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袁世凯母亲死后都不能入祖坟,古代嫡庶子,差别有多大?

黄鼠狼的天敌2022-09-23  21

连袁世凯母亲死后都不能入祖坟,古代嫡庶子,差别有多大?

袁世凯是私生子。当初,他是位高权重的直隶总督。没想到母亲去世,袁家长子袁世敦以妾室不能入祖坟与父合葬为由,获准将母亲葬在墓地边上。即使袁世凯再三说好话,袁世敦也不允许。最后,不得已,袁世凯只好独自为母亲选择墓地,之后便不肯回老家。

袁氏兄弟六人,除了大哥袁世敦是长子。其他五个兄弟都是袁世凯的母亲刘所生。之前兄弟关系融洽,当时袁世凯执政。他从未想到母亲去世后他会如此受冷落。

即使在官场,袁世凯的一句话就能决定大哥袁世凯的命运,但在这个法律问题上,袁世凯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这足以说明封建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区别。影响有多大?连袁世凯都还要受这样的气,何况别人?

接下来,我们就从法律、财产分配以及古代官职与庶人政治地位的变化等方面来详细介绍一下古代官职与庶人的区别。

1.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第一和第二的差别一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甚至私生子的母亲随时都可能成为父亲无偿赠予的礼物;

在古代,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直到民国时期,大老婆仍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对妾的监督权。

翻看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春秋战国到明清,都有很多赐妾卖妾的记载。比如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经把一个厨房丫鬟送给朋友做妾。

袁枚隐居园中期间,经常邀请名士名士到家中做客。他有一个习惯:他喜欢在宴会上让他的妻子和小妾背诵反对文人的诗歌。

其中有一个叫刘的人,因为喜欢袁枚的菜的味道(袁枚是有名的美食家),在酒席上夸了几句。

当时,袁枚吃饱喝足,当场就把这个年轻漂亮的厨师姐姐送给了刘。后来,袁枚曾开玩笑地夸道:“我要是口服,就被老公平分了。”

除了被古代文人视为“雅”的袁枚,古人献美女,田献陈圆圆给吴三桂,都是为了换取美国的利益。

可以说,在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下,绝大多数的嫔妃在古代的地位都很低,在家里的地位几乎和奴婢一样。她们连基本的生活自由都没有,只是传宗接代,取悦丈夫的工具。

可悲的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家族支撑,作为妾室,生出来的孩子只能叫老婆“娘”,就算是在族谱里,也只是某某的顺口溜。

虽然身为一家之主的女人,但她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家庭的区别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这体现在她对孩子的规矩上,包括但不限于:

1.嫔妃死后,她们自己的孩子不允许在祠堂里祭拜她们,她们只穿崔子一年。嫔妃死了,都要穿裁,哀悼三年(清代不时调整);

2.如果第一个妻子在场,第一个妻子享有抚养、教育和管理妾室子女财产的权利。可以说,封建制度下,妾室与子女的关系是分了的;

3.主人死后,妾室不享有财产分割权,只有使用权。但同时,小三也有权开除她。如果她的子女偏向主人家,妾的老年待遇往往很惨。

传统儒家礼教明确规划了官职与庶民的区别,讽刺的是在一些家族的家训中,宠妃甚至上升到了家族兴衰的层面。

与礼教文化相比,古代法律在保护当地人民的利益方面是不断进步的。

第二,在财产分配方面,受西周长子继承制观念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古人都实行长子继承大部分家产的做法。到了唐宋时期,这种观念发生了变化,法律开始淡化长子次子之分,实行均分制;

我们知道,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区别,最大的根源在于西周第一代的继承制度。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只要这样建立起辈分,就能保证内部稳定和权力的有序传递。

在这种模式下,长子自动晋升为大宗族长,其余次子分为主氏族附属的小氏族族长,不断扩大主氏族的势力范围和影响。

在最初的几百年里,长子继承制配合分封制,确实有效地扩大了周朝的势力范围。但是随着小氏族实力的扩张,当原来的主氏族约束不住小氏族的时候,联防的形式马上就变了。

汉武帝推行恩宠令,就是利用主族和次族的矛盾来解决权臣问题。

然而,即便是周朝早已化为历史,但这种官职与普通人的区别却顽强地传承了下来,尤其是在贵族家庭中。

这种不合理的区分往往存在于所有家庭。即使普通人的家庭存在这种现象,古代强制分家的秩序也会被淡化,远没有大家庭的纷争复杂。

大家族内部的财产分割,作为长子,往往可以获得比嫔妃更多的话语权,包括爵位、家产、人脉的继承,而嫔妃往往只能得到一点钱。

到了唐宋时期,这种现象有所改变,一直被忽视的嫔妃因为科举制度的兴起,开始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与以往长子均分一切的情况不同,唐宋时期的法律中有这样的规定:兄弟之间要平分财产和土地财产。

也就是在法律层面,法律承认妾和儿子在分割财产时资格平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社会进步。

唐天府三年,敦煌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典型的财产分割案例。当时董家英兄弟因为财产分割发生了矛盾。在他们叔叔和村里长辈的调解下,他们家长辈平分了财产:

“今天,我们结婚了,我们都很穷,彼此分离。”

虽然这种分割案件发生在三兄弟都是同母异父的情况下,但唐宋法律在长子和庶子之间实行了这种策略,真正维护了庶子的权益,提升了庶子的社会地位。

3.政治地位:魏晋南北朝之后,隋唐科举制度的兴起,打破了士绅对上升通道的垄断。随着重才轻家观念的逐渐兴起,在唯才是举的社会氛围下,妃嫔的政治待遇几乎和亲生儿子一样。

如前所述,两个家族的区别的核心目的是维护家族的稳定,保证家族财产的传承,家族财产主要包括权力和金钱。

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贵族家庭控制了士绅的升迁渠道,普通人很难得到升迁。

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一旦某个家族掌握了社会的上升通道,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他们随意操纵的工具,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毕生追求只是他们取乐的玩具。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士绅垄断社会各阶层的局面,于是历代既得利益者都会排斥那些试图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人——他们把这种行为视为对自己“私有财产”的侵占。

但在科举制度“唯才是举”的观念下,这种血统论显得格格不入,腐朽的士绅也挡不住千千万万不甘被压榨的读书人。

读书最有意思的是,它不嫌弃你的长相,年龄,贫富。只要你肯努力,就有机会实现逆袭。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体制和普通人的区别。这就像一个笑话:谁会因为妈妈是老婆或者是跟班就要自卑一辈子?

当第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时,一场耗时的启蒙运动开始了。

文/脑洞有趣的历史

感谢大家的阅读,也祝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记得给他们点个赞,关注一下,他们会每天给你带来好文章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62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