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北方的夏天已经开始变热。老兵李洪祥的家更加热闹。三名少先队员簇拥着坐在沙发上的李洪祥,拉着他的手,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述抗美援朝的经历。
三位少先队员聚精会神地听李洪祥讲述抗美援朝的经历。人民网李思邈摄
李洪祥,1936年出生于长春市西信达达开元堡。在童年和少年时代,他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目睹了惨烈的战争场面。经常处于饥寒交迫状态的李洪祥没有足够的食物、衣服和学校。
为了谋生,当李洪祥11岁时,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地主家放牛。他从未去过学校。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这时,李洪祥13岁,错过了入学年龄,一个字也不认识。建国后,他多次参加扫盲班,提高了觉悟,获得了思想觉悟。
1955年,国家号召适龄青年参军,李洪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那时候我觉得当兵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就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不敢告诉家里人,就偷了我的名字。”李洪祥对参军的记忆仍然清晰。
当被问及当时是否害怕时,李洪祥说:“当时我不知道我害怕。体检合格后,入伍通知书到了。被子和背包送到我手里,军装不知不觉就穿在了家里。走的时候,我妈依依不舍地哭了。”
“通知下来后,我在长春待了三天,和部队一起坐火车上了战场。”回忆起刚刚上战场的情景,李洪祥说:“没有房子,山被炮弹烧了,村庄被炸了。幸存的人都在野外,无家可归的孩子只能跟着部队。”
李洪祥同志的条件同样困难。“你可以用大蝎子和高粱米每周吃一次面粉和米饭,但完全不用考虑蔬菜。”当被问及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时,李洪祥说,“那时候,我确实吃了很多苦,但为了保护我的国家和解放人民,我什么也没说。”
在李洪祥国旗前敬礼。(吉林市退伍军人事务办公室供图)
“那时候,我们彼此有太多的武器差距。小米加了步枪。刚入伍的时候问我想成为什么样的军人?我说我想成为一名枪手。枪手踢得很开心,可以消灭更多的敌人。”后来,新战士连把李洪祥分配到重型机器连。“那时候眼睛好,体质好,没事就蹲着练枪。全团的校炮都来学校了。”回首现在当兵的日子,李洪祥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1957年,敌机突然越过三八线进攻,李洪祥所在的重机接到命令,立即还击。于是他们立即投入战斗,立即打击敌人,当场击落两架战机,击伤一架,歼灭敌军一百人。
1969年,退役后的李洪祥回到家乡,在西新粮食所工作,成为一名普通调度,支援家乡建设。
昔日的光辉岁月一去不复返,但在战火中,故事常常让他回味和怀念。现在他每天听新闻联播,关心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看到阅兵纪念活动,他常常激动不已。
当他看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军队的英姿时,常常感叹:“现在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就可以告慰那些牺牲的战友了!”
三个少先队员和李洪祥互相敬礼。(吉林市退伍军人事务办公室供图)
采访结束时,李洪祥拍了拍几位少先队员的肩膀,鼓励他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三个少先队员和李洪祥互相敬礼,他们都说我们听了爷爷的故事后深受感染,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