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是清朝第11任皇帝光绪三十四年。对于大清帝国来说,这是非常不幸的一年。清朝的两位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
然而,最令人不解的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去世,相隔只有一天。这真的是历史的巧合吗?
曾任宫中御医的曲桂亭在《光绪皇帝诊疗秘笈》一书中写道:“光绪皇帝去世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见皇帝,发现自己本来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他在床上打滚,喊肚子疼,脸和舌头都黑了。”
曲桂亭虽然无法指认是谁想毒死光绪皇帝,但肯定“光绪是被秘密杀害的”。
所以,光绪皇帝是被别人害死的说法在民间流传。那么,毒死光绪皇帝的凶手是谁呢?
光绪皇帝被袁世凯毒死?
关于光绪皇帝之死,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记载:
“我听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讲过光绪的死因之谜。据他说,光绪死前一天还好好的,只是因为吃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药是袁世凯送的。”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直接点了袁世凯的名。袁世凯害怕慈禧太后死后,光绪皇帝一旦在朝鲜掌权,会报复自己。
早在公元1898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就背叛了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在瀛台囚禁期间多次责骂袁世凯,并用箭射中其画像,可见光绪皇帝对袁世凯的痛恨。
民间有个传说,光绪皇帝去世前一天,袁世凯给光绪皇帝献了一碗参鸡汤。光绪皇帝喝了以后,喊肚子疼,第二天就死了。
这种说法似乎很有说服力。袁世凯虽然有杀光绪皇帝的动机,但没有机会实施。
按照清宫的规定,所有给皇帝的粮食都要交给内务府,内务府有专人接收这些东西。而且皇帝吃之前会检测食物是否有毒。
银针试毒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为了防止一部分人毒害贵族而采取的措施。
另外,皇帝吃的东西都要先经过太监尝一尝,再确定没有毒才给皇帝。以袁世凯当时的地位,是没有资格直接给光绪皇帝进贡粮食的。
所以袁世凯毒死光绪皇帝的说法不成立。
李毒死光绪皇帝?
清朝灭亡后,曾是慈禧太后贴身男仆的德龄写了一本关于光绪皇帝的回忆录《瀛台血泪录》,其中记载:
“恶李眼看太后的命不久矣,他的靠山就要出问题了。他暗暗担心。他想和自己算账,而不是留在光绪的势力里。几经思量,决定了他的毒计。”
从这段话的意思可以看出,是李杀了光绪皇帝。
有人说,光绪皇帝被软禁在闽台时,李接受慈禧太后的命令,刁难光绪皇帝,甚至不能按时供应一日三餐,使光绪皇帝严重营养不良。
李怕慈禧太后一死,失去这个大靠山,光绪皇帝会报复,于是李先下手为强,杀了光绪皇帝。
后来,根据一些宫女的回忆录,李不是一个坏人,他做了一些好事,帮助光绪皇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文武百官逃亡,回到北京。她去保定住的时候,光绪皇帝睡觉的地方很惨。当时是隆冬时节,连铺床的被褥都没有,更别说有个小太监侍候了。
李见此情景,立即跪下,抱住光绪皇帝的大腿痛哭:“奴才该死。”
李赶紧把自己的被褥拿来给光绪使用。光绪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要不是李安达(李)我也活不到今天。”
这样看来,李杀光绪皇帝的可能性不大。
杀害光绪皇帝的凶手是慈禧太后?
毕竟,李只是一个服侍主人的仆人。除此之外,光绪皇帝身边还有值班的内务部大臣,还有医生等人。他不可能自己偷偷毒死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杀光绪皇帝的动机最大。
慈禧太后毒死光绪皇帝的动机是为了防止光绪皇帝与她争权夺利。她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不能允许光绪皇帝分她的权。甚至在光绪皇帝本人上台后,慈禧太后还要求光绪皇帝每隔一天从城里跑到颐和园,向她报告前一天的政务。
此外,朝廷一些一、二等官员的任免,也必须得到慈禧太后的批准。
在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所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就是将慈禧太后软禁在颐和园。他想独揽治国大权,这是慈禧太后无法容忍的。
慈禧太后想杀光绪皇帝,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吗?答案是否定的,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也不是没有任何交情。
八国联军逃往北京以西的过程中,部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六个蛋,慈禧特意留下两个蛋给光绪皇帝吃。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分享鸡蛋。
另外,慈禧太后绝对没有杀光绪皇帝的勇气,因为她最怕做洋人。当时有“慈禧太后要和光绪皇帝对着干”的传言。这一谣言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上海商界人士联名上书,保证光绪皇帝的安全。两江总督刘坤一也明确表示“不可能杀光绪”。为防止中外人士对此有不同意见,一些外国驻华使节联名建议法国医生入宫见光绪。
光绪皇帝病死?
清代名医怕被迫害,不敢公开写光绪皇帝是被毒死的。但在他们民国时期写的回忆录中,可能会说实话,但没有“光绪被毒死”的记载。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他不仅失去了自由,还受到慈禧太后的羞辱和折磨。慈禧太后甚至一度想废了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的光绪皇帝,无奈只能哀叹“我不如汉献帝。”
生活的困境,加上心情的压抑,使得光绪皇帝终于旧病复发,健康每况愈下。到光绪三十四年春天,他已经身患绝症。
光绪皇帝自己也有一个关于他的病的原始记录,叫做病原体。就在他去世前一年,他在《病原体》中记载:
“遗精已经快20年了。往年遗精一个月十几次,近几年一个月两三次。冬天严重,胸闷,咳嗽,乏力。
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光绪斥责御医,说吃药总是无效,一病未平又起。
7月17日,他责怪医师吃药,不仅无效,还加重了。实际药物与疾病不相容,所以这是一个错误。
他还说,反复服用汤剂没有效果,名医的招数也不过如此,实在令人遗憾。"
光绪皇帝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于是大发脾气。
在清朝的档案中,有一份专门的病历,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每天带领神医给皇帝看病的太监或内政大臣的具体情况。在病历中,有这样的记载:
“光绪临终前半年,病得很重,宫里的神医都无药可治。眼看光绪病危,慈禧太后下诏各省巡抚、督抚到各地选拔名医。”
省政府官员接到朝廷命令后,派了一批当地名医进宫为光绪皇帝治病。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医,包括宫中的御医,都详细记录了他们对光绪皇帝的探视。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七月,江苏名医杜被召进京,为光绪皇帝治病。他在《德宗脉象》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光绪皇帝的病情:“七月十六日,我第一次出诊后,立即对吏部尚书陆润庠说:“我来这里,是因为我认为我能治好皇帝的病,从而捞钱。
从这些名医的记载中,我感觉对于光绪皇帝的这个病,我无能为力。
1908年农历10月19日,光绪皇帝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不止,全身乏力的症状。神医们都很困扰。
10月20日,光绪皇帝眼皮微睁,流口水的嘴轻轻颤抖。
10月21日(公历11月14日)中午,光绪皇帝的脉搏似乎没有了,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在午夜永久死去。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光绪皇帝的直接死因可能是心肺功能慢性衰竭和急性感染所致。
从光绪皇帝自己写的《病因学·脉象案》中的病因和症状来看,光绪皇帝病重到临终时,症状是进行性演变的,并没有出现其他特殊的异常症状。也许光绪皇帝应该是病死的。
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秘密将向我们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