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一鸣,编辑:李彤
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图文。
上次我们讲了上官婉儿,提到了李隆基,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唐玄宗的一幅书法,也是他唯一的一幅墨迹《鸬鹚颂》。我们知道,“无情是最重要的皇族”。在争夺皇权的过程中,父子相残的情况并不少见。初唐时有“玄武门之变”。于是,当他来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上演了“兄友弟礼”的一幕,也就有了这首《鸬鹚颂》。
“猫头鹰之歌”的一部分
把时间拉回到武则天称帝时期,李隆基和几个兄弟被搬回禁宫,目睹了“酷吏狠毒”。这段动荡的经历应该对李氏兄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与李隆基太平公主平乱后,唐睿宗复位,长子李宪主动把储君的位置让给弟弟李隆基。
唐玄宗画像
所以玄宗继位后,也可以是“兄弟之友”。《开天辛书记》写道:“近世帝王交谊之道,无与伦比。”玄宗给了李宪很多赏赐,甚至和他上床。他在兴庆宫修建了一座建筑,题名为“花萼香灰楼”。就拿诗经来说吧。潇雅为“常帝之华,湖北无所作为”。今天所有的人都像兄弟一样。李宪病逝,唐玄宗“嚎啕失声,两边掩面流泪。”他还下诏哥哥“让皇帝”,用皇帝的仪式安葬了李宪。
《猫头鹰之歌》就是在这种兄弟般的氛围中诞生的。
《猫头鹰之歌》共44行,331字,长度184.9厘米,总长度518.3厘米。
我们知道唐玄宗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帝。《旧唐书》说他“多才多艺,尤识音律,善写八股文”,黄山谷说“玄宗文笔斑斑,犹有祖父之风”。唐太宗称赞王羲之的书法,玄宗也继承家风,向二王学习。《猫头鹰之歌》有明显的二王风格。唐玄宗擅长隶书,但或许是担心隶书有点死板,选择了行书。整部作品的字体是胖,这也符合盛唐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猫头鹰之歌”的一部分
开头,唐玄宗提到了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五兄弟出去做秘书处工作,一年只能见一次面。很难在一起聊天。他怀念兄弟们在一起的日子。开元八年,唐玄宗召回兄弟,每当朝会结束,都会招待他们。开元九年的一个秋日,数千只猫头鹰在林德殿周围飞来飞去,栖息其间,也不怕人进入,这让唐玄宗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吉祥之兆。
“猫头鹰之歌”的一部分
猫头鹰喜欢群居。它们起飞时会发出短促而尖锐的叫声,停下来时尾巴会有规律地上下摆动。如果一只鹪鹩独自飞走了,其他的鸟会不停地鸣叫,把这只孤单的鹪鹩叫回来。所以古人常把兄弟之谊比作猫头鹰和小鸟。《诗经·潇雅长堤》曾写道:“岭在原处,兄弟却在难。每一个好朋友总会感叹。”唐玄宗想通过《鸬鹚颂》表达兄弟之情,希望兄弟之间能互相照顾。
“猫头鹰之歌”的一部分
再讲一个猫头鹰之歌的故事。这幅墨迹传到了宋朝的“文帝”宋徽宗那里,他请宰相蔡京欣赏。蔡京在题词中多次贬低唐玄宗的书法和文章,说他没有继承建国后的优良传统,认为唐代的文章庸俗不堪,没有高雅华丽的特点。然后笔锋一转,开始吹捧宋徽宗,说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笔触苍劲,像伏羲的画,陛下的文章更是可圈可点,像天上的魁星转世...与陛下相比,唐玄宗的内涵和精神是天壤之别。因为差距太大,不敢说实话。蔡京的阿谀奉承也很惊人。
“过去从容不迫的绅士莫问,回头看看。长江空在门槛外自流。”不管玄宗的感情是真是假,不管蔡京的阿谀奉承有多恶心,历代皇帝都成了陪葬的枯骨,关于原作还是双钩填廓的争论还在继续,只剩下这首《猫头鹰的颂歌》。我们来看看唐代皇帝的书法风格,也提供一段历史。
唐玄宗在《鸬鹚颂》中写了什么?
玄宗唯一的传世墨迹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
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