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亿人用过!微信最大对手,凉了

靓绝五台山2022-09-24  17

5 亿人用过!微信最大对手,凉了

说到“国民级”即时通讯软件,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微信和QQ。

到今年,微信月活跃用户近12.8亿,QQ移动端月活跃5.9亿。尤其是微信,虽然这几年没有被体验吐槽,但是活跃用户数一直在稳步增长,是无数用户的必需品。

微信之前名为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后更名为和飞信。

7月15日,中国移动宣布,飞信将于9月30日起停止服务,这意味着这款拥有15年历史的“国民级”通讯软件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很多年轻朋友来说,飞信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巅峰时期,飞信注册用户5亿,月活用户2亿。那个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

这个成绩有多大?以微信正式发布的2011年为例。今年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仅为3.56亿,占手机用户的36.5%,只有1.9亿人使用智能手机。

功能时代那么辉煌,飞信是怎么做到的?

飞信诞生的2007年,我们还到处都是功能机和山寨机,日常交流离不开短信。去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接近4300亿条,市场需求可想而知。

飞信提供手机和电脑客户端,主要竞争对手是腾讯QQ和微软MSN。相比两个竞品,飞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还有人记得吗?

一个是免费短信。用户登录飞信后,可以免费发送短信,堪比前几年的“流量不限”。要知道,2007年,还是短信的天下。如果短信使用量大,每个月的短信包就不够用了。

第二,设备门槛低。QQ和MSN都需要双方连接互联网才可以交流,显然没有飞信转短信方便。后来中国移动也推出了飞信QQ,支持飞信和QQ短信互通。

当然,以上优势最终还是要归功于制作方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作为国内三大运营商(现为四大)之首,财力雄厚,用户基数大,流量入口巨大。

有意思的是,微信刚诞生的时候,很多人吐槽“不如飞信”。那为什么,飞信,一手好牌,最后还是输给了微信?

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移动自己。在智能手机和3G网络快速普及的时候,中国移动更新飞信太慢了。

微信刚发布的时候就加入了对讲功能,各种功能都有,表情,图片,语音,多群聊天,方便好用。

2011年10月,微信3.0发布,加入了轰动一时的“摇一摇”功能,搜索同时摇手机的好友,成为当年的交友神器。

这个时候飞信还在吃免费短信的老本。即使在今天,短信也是刚需,是船掉头很麻烦的原因。

当然也有竞争关系。飞信早期只供中国移动用户使用,不与中国联通和电信用户沟通。移动用户不能添加联通和电信用户为好友,不能免费互发短信,这无疑限制了飞信用户的空增长。后来飞信弥补了对联通和电信用户的开放,但为时已晚。

与飞信相反,小米的米聊、电信和网易的易信、新浪的微投相继推出,瞄准的是即时通讯和社交软件的普及。以米聊为例,小米很重视,意思是要做小米版的“iMessage”。

有人会把米聊的败局归结于名字,这是有道理的。皮柴第一次使用米聊并不是在小米手机,而是其他刷入MIUI移植系统的手机。因为米聊的名字,潜意识里以为这是小米手机或者MIUI专属应用。

但实际上是微信赢了投资。腾讯发现微信的价值后,各种资源开始向微信倾斜。优秀的技术人员也聚集在微信,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微信官方账号,微信红包。功能迭代频繁,又能切中用户生活需求,自然赢得用户选票。

2012年3月,微信用户突破1亿,半年后达到2亿;2013年1月突破3亿;2014年底突破5亿。......

微信高歌猛进的同时,飞信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如果不是后来改名为“和飞信”的新闻,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

总的来说,飞信是智能手机的又一个“剑下亡魂”。在智能手机时代之前,运营商是移动互联网唯一的流量入口。运营商对如何使用手机有最终决定权。智能手机时代,选择权交给了手机厂商、开发者和消费者。

业内也有观点认为,飞信可能只是移动在短信和互联网通信交替时做出的一次探索,并没有做大做强的打算。

在学术搜索引擎中搜索“飞信”,可以找到很多围绕飞信平台的多领域服务思路,涵盖教育、医疗、新闻、就业等。

现在这些想法都实现了,但是我们把这个平台叫做微信。

免费试用BETH Encok耳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76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