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宋徽宗偶然得到了一块“魔石”,欣喜若狂之下,他把它命名为“盘古侯”。奇怪的是,这么巨大的太湖石,最后竟然神秘消失了。潘侯是怎么消失的?它究竟去了哪里?如果你想知道,让边肖为你揭示这个秘密: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作者删除。与图片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宋徽宗,北宋第八任皇帝,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宋哲宗的兄弟。宋徽宗的书画成就极高,是历史上著名的书画皇帝。但是很可惜,很多艺术细胞的皇帝,基本上对皇帝一无所知。和南唐末代皇帝李煜一样,宋徽宗治理朝政的能力远不如其他皇帝。他即位后,甚至首次用新法,任用高俅、蔡京等。,看似是变法,实则同流合污,剥削压榨百姓,让天下饥民,最终导致起义不断。直到北宋末年,没落的北宋被入侵的金军打败,终于内忧外患彻底灭亡了这个国家。也成为了金军的俘虏,死在了北国的苦寒之地。
除了绘画和书法,宋徽宗一生最大的爱好是收集世界奇石。《水浒传》中著名的花石事件其实就是源于此。俗话说“世上好的东西,下一个地方就会有效”,宋徽宗本人就喜欢奇石,所以下面的官员也有目的地收集各种奇石,以博取皇帝的欢心。久而久之,造成了浪费人钱财的局面。
才能把所有的石头收集在一起,才能展示奇石之美。宋徽宗特地命人修建了一座“奇石园”,取名“艮岳”。艮岳,名万寿山,是宋徽宗委托宰相蔡京建造的皇家园林之一。建了五年了,里面陈列的都是花了很多钱买的硬石头。
据史料记载,在艮岳中心,陈列着一块巨型太湖石,高达15米,堪称石头中的“巨无霸”。宋徽宗珍视它威武霸气的外表,甚至认为它能代表他的帝王气质。既然太湖石的外观如此喜人,宋徽宗干脆锦上添花,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召公福清神韵石”。然而,这些还不够。他甚至为这块石头任命了一个官职,叫做“盘古侯”。众所周知,在封建官场,侯爵的地位极高,仅次于“国王”。宋徽宗将一块石头命名为侯爵,可见他对神石的偏爱。
神韵石体积巨大,重量不下100吨。所以在没有大型起重设备的古代,仅靠人力将它运送到目的地是极其困难的。然而,上述问题对“明智”的官员来说是困难的。为了把魔法石运到汴梁,他们不惜雇佣大量的民夫搬运,还专门建造了一艘巨大的船只进行水上运输。当巨石大到无法入城时,官员们会毫不犹豫地砸碎城门,可谓“不惜一切代价”。
令人惊讶的是,在接下来的历史中,学者们再也没有发现神运之石的踪迹。它究竟去了哪里?有些读者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这么巨大的一块石头,即使经过几千年的风化,也不会被腐蚀太多。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在历史中?虽然后世专家一再声称发现了所谓的“盘古侯”,但从大小来看,都与奇石大相径庭。
直到这时,有学者提出一种观点,认为潘家后一定是在战争中彻底毁灭了。讲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北宋和金朝的战争了。
北宋末年,徐进大军围困汴梁,数万将士不惜毁屋护城。为了进一步打击金军的嚣张气焰,宋军还在城内寻找巨石,以便从城内投掷出去,痛击金军,但是汴梁是繁华的城市,不是山区,取石的地方很少。无奈之下,守城的士兵只能硬着头皮砸碎根月里的怪石头进行反击。自然,神韵石因为体积异常庞大,也难逃被砸成小块的命运,成为保护北宋政权的武器之一。
神运石头的故事固然可悲,但却能为我们敲响警钟。失去意志的人终将被历史淘汰。巢下无蛋,连一块石头都难以抵挡战争带来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