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因在仁安羌和四平战役中的胜利,被网民誉为“国军战神”。但蒋介石曾当面评价孙立人,说他“好练兵,不好打仗”姜的观点恐怕比网友的口碑更客观。
对于仁安羌战役,通常的说法是:1942年4月18日、19日,“我军与1121名战斗人员的113团,以及兵力为敌33师7倍的214团、215团主力激战...拯救了7000多名英国士兵的生命……”" 500多名被围困的美国传教士和记者从困境中获救."由于113团团长刘谎报战况,其子几十年后为其虚构的战果著书立说(甚至将延羌战役称为刘独立指挥),以至于很多问题都是口耳相传。
实际上,新38师113团大约有800名官兵。有4000多名英军和几名传教士被困在仁安羌。敌人只有日军第33师团第214联队约2800人(第1营缺失)。
这几千名英军没有像通常描述的那样等待救援,而是与113团并肩作战。被困的英缅军团长斯利姆回忆说,仁安羌战斗时,“我把我所有的大炮和坦克都带上了平壁(北岸)支援孙的进攻。”于是孙立人临时接任英国装甲旅的指挥官,指挥坦克支援行动。中英联军在数量上占优,所以“与其说是日军包围英军,不如说是中英联军从南北夹击包围日军。”
图:孙立人(右三)与1946年双十节在长春部署的励志社交餐。
战后,孙立人不切实际地称这次战役为“打败十倍于我的敌人,拯救十倍于我的朋友”,并称之为“延坪岛的伟大胜利”。事实上,日本人并没有感觉到他们输掉了这场战斗。据日军战史记载,19日,“滨河以北之敌以退为主力掩护,不但不放松进攻,反而加强了兵力,仿佛是中国军队的一部分(新18军约1000人)。然而,20日拂晓,由于先后到达的原田和荒木参加了战斗,滨河以北的敌人丧失了斗志,毫无抵抗地撤退了。至此,33师的延羌战役胜利结束。”
国民政府在总结缅甸战役时,并没有肯定所谓的“仁安羌大捷”。
《全国战报》说:“(日军)佯攻仁安羌,分散牵制我5A(第5军)N22D(新22师)、N38D(新38师),自西向东奔逃。21日(应该是24日),他们进攻腊戍,绕道万鼎。我们的援军,66A(第66军)的N28D(新28师)和N29D(新29师)下车,立足未稳,即陷入混乱。敌人直往前进,全局急转直下。”
也就是说,孙立人违抗命令,逃到了学校。虽然取得了小胜,但却被拴在了大局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盟军在缅甸的全面溃败。
描述:1949年,孙立人在台湾省。
再来看四平之战。
新38师撤出缅甸后,改编为新军。直到日本投降,孙立人前往英国和美国,他的新军在郑洞国的指挥下,参加了1946年4月18日对四平的进攻。到5月3日,林彪已感到战局不利。他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在上个月的战斗中,每个旅都遭受了数百人的伤亡...目前,缺口甚至更大。”4日,本溪失陷,黄克诚建议放弃四平。
5月13日,杜完成总攻四平的部署:廖耀湘率新六军、88师为右翼;陈明仁率领第71军左翼;郑洞国指挥新1军为中路,直击四平。直到15日,抵达东北,孙重新控制了新军。
5月18日,新六军攻克关系四平安危的塔子山,迫使林彪全线撤退。因此,孙立人和他的部队能够率先进攻四平。因此,孙立人被一些网民视为打败林彪的“战神”。事实上,那天东北国军的总司令是杜,他的对手相当于林彪的地位。然而,在这次竞选结束时,孙立人刚刚上任并摘了桃子。所谓“打倒林彪”是言过其实。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孙立人“不战”的评价是有其事实根据的。蒋介石访台之初,任命“不能打仗”的孙为陆军总司令,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美国军政界当日对蒋介石印象不好,但对孙印象不错。
注意事项:
韩三洲:蒋介石与孙立人的对话,《南方都市报》,2014年2月23日。
薛庆余,《孙立人将军传》,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3页。
戴广德:《缅甸之战:与将军刘远征纪实》,黄山出版社,1995年,第22页。
冯:《仁安羌之战研究》,2013年,第141-142页。
威廉·j·斯利姆:化败为胜,第76页。转引自陆杰峰《仁安羌关研究》,第118页。
冯:《仁安羌之战研究》,2013年,第254页。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缅甸战斗》,黄山书店,1995年,第97页。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439页。
刘同:《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81页。
杨奎松:1946年国共四平战役及其幕后。《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摘自今日话题)作者:杨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