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一生娶了10个人,只有一个女儿叫东阿。多尔衮坠马而死,开始被顺治提拔为仁义皇帝,但很快就被掘出,而女儿却没有被处死,而是被通婚。
顺治为什么这么嫉妒多尔衮,首先要看多尔衮是怎么做的。
多尔衮的画像
骁勇善战的多尔衮被皇太极斩断。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母亲是努尔哈赤末代大公主阿巴海,兄弟是阿济格和多多。
626年,努尔哈赤率领十三万大军,亲自招募镇守宁远城的袁崇焕。不幸的是,他受了重伤,不久就死于毒疮。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等四贝勒逼阿巴亥下葬。虚弱的阿巴海不得不上吊自杀。在上吊之前,阿巴亥问国王们:
“我的两个儿子多尔衮和多多,请你替我照顾好他们”(阿齐格当时已经成年了)
国王们哭着回答说:“如果我们不能全心全意地抚养他们,我们就会忘记父亲的嘱托,所以请你们放心。”
年仅15岁的多尔衮失去父母,不得不和弟弟弟弟相依为命。但多尔衮军事才能出众,在战役中屡立战功,受到皇太极重用。多尔衮在攻克利丹汗时,缴获了元朝的玉玺,上面有“制诰之宝”的字样。多尔衮没有据为己有,而是直接献给了皇太极。
正是凭借这一政令,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之后,24岁的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瑞亲王”,在六王中排名第三。
皇太极死后没有继承人,于是就有了皇位之争。按照满清“兄弟兄弟同死”和“八旗战役”的传统(只有主旗贝勒才有资格参选),当时的热门人选只有两个:豪格和多尔衮。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两人都是战争老兵,战功累累,各有千秋。当时努尔哈赤的大儿子戴珊年纪大了,无意参选,主动退选,说:“你要是当选就投我一票就是了。”他的孙子阿达利立即同意了爷爷的话,不置可否。
努尔哈赤的侄子吉尔哈朗见双方互不相让。当时清朝刚刚建立,政权还不稳固,内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因此,吉尔哈朗提议让皇太极的第八子福临继位。在此之前,晓庄和多尔衮达成共识,全力支持福临。当吉尔哈朗说出这话时,多尔衮立即表示支持。
顺治登基后成为多尔衮的傀儡,对孝庄嫁给多尔衮恨之入骨。
作为福临的兄长,豪格迫于形势不得不俯首称臣,最终以顺治的称号将福临推上了皇位。
按照提议,豪格和多尔衮联合辅佐顺治,但是豪格打仗还行,但是他不可能比多尔衮聪明(毕竟人的年龄也在这里),所以顺治登基没多久,多尔衮就带头开始整肃异己。
首先,他联合众大臣,抹黑吉尔哈朗用青铜器建府,解除了他的辅政官的职务,摆脱了这个心腹大患。
后来清朝入关后,李自成的盟友张在四川反清,于是多尔衮以顺治的名义派豪格入川剿灭张军队。霍格别无选择,只能出去。经过两年的浴血奋战,豪格自己的部队受损过半,实力大大削弱。这时候多尔衮以“纵容部下接军功,利用罪人之子”为借口,将豪格投入监狱。很快,
多尔衮独揽大权后耀武扬威,清朝的文武百官都听命于他。多尔衮自己的宫殿建得比皇宫还豪华。领兵出征时,王公贵族都要堂而皇之地跪拜,仪式和规格与皇帝相同。他还把皇帝的专用印章放在自己家里,以此彰显自己的地位。
多尔衮独揽大权,俨然一国之君,拉帮结派,培植党羽。顺治后来回忆说“多尔衮拍片,我只要牺牲就可以决策,其他国事大臣都不用向我汇报。”多尔衮无奈,批评大臣们说“你们只知道奉承我,不知道尊重皇帝。”这反映出他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当时的皇帝。
除了把顺治当傀儡,他还和孝庄太后发生了难以名状的关系,史称“太后嫁”。
明朝的继承人张煌言在《建义宫词》中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上寿筋为婚尊,慈宁宫满是烂门。官纯昨天进了新仪注,给太后送了一份结婚大礼。
其实顺治能登基,多尔衮居功至伟。小庄弱,只能用美。多尔衮贪恋女人和权力,两人一拍即合。最后还有民间传言。正史虽然没有记载,但有几个史实可以证实。
顺治封多尔衮为“太上皇摄政王”,太上皇是皇帝对父亲的称谓。
孝庄死后没有和皇太极葬在一起,而是在雍正死后37年葬在顺治帝陵外。康熙在位的时候不敢下葬,因为这是出于礼义。
小壮对多尔衮百依百顺,无计可施,与他泼辣的个性不符。
顺治对小壮的这些谣言很生气,同时又不想做“笼中鸟”,所以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复仇的种子,他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对多尔衮态度的转变,反映了顺治皇帝内心的不平。
1650年12月,多尔衮在塞北打猎时不慎从马上摔下。伤势非常严重,几天后就去世了。他当时38岁。盛年多尔衮的突然去世震惊了顺治。他立即带领东直门外的文武百官迎接多尔衮的遗体回京。此后,他不仅按照皇帝的规格安葬多尔衮,还追封。
然而奇怪的是,仅仅过了两个月,他对多尔衮的态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源于多尔衮的老幕僚苏克萨哈和张岱告发顺治皇帝。多尔衮犯了谋反的大罪,偷偷做了龙袍,打算作乱。他以前的政敌也举报多尔衮的不法行为,从而顺治皇帝。
顺治在多尔衮去世前后,掠夺了他的一切爵位和俸禄,并挖坟鞭尸,斩首示众,可见对他恨之入骨。可能一开始顺治不相信多尔衮真的死了,但是他发现确实是。他掌权后,在所有大臣的鼓励下开始报复。
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争》中有这样的记载,“这是一座豪华而高贵的陵墓,本该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供死者安息,但一群官兵包围了陵墓并将其摧毁,使之成为一滩灰烬,死者被他们挖了出来。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腐烂的味道,那是生命终结之后的味道。当初大家都不忍说:“对不起,王爷。如果你想死,你会去找下命令的人吗?“然后他们用棍子打尸体,当尸体损坏到一定程度时,就用鞭子抽打。然后他们切下尸体的头部,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
但100多年后,乾隆皇帝认为“多尔衮是个懂大义的忠臣”,不仅恢复了他的爵位,还重修了他的陵墓,并给他每年祭祀一次。他的理由是“如果多尔衮要称王,早在清朝入关之前就穿着黄袍了,为什么要等到顺治登基?”
顺心忍无可忍,没有杀多尔衮的女儿和干儿子。
顺治虽然很讨厌多尔衮,但并没有因此而把女儿和养子处死,而是放了他一马。
多尔衮没有儿子,弟弟多多就把儿子多尔博收养给多尔衮。没想到多尔衮死后,多尔衮受到牵连,太子的爵位被废除,多多的继承人身份被恢复。几年后,多尔博被封为贝勒,多多,30岁去世。乾隆后来被多尔衮平反后,多尔衮的后代沿袭了瑞亲王的爵位。
多尔衮的女儿东阿格格的母亲是韩宗室李的女儿。史书记载,东阿格格和多尔博曾交由新军王看管,但对他们的下落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东阿格格最后嫁到了蒙古,这是她唯一有用的价值。虽然她祖籍被灭,但清朝频繁与蒙古部落通婚,作为皇子,她嫁到蒙古的可能性很大。史书中,从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去世到顺治去世,10年间先后有两名身份不明的满族女子嫁到蒙古。一个是顺治十三年嫁给科尔沁吐谢图亲王巴亚斯胡朗,一个是顺治十五年嫁给科尔沁太杰其尔。
按年龄计算,东阿顺治十三年18岁,顺治十五年20岁,所以前者可能性更大。
此外,新军郡王多尼曾娶过吐谢图王子巴达里的女儿,即巴亚斯胡朗的妹妹,可见多尼与吐谢图王子巴达里互换婚姻的概率很大。
还有一种说法是,东阿是被多尼收养的,所以她受到羞辱,去了民间,最后嫁给了一个汉族人。结婚后,她的生活并不好。但是,她是多尔衮的女儿,是皇室的公主。按照当时汉人对满人的歧视和抵制,满汉很难结婚。所以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真的是无稽之谈。
多尔衮一生功勋卓著,却猝然辞世,子孙受牵连。所有的王公大臣都失去了生命,这可能是权力斗争的代价。东阿终于找到了她的家。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但相信还不错,多尔博家族还能延续下去。毕竟都是皇族血统,比自己的孩子还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