顺帝匆忙召集了所有的官员,向每个人宣布了他的逃跑计划。作为曾经横扫天下的成吉思汗的后代,元朝的统治集团没有一个是血性的。
面对明军的强大攻势,大臣哈拉章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逃跑,并向指出:“如果车开出去,京城就守不住了。玄宗南奔可殷鉴,请待援兵”。
书中中间,丞相青桐早已做好了死亡节的准备。他对所有的大臣说:“我知道我死在哪里,所以我能说什么呢?”
面对这些要求忠于多数的中尉们,元顺帝的回答很简单:“在这个节骨眼上,我是不是应该学学宋徽宗和宋钦宗,做别人的俘虏?(今天能不能再做徽和秦?)"
当夜,元顺帝离开大都,仓皇北逃,于8月15日逃至商都。这时,元顺帝才算把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一,
逃到商都后,袁顺终于得到了一段时间的喘息。
杜源位于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有龙岗丘陵,南有展子山,商都河自西南向东贯穿其中。四面都有天然屏障,进可攻,退可守。自忽必烈时代起,这里就是蒙古人苦心经营的家园。
元朝实行两都制,大部分是他们控制金朝、南宋旧地的中心,而两都则是控制漠南、漠北的中心。
只要把商都牢牢控制住,我们就可以依靠大都控制漠北,这将使蒙古人的游牧本性不可动摇。
作为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在位35年,是元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虽然元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亡国灭君”,但他并不是一个只知道享乐,不求上进的皇帝。
元顺帝的蒙古名字叫陶铁木尔,他的生父是被弟弟文宗鸠杀死的元明宗。杀死明宗后,元文宗把明宗10岁的长子,宜穆尔,流放到朝鲜。文宗死后,陶铁木尔被立为新皇帝,于1333年登基。
当元顺帝继承王位时,文宗皇后和她的权臣仍然很有权力。在右丞相伯颜的帮助下,舜帝摆脱了文宗留下的权贵,伯颜又开始专权。舜帝随后与另一位宰相联手腾飞,将伯颜连根拔起,掌握了朝中大权,成为元帝国的真正统治者。
在脱脱的帮助下,元顺帝纠正了以前皇帝的暴政,恢复了科举考试,并通过考试选拔了许多人才。
与此同时,元顺帝实行“文化统治”和“本土化”政策,治理水灾,发展农业,疏浚黄河,巩固了元朝的统治基础,缓和了当时已经十分尖锐的民族矛盾。
元顺帝本人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精通建筑技术,曾亲自设计过宫殿的建筑图纸。匠人“随心所欲,即造美宅”。
他设计的自动计时器“公楼”是“精致而独特的,人们称之为前代罕见。”考虑到他从未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元顺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技术天才”。
舜帝的任用和派遣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改革,史称“多思而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社会弊端深重,贪官污吏,改革失误,这次改革很快失败。
从此,元顺帝开始“懒于政事,纵情宴饮”,滋生了贪图享乐、漠视政事的狂妄思想。他完全抛开国事,最后变成了昏庸的皇帝。
元十四年,元朝率军镇压张士诚时,其“定海神针”被奸臣陷害,被元顺帝废黜。此后各地反元武装趁机兴盛,元朝统治一发不可收拾。舜帝最终逃到了北方的沙漠。
第二,
从洪武元年八月十五日到商都,到洪武二年六月十三日出商都,到应昌。元顺帝在商都呆了十个月,更确切地说,他等了十个月。这十个月是决定元朝命运的最后时刻。
当元顺帝第一次逃到商都时,他最担心的是明军的跟踪,所以他一直保持警惕。
他把留在商都的奈曼台的官职提升为枢密副使,让奈曼台的万余人骑兵充当自己的守夜人,时刻防备追击他的明军。然后,韩国国王带领他的军队到首都,由他支配。
在商都站稳脚跟后,元顺帝封忠于自己、齐王、梁王的库阔帖木儿,希望两人能从明军手中收复大都。
阔帖木儿在汉殿之战中击败了明朝大将唐河,但徐达、常遇春的援军到来后,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徐达和常遇春趁夜抢劫了库阔帖木儿的军营。元军崩溃,库阔帖木儿逃走。他们不但没有收复大都,反而连山西都丢了。
吴二年二月,也率四万骑入通州,意欲攻取京师。但明军反应很快,常遇春和李文忠及时返回。在大风一战中一败涂地,粉碎了元军对大都的最后一次反击。速也只好退到大帽山,并向元顺帝告急。
武二年六月,明军连入大宁府、新开岭,军前直指元上都。元顺帝召集了所有的部长,问他们对形势的看法。
大臣们讨论了又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都做不了。”沮丧之余,元顺帝只好仰天长叹:“天意如此,我又有什么办法呢?”6月13日,绝望的元顺帝不得不放弃商都,逃往应昌。
应昌位于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商都以北100公里。它位于大部分蒙古人的巢穴和森林之间,离他们只有一千里之遥。到达应昌后,元顺帝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即是否继续向北逃到贺麟的老巢。
元顺帝知道,逃回和林格尔意味着他的大元帝国放弃了对中原的争夺,沮丧地被赶回了蒙古的祖先之地。但如果他不逃回鹤林,他还有实力和朱元璋争夺中原吗?
第三,
在应昌,元顺帝又听到了一个坏消息:明朝将军薛显率领军队离开古北口,向应昌进发。这时,许多大臣都劝放弃营长,与林“北和”,但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他心里一直不愿意回和林,一直以为可以取道山西夺取大同,收复大都。然而,他的最后一次尝试破灭了,袁江烈波和空性被姜鸣李文忠击败。
莱博战败后,元顺帝在兰州的库阔帖木儿上打出了“不要以应昌为依靠之地,赶紧去和林”,然后自己逃回和林。
顺帝受此打击,几个月后病死在应昌。其子哀祐,知李答拉继位,仍用大元之名,为昭宗。
昭宗即位不久,终于率领一批大臣到了鹤林,在那里建立了北元政权,这也意味着元朝退出了对中原的争夺。明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以胜利告终。
虽然元顺帝被朱元璋击败,但他仍然成功地领导他的政权一路向北,为蒙古人留下了一支有效的力量。
虽然统一的元朝被他所灭,但他的儿子建立的北元政权与明朝对峙了几十年,1402年被鞑靼人取代。
四,
北元是一个怎样的政权?它和明朝的关系是外国和中国的问题,还是统一在明朝政权下的内部问题,还是一个国家两个独立政权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元顺帝虽然失去了都城,但他并没有带着文武百官向明朝俯首称臣,也没有坚守都城,顽强抵抗,为国捐躯,而是带着百官北上。
后来在漠北建立政权,坚持做大元王朝的合法继承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元朝虽然退出了中原,但政权并没有灭亡。
也有学者认为,历史上朝代的更替一般以都城的更替为标志。
因此,元顺帝北逃后,虽然政权实体依然存在,但也应该看到元朝已经被明朝所取代。也就是说,大元帝国从逃离元顺帝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灭亡了。
目前史学界公认的观点是,北元政权的存在并不影响元朝的灭亡和明初。北元政权的存在与元朝的灭亡并不矛盾,符合真实的历史。
元顺帝逃出大都后,这个以金氏家族为核心的蒙古封建贵族政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着元朝的许多重要标志。包括他们的国名仍然是“元”。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明朝永乐年间,才改名为“鞑靼”。
此外,元顺帝没有皇帝的称号,但仍然有“郑智”的称号和“惠宗”的寺庙。元顺帝死后,他的儿子爱将李答拉改名为宣光。他死后,寺名昭宗。
直到永乐初年,鬼力赤登基,才废除帝号,改用蒙古传统的“可汗”称号。
元顺帝的手下仍然保留着完整的封建官僚体系——尽管其实际行政效率远不及称霸中原。
北元官员仍然沿用丞相、秋微、知远、汤米、平章等官衔和元朝原有的官制,甚至非常重视中原政权的象征——国旨。
众所周知,作为皇权的象征,国旨是秦汉以来中国汉政权封建政治传统的象征。
面对明军的进攻,元顺帝逃跑时仍不忘将玉玺藏在身上,并将其视为自己“命运”的象征和继位元朝的主要依据。
五,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北元政权是什么态度?这一点从他登上皇帝宝座后发布的一份公告就可以看出来。
在这份公告中,朱元璋肯定了元朝的合法性,称“狄,元北之人,在中国,在国内外,故不自降。这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本文从天命论的高度,论证了元朝统治的合理性及其封建正统地位。朱元璋还要求他的史官们通过修改元朝的历史来固定元朝的正统地位。
洪武六年新建的帝王庙里,元世祖忽必烈的画像挂在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等人的身旁。
朱元璋在元朝被赋予正统地位,主要是为自己的统治建立理论基础。他承认元朝是“受天命”,自己的明朝取代了元朝,是“天更好,地更好,以偿我”。
朱元璋是一位具有卓越远见的政治家。他知道,元顺帝逃离大都后,中原已全部在明朝统治之下,元顺帝已无法对新生的明朝构成威胁。所以在这个时候,承认元顺帝的政权是元朝的延续,争取一些仍想效忠元朝的汉族地主的支持,是大有好处的。
所以朱元璋的态度是承认北元仍然是继承元朝衣钵的正统,但不再是奉天承运的正统。所以洪武十一年夏,元顺帝的儿子赵宗爱佑认识李答拉的时候死了,朱元璋亲自写了悼词,并派特使前去吊唁。
明朝与北元的这种特殊关系,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
公元四世纪初,西晋灭亡后,拓跋、魏统一北方;刘禹泽处于晋建宋南代,两朝对峙,长达一个半世纪。
北朝占据中原,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标榜自己是封建正统;南朝自认为是汉政权,也自称中国正宗。但无论如何,任何一方都不能否认对方的存在。
南北朝之后,公元十世纪出现了宋立傲与晋松的对抗,这与明朝与北元的关系有些相似。
明朝和北元是中国历史上再次交锋的两个政权。
明朝是汉族建立的,在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据政权,所以自称正统;北元是大元王朝的继承者,所以也自称正统。更有趣的是,双方都承认对方的正统地位。
吴五年,朱元璋派使臣给北元写了一封信,说“边界虽分南北,但只延长了一百五十年,所以这是大事。”
在这封国书中,朱元璋拿出宋金对峙的历史来描述明朝和北元,并要求北元朝贡,允许他们“延宕”,即合法存在。
这说明朱元璋实际上已经承认了明朝与北元对抗的现状,也承认了北元政权的合法性,但并没有一味地灭绝它,必须消灭北元政权。
结论:
回过头来看,如果元顺帝当初固执地以宋徽宗父子为榜样,坚持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参选,那么历史很可能就得重写。
当时的情况是,无论元顺帝怎么挣扎,怎么反抗,大部分人的倒下都是不可避免的。除了做朱元璋的俘虏,他没有第二种选择。
一旦他被活捉或死在城里,元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宣布其统治彻底结束。就算别人推出新皇帝,也已经失去了在法制上的合法性。
在国难当头之际,元顺帝的出逃,虽然屈辱,却留下了自己的性命,也给北元王朝留下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元顺帝从大都退兵后,虽然屡遭挫折,但他一直梦想着恢复元朝。明初打着重建大元大一统旗号多次发动反明战争的叶仙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同样,明朝每次对北元发动战争,总是把北元人民当作其统治下的“纯子弟”,严禁官军侵犯。这种对抗的结果是,任何一方都无法真正消灭对方。
所以明朝和北元,这两个相爱相杀的“他是我的兄弟”,携手共存了两个多世纪,都在十年间被一个共同的敌人——后金所灭。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