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杀关羽的原因,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刘备执意发动夷陵之战

心语星愿2022-09-23  12

孙权杀关羽的原因,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刘备执意发动夷陵之战

襄樊之战,孙权背信弃义,偷袭盟友,导致关羽兵败麦城。在追杀关羽的时候,孙权下了“一到羽就杀”的命令。

刘备的二哥关羽是镇守战略要地的将军,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按理说,孙权的突然袭击达到了收复荆州的目的。他可以活捉关羽,然后和刘备谈判条件,最后释放关羽,缓解吴蜀紧张关系。

杀关羽,似乎危害更大;攻下关羽似乎更有利。那么,孙权为什么毫不犹豫地杀了关羽呢?其实刘备后来发动夷陵之战的原因也是有关系的,只是被史书深藏起来了!

不可信的三个原因

在孙权杀关羽的原因中,有三个广为流传的原因并不可信。

第一,孙权的亲友受辱

至于孙权杀关羽的原因,陈寿在《三国志·张观·马黄·赵传》中并没有说明,而是和司马迁一样,喜欢通过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做铺垫,从而暗示了孙权要杀关羽的原因。

孙权曾经向关羽求过婚,就是他的儿子娶了关羽的女儿,组成了儿女亲家。结果关羽辱骂他,不肯嫁给他,孙权大怒。

在笔者看来,这一事件不可能导致孙权“气得杀鸡毛”。原因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关羽是刘备在外守一方的大将。他怎么可能轻易嫁给其他国家的国王?如果嫁出去,刘备会怎么想,准备两头下注,不再效忠蜀?于是,关羽为亲友对吴使者破口大骂。他自己的人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拿给刘备看,以示忠心。

其次,孙权一直想夺回荆州,而荆州又有关羽把守,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关羽投奔了吴国,所以孙权以婚姻为诱惑拉拢关羽。不管成功与否,都可能让关羽疏远刘备。当然,关羽以激烈的手段拒绝了,以显示他对刘备的忠诚,这是孙权不可能没有计划的。换句话说,如果关羽辱骂使者什么的,孙权应该早有准备。说到底,这是一个要求亲友的阴谋。

二、关羽开了“地图炮”

在大夫俞的《典略》中还有一句话,说当时关羽发动襄樊战争,孙权援军行动缓慢,所以“俞怨恨他迟迟不驱,自己也要被封禁,于是骂道:“你敢!"

所谓“荀子”和“舒威”,解释为“中原所有称长江以东之人,皆是荀子,如狐如云”,所以就像今天的地图炮。

三国时期,中国最文明的地区在中原,江南还是一片荒芜。后来被孙权发展起来,直到南宋才超过北方。所以当时中原人看不起南方,经常开地图炮。

问题是,如果关羽的地图枪打在孙权身上,孙权会不会“怒杀鸡毛”?其实是不可能的。作为东吴的大皇帝孙权,不可能因为在三国之乱中被别人骂死,从而导致两国交好,而杀死了地位非比寻常的关羽。或许,孙权杀关羽与此有关,但不会是主要原因。

第三,孙权应该被铲除

所谓“春风吹又高”,在史书上留下了很多教训。夫差灭越国失败,庞涓杀孙膑失败,最终酿成大祸。晋代殷王写的《蜀书》中,认为孙权杀关羽是为了铲除杂草。

姬叔记载:全派大将击羽,得羽与子平。要打刘,要打曹,就说:“豺狼不能养,以后害人。”曹公不除,自取其祸,却决定迁都。今天能生吗!“就是割它。

当时曹操没有杀关羽。结果在今天的襄樊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对中国威胁极大,曹操吓得迁都。所以考虑到关羽不可能投降,孙权吸取了曹操的教训,杀了关羽。

然而,这一记录并不可信。当时孙权在江陵,关羽在林州被杀。两者相差两三百里,来回至少要两天。当时潘璋在关羽被俘后立即被处决。因此,孙权在姬叔所说的话是不可信的。

孙权的真正目的

如果以上三个理由都不可信,那么孙权杀关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第一,孙权讨好曹操,向曹操表明他对蜀国的态度。

据《子同治鉴》记载,关羽围攻樊城时,孙权上书曹操,请求奉朝廷之命,准其讨伐关羽,并要求保密。当然,曹操经过权衡,希望孙权和关羽互相厮杀,解开樊城之围,于是将消息传递给关羽,但关羽犹豫不决,不愿退兵离开,最终丢掉了麦城。

孙权杀了关羽后,马上把自己的脑袋给了曹操。

不久后,曹操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荆州牧,封为南昌侯。过去孙权实际占领南方,现在孙权有了名义上的合法性。

不难看出,孙权和曹操有利益交换。但问题是孙权可以活捉关羽,然后把关羽交给曹操处置,从而获得相关的政治利益,但为什么要杀关羽呢?

关羽发动襄樊战争,让曹操一度非常尴尬。就算曹操再喜欢关羽,这时候心里肯定也有疙瘩。况且曹操的手下也很难喜欢关羽。所以孙权杀关羽有讨好曹操势力的成分。

更重要的是,关羽的地位非同一般。杀死关羽表明吴国向蜀国宣战。孙权、曹操、刘备都知道这一点,所以孙权杀了关羽,把关羽的人头给了曹操,这肯定是向曹操表明了他对蜀汉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也和孙权的战略野心有关。

其次,孙权突袭荆州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灭蜀。

孙权突袭荆州只是计划的第一步。他的真实意图是占领益州,消灭蜀。

赤壁之战后,周瑜提出了“取蜀,联张鲁、马超,再以襄阳为基地,蚕食曹操,使北可得利”的战略。由于形势的变化,这一战略被暂时搁置。

襄樊之战,孙权的机会来了。他先是迷惑曹操,然后突袭关羽。接下来,孙权并没有罢手,而是追入四川,与鲁迅在吴县驻军。他占领益州的意图很明显。

《三国志·周泰传》记载:“关羽势力被破后,欲往土蜀,拜泰汉中总督魏奋将军,封陵阳侯。”

《三国志·刘章传》记载:“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张为益州牧,驻秭归。”

当时汉中和益州都在刘备手里,但孙权已经拜周泰为汉中太守,拜刘璋为益州牧,灭蜀就非常明显了。当然,蜀汉的反应非常迅速,并立即坚持所有级别。最后,孙权灭蜀的计划失败了。

孙权的目的是灭蜀,军事行动已经展开。和舒没有缓和的余地,也没有缓和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杀了无法投降的关羽和一批蜀官,其实是正常的操作。除此之外,杀死敌方将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士气。

如果孙权只想取得荆州,那么攻下关羽之后,最有利的就是不杀关羽,然后利用他们来缓和与刘备的关系。

综上所述,孙权之所以杀关羽,可能与关羽直言不讳的态度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一定在于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讨好曹操的势力,说明吴、蜀决裂,迷惑了曹操,使曹操在吴军迅速攻占益州时来不及介入;一方面,孙权计划的最终目的是灭蜀,杀关羽是正常的操作。

只是孙权攻下益州失败,终极计划破产,杀关羽就成了一步烂棋。

刘备坚持发动夷陵之战,为关羽报仇,只是表面原因,实际上与孙权的行动有关。当时诸葛亮等人都没有劝阻,只有赵云等委婉劝说。原因是很难说服他。归根结底,孙权做得太过分了。因此,无论是为了凝聚士气、报仇雪恨,还是重建威望,刘备都必须与吴栋并肩作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57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