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说清楚这些事

计数器原理2022-09-23  9

没人能说清楚这些事

今天,我们来说说一个有趣的发现。

01

中国的历史很有趣。王朝末年,人民受不了了,纷纷揭竿而起。但第一批反叛者往往很难取得最后的胜利。相反,实现了天下一统的人,往往还是后期实力看起来不是很强的人。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元末的农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不是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而是赵丑嗣和郭菩萨发动的起义。

1325年(泰鼎二年),河南西州(今河南隰县)赵丑嗣、郭菩萨提出“弥勒佛应天下”的口号,号召民众揭竿而起。

法院听后,下令完颜政政府、刑部、枢密院、御史台和河南省官员逮捕并审判。赵丑四和郭菩萨躲了几个月,最后被抓到杀了。其余的主要成员被流放,起义被镇压。

十二年后(1337年),在广东,朱光庆和聂继续发动人民起义。这次起义颇有成效。他们在广东增城建立了大金国,也有了当年的称号,叫“赤阜”。

但是这次起义在七个月后被镇压了。

随后,元末起义风起云涌,包括1337年的河南榜湖起义、1338年彭和尚与周的袁州起义、1348年的起义、1351年的红巾军起义等。起义分为两派,即汉和起义、徐寿辉和起义以及1353年的张士诚起义...

起义在全国各地兴起。到1356年,全国主要起义军有六支,分别是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方国珍和朱元璋。

这六股势力中,方国珍占据浙东沿海,势力最小,朱元璋占据金陵势力倒数第二。北方大片的刘福通,江南江苏沿海的张士诚,两湖的徐寿辉。至此,才有可能统一全国。

尤其是根据地在皖、豫、鲁等地的刘福通,面对冀晋陕的元军,不断发动北伐与元军对抗,是元军最大的敌人,歼灭了大部分主力。

这样一个付出最大努力,在抗击中消灭了元军的人,却没能统一全国,反而在与朱元璋的战争中被杀于扬州瓜州。

谁能想到,最后称霸全国的是朱元璋。

02

恪守中华传统美德者,未必有赏。

这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

第一,太子夫差。

历史上的吴王夫差曾经打败过越王勾践。勾践也自投罗网,来找吴认罪。这是一个工资微薄的故事。

至此,夫差随时可以杀勾践。但夫差没有这么做,甚至放走了勾践。为什么?

我觉得他放了越王勾践,大概和中国传统仁、礼、智、信的美德有关。

既然勾践愿意臣服于夫差,喂养并领导夫差的马匹,如果夫差杀了他,可以说是不够义气,恐怕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基于这种考虑,勾践被放了出来。看看以后勾践怎么对待夫差。

日后勾践来袭,夫差大败,困于苏州城西大阳山。按照当时的惯例,战败国只要臣服于战胜国,问题就解决了。然而,勾践却不愿意遵守这样的游戏规则。

勾践不会再像夫差对待他那样对待对方了。勾践决定将夫差迁到一个小岛上,让一代诸侯在岛上孤独终老。

不愿意被如此羞辱,福查自杀了。富查死后,越军往富查的尸体上撒了一把土,直到掩埋。

与夫差相比,勾践在做事上是多么的心狠手辣。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用“尝胆”来赞美勾践的忍辱负重。大义凛然的夫差得到的是“夫差脑瓜被敲掉了,他放过了勾践的老命”的哀怨叫声。

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不只发生过一次。

比如著名的鸿门宴。鸿门宴上的项羽本可以一剑结束刘邦的生命,统一天下。但项羽觉得这样可能不光彩,怕被世人耻笑。如果他想赢刘邦,就光明正大的赢,放了刘邦,然后我们再比试。最后自刎乌江,失去了大好河山。

03

为什么实力相对较弱,起义较晚的朱元璋笑到了最后?

为什么对元军贡献最大、面临冲击最大的刘福通最终没有统一全国?

为什么看似仁义的夫差最后被勾践逼死?

值得深思。

我认为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如果选择了实用主义,抛弃了诚信和仁爱,就很容易成功。

慢慢养成了输赢的思维,什么仁义礼智信,在成功面前,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正在变得更糟,从破碎的现实开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59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