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历史事件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五
五
八
在《梦想中国》中,欧阳旭尚未出现,但他已经填满了渣男。高中探花后,送德叔回钱塘,找到在河边开茶馆的赵,要了一份对赵的情份,想用80两黄金来报复赵三年来资助他读书的罪责。欧阳旭是渣男,德叔不是,德叔是渣下之灰,他的坏,他的脏,他的权力比欧阳旭还不如。如果说退婚是欧阳旭授意的话,主人一发财就给别人变脸没什么好说的,但他对赵的人身攻击和羞辱却让人感到愤怒。
最后,这个万恶的奴才不无得意地在赵的伤口上撒了一把海盐,说他的主人已经得到朝中大臣的高度关注,很快就要迎娶女儿了。
所谓相,就是宋代流行的榜下捉婿。到了宋代,阶级固化的门阀制度被彻底打破,科举取士成为统治阶级为社会选拔优秀管理人才的最主要方式。有权有势的人为了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和更长远的家族利益,和在北京参加科考的考生打成一片,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铆足了劲开启抓夫杀男模式。
“从东华门到集集所,豪华的住宅,五颜六色的窗帘,有了少年却没有家庭的人,往往把丈夫选在这里。”只见,东华门外,一排排凉棚,五颜六色的窗帘,强壮的丁克们正眼巴巴地盼着管家,就等着刚出道的进士们去办理变脸、登记等手续,在回自己寓所的路上,倒数着去抢。除了北京的官员和达官贵人,来自开封、东京的富商也加入了名单下的捉夫行列。自然,有钱就有权,有钱就有钱,花就用来烹油。
这种大宋朝特有的社会现象,让重视礼仪的司马光十分鄙视:“云路一旦真的爬上来,他的名字就高了,就叫祖宗。房中未嫁,自有美人相配。”不过,你讽刺你和我抢女婿是不相干的。这些被抢的女婿,和欧阳旭一样,在老家从事的人也不少。然而,为了安逸的富贵,为了将来的仕途有人帮助他们,他们和欧阳旭一样选择了躲藏,造成了和赵一样的人间悲剧。
《梦中梦》欧阳旭屡次失败,滞留钱塘。他被赵,一个被判犯有其父之罪的官员所救,然后离开了他的家人。赵开了一家茶馆赚钱养活欧阳旭,并鼓励他三年后再接再厉参加科研。在一起生活了三年后,两个年轻人相爱了,欧阳旭把他祖传的同心敬慕给了赵,并口头订婚结婚。
临近考试,赵送给欧阳旭一首歌:我在这里等你回来,把花插上。欧阳旭郑重承诺,“等我回来。在这个高中,我一定要用三媒六证把你娶进门。”等了又等,赵既孤独又失望。她不愿辜负自己三年的付出和感情,决定去东京开封找欧阳旭,问她问题。
新晋探花欧阳旭日子不好过。他心里清楚,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无非就是互相利用,没有感情,没有尊重,没有自主,没有拒绝。他在权力竞争场上被无辜的野兽监视和猎杀。
如果说欧阳旭的故事是虚构的,那么经典中对真实历史的所有记录,都透露着贫困生的无奈甚至荒谬。宋代笔记记载福建考生几经考试最后去做状元。一出东门,就被一些粗人空塞进车里,到了一个大院,被推到一间书房。过了一会儿,一个媒人推门而入,问他仙女是哪里出生的,年龄多大,有没有结婚。考生拿起笔写了一首诗:阅尽百载文献,总穿蓝衫。媒人问余年龄,四十年前,三十三岁。如果这个故事是麻城说普通话的教授讲的,他一定会在讲台上跳起来,然后拍着大腿喊,天啊。
虽然是非虚构的,但这个故事感觉有些夸张。如果这位考生没有执迷不悟,他就不必在七十三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对于屡遭失败的儒生,大宋从建国之初就引入了一种名为“特奏名”的救济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坚持到宋朝灭亡。公元970年,宋太祖颁布诏书,将参加科考15次以上、年满50岁的包括五代在内的儒生上报,吏部为招生部组织加试。除了老儒生通过考试,第一名按正常科举第五标准授予官职外,其他考生均授予学士学位,并被安排到各级部门担任闲职。从此,他们有了安度晚年的地方。从此,这种恩客考试就形成了一种制度,照顾除了考试什么都不懂的儒生。
名单下抓到的女婿,如果家里有变故,老丈人都会选择置身事外。冯敬是宋仁宗黄游元年的状元,是个好学之士。不存在即兴发挥不达标的问题。宰相富弼将大女儿嫁给冯京,但婚后不久,大女儿不幸夭折,富弼决定将小女儿再次嫁给冯京。对他来说,无论谁嫁给状元,都是老丈人。还有一个刘烨,考前娶了赵尚书的大女儿。考上状元后,妻子去世。赵尚书想把二女儿嫁给小刘。因为身份的区别,和别人的大女儿结婚,小刘坚决不同意,除非和赵的小女儿结婚。赵家人不希望这个胜利果实被别人摘走,只好遵从小刘的意愿,把小女儿嫁出去。高婆婆很生气,说不能把煎饼都拿走就没理由从下面揭。爱嫁不嫁,小刘前途无量,但她还会缺少颜如玉和梅娇娘吗?
进士是稀缺资源。不抓,不抢,不参加秒杀,就成了别人家的资源。但像欧阳旭这样将渣进行到底的学者并不多。即使有,他们也未必能遇到赵这位不服输、不服输的苦主。把你吃的吐出来,把你拿的给我,马上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