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一部真实版的玄奘西游记

半球摄像机2022-09-23  10

《大唐西域记》,一部真实版的玄奘西游记

大唐西域堪称现实版玄奘西游记。共12卷,10多万字,记录了玄奘西游记中亲身经历和通过传闻了解到的138个国家、地区和城邦。这本书是中国古代不朽的历史地理巨著,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影响大大超过了游记的意义。

取经,做“大唐西域”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为了瞻仰佛迹,求佛理,从三国到明代,有不少高僧西行求佛达千余年,如三国时期的朱时兴、东晋的法显、唐代的玄奘、易经等就是杰出代表。四人之中,法显有佛家之书,玄奘有唐朝西域之书,易经有传世之《南海传》。在这三条路线中,《大唐西域记》以其详细而深入的信息而闻名。

那么,《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也要从玄奘决心向西方学习说起。

|唐僧取经、北京颐和园长廊|绘画

明朝时,吴承恩写了一本著名的书叫《西游记》,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唐三藏,也就是唐僧。唐三藏历史上有一个真实的人,就是玄奘,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佛教学者、翻译家、旅行家,中国佛教法象宗的创始人。

玄奘俗姓陈,名易。玄奘是他的法名。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可惜父母早逝,家里渐渐窘迫,便跟随哥哥杰大师住进净土寺,研习佛经。在此期间,他涉猎了大乘和大乘佛教。杨迪大帝在位第八年(612年),年仅13岁的玄奘出家。

隋唐时期,天下大乱,中原战火蔓延。玄奘和常杰为了躲避战争,向西去了长安。得知名僧多在四川后,一起去了成都。十年来,他遍访名师,遍访近半个中国。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再次来到长安。此时他已将佛经研究透彻,造诣越来越深,在京城小有名气。但由于僧派的不同,玄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疑惑,而佛教中不同派别对同一问题的解释和观点往往差异很大,这让玄奘不知所措,无法辨别真假。此外,玄奘觉得佛经翻译太少,有些译本错误明显,文笔不佳,用词不尽人意,难以满足研究的需要。玄奘为了解惑,想出了去佛教中心印度取经的主意。

|玄奘饰许,来源:1986年电视剧《西游记》|

不久,玄奘娶妻,申请西行印度求法。但当时朝廷对出国的人有极其严格的限制,玄奘西游也没有得到唐政府的批准。但玄奘决心已定,却是“乘包机,私往天竺”。贞观元年(三年),玄奘出长安,经凉州西行,出玉门关。他越陷越深,经历的困难也越多,他踏上了漫长的旅程,最后到达了印度。在印度,玄奘拜访了许多高僧,深入研究佛教经典。同时,他还刻苦学习梵文,为日后翻译佛经打下了基础。贞观十七年(643),玄奘带着七尊佛像、657部经卷、150件舍利子回到长安。

|唐僧骑白马,许饰,来源:1986年电视剧《西游记》|

据史料记载,玄奘回国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甚至被唐太宗亲自召见,并在长安为他设立了翻译学院。翻译后,在唐太宗的鼓励和催促下,玄奘由弟子口述了《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堪称玄奘西游记的真实版,十二卷十余万字。它记录了138个国家、地区和城邦,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今天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南亚的其他地方。

该书内容极其丰富,对各个地方有各种各样的描述,通常包括各个地方的名称、地理情况、疆域的宽窄、各个城市的大小、国王、姓氏、宫殿、农业、财产、货币、食物、服装、语言、文字、艺术、礼仪、军事惩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佛教圣地、寺庙、僧侣、佛教的普及程度等。

编写《大唐西域记》的目的

玄奘西行数万里,是他完成《大唐西域记》一书的基本条件。但是,玄奘写这本书的目的和他西行的动机并不一样。如果说玄奘西行的动机是一种宗教使命感,那么他写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国家利益和政治目的。

唐玄奘回国时,唐朝最高统治者唐太宗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各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友好往来,正在努力消灭严重威胁唐朝西北边疆的西突厥。因此,唐太宗迫切需要了解西域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方方面面。正好,刚刚回到长安的玄奘亲历西域十余载,最新信息,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于是,唐太宗召见私逃国外的玄奘,见到他时“广问他事”,并告诉他“佛国远在,灵迹佛法,故前史不能详述,宜师立传以示未曾听闻”。这是委婉的说法,但意思很明确,就是玄奘要写一本关于西域的“智”书,担任他的西域顾问,这其实才是他们关系的真正基础。

经过西域各种社会制度、政治场合、环境十余年的锤炼,此时的玄奘也对唐太宗的真实意图心领神会,他也大方地答应了唐太宗的请求。不到一年,《大唐西域记》就完成了。玄奘在《入书表》中说:“班超不远,张骞不远,今所述,与前所闻不同。虽然不是辽阔的边疆,但也是相当贫穷的边疆,都有记载”,这充分表达了他的心意:他应该回头看看张骞、班超这两位治理西域的著名前辈,写一本关于西域的综合著作。

可以说,玄奘对“大唐西域”的书写,来源于一种强烈而成熟的政治使命感。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这一点上,玄奘比其他游记作家视野更开阔,精神境界更高。正因为如此,书上写的个人的东西很少,献给佛教的也很少。至于他写下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情况,是否与佛教有关,是否喜欢自己,都成了次要的。

|玄奘与杰贤法师,来源:电影《大唐玄奘》|

大唐西域的现代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并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所湮灭,反而焕发出了它辉煌的光彩。从19世纪开始,这本书被翻译成法文、英文、日文、德文等多种文字,国内外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和考古文献,也是佛教史和民俗史的重要史料。同时被誉为东方三大游记之一(另外两部是凯尔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日本人任远的《大唐游记》)。无论是在学术还是文化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目前中国正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本书是研究“丝绸之路”的基本历史记录。玄奘西行,途经“丝绸之路”的北、中、南三段:从瓜州(今甘肃安溪)到伊吾(今新疆哈密),为了避开烽火台隧道,走了一条与传统驿道大致平行的小路,可以概括为北路。从义乌经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到古墨(今新疆阿克苏),也是沿天山南麓走的,这是隋朝外交官裴举的中道。它沿着古墨褶皱向北,越过帕米尔高原到可汗王庭,穿过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托克马克附近)到石国(今塔什干附近),再沿着裴举所说的北方之路走下去。至于回东,我走的是南路(昆仑山北麓)。此外,玄奘穿越帕米尔高原,西行远至阿姆河,这是“丝绸之路”最关键、最危险的一段,也是其他旅行者描述的最缺失的一段。亲身经历,认真的写作态度,详实的史料记载,使得《大唐西域记》对“丝绸之路”的记载透彻而科学,其价值不言而喻。

|玄奘之路示意图

其次,这本书补充和丰富了中亚和南亚历史书籍的不足,特别是为我们了解印度历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7、8世纪,中亚、南亚很多地方还处于奴隶社会,甚至是氏族社会末期。甚至在印度,无论公私都不记录历史,这和中国的习惯完全不同。用阿拉伯历史学家阿尔-布拉尼的话说:“印度人不太注意事物的历史顺序……他们总是用故事来代替。”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玄奘西行图|

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让黑暗变得明亮了一点,散乱了一点有序。今天,《印度通史》的作者科恩·辛哈和a·k·班纳克说,“中国的记录对于重建孔雀王朝之后的印度历史是不可或缺的……中国旅行者,比如法显和玄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记录。”“他的记述(指玄奘)是故宫国王时代印度政教情况的真正资料宝藏。”直到今天,如果没有《唐朝西域记》这本书,我们就无法了解中亚和南亚的历史,尤其是印度的历史。

资料来源:、文/钟。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伦书院——“中国十大国学教育机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63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