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这个词,不清楚是谁第一个喊出来的。有人说第一个喊出来的人是唐明帝年间的历史学家吴京。在他的《贞观政治家》一书中多次提到:“方都督助太宗治贞观”,“他做了他的副手们想做的一切,所以贞观之治与开皇不同……”。也有人说是司马光的助手范祖禹喊出来的。
宋人范祖禹的《唐鉴》中有一段对唐太宗生平事迹的评价。他说:
唐太宗用武力定乱,是为了以两胜制残。他的天赋比汉高略胜一筹,但规模不如汉高。节俭不孝,工作太强。他天性刚强勇武,不顾亲疏,却能敬畏仁义,屈身谏之,力求向善,这就是贞观之治的原因。天下不出贤者,自吴州、成康之后,八百多年后有汉朝,八百多年后有唐太宗。他所取得的成就是如此难得!
然而,李世民在世时,并没有“贞观之治”这个提法。
01
公元729年,历史学家吴京来到洛阳城的明府门,把他苦心写成的史书《贞观政治家》献给唐玄宗。
这本书汇集了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们治理国家的策略。意在体现贞观年间的善政。希望今天的唐玄宗也能“寄语尧舜”。
在呈书的时候,吴京还是有天下之心的,有天下匹夫有责天下兴亡的责任感。他提醒唐玄宗遵循这条路线,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从善如流,走正道。
没想到,吴京看错了人,他因为写了一封信,被贬到了荆州。后来我回到了北京,只能做些闲散的工作。我在仕途上不开心,我也不开心。天宝八年,我孤独的死在家里。
吴京命运多舛,但他的《贞观政治家》一书也好不到哪里去。据说玄宗在世时,这本书三个版本同时并存:一是正式入本,未经朝廷批准,留在集贤书院或史馆,未被记载;第二是书的原稿,第三是原稿之前的手稿。后两张,在吴京家里。
因为吴经书被贬,所以玄宗到顺宗没有记载贞观政治家。若干年后,贞观政治家被唐宪宗提起。《于海》卷四十九中记载,引用姚辉的话:“元和二年十二月(宪宗),传载臣曰:最近读《贞观政要》……六年三月,皇帝曰:试《贞观政要》……”。
这是最早的贞观政治家的记录。
据说“每逢重大政治事件和重大谈话”,唐宪宗都会把历史学家蒋济叫来“请教”。史官蒋济“引经据典”,乘机夹带私货,向宪宗推荐贞观政治家。
姜姬是谁?
没错,他就是吴京的孙子。随着贞观政要在集贤书院或历史博物馆正式入书,不知安史之乱后如何保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蒋济在整理贞观政要时,不得不参考他家中的原始书籍和手稿。
后来,这本书成为几代皇帝的长书,受到有“小唐太宗”之称的唐玄宗的高度重视,随后流传到社会上。宋辽金历经数百年的波折,“传讹”的发生在所难免。
所以,吴京是第一个喊出“贞观之治”的人,就有些值得怀疑了。
但如果说第一个提出“贞观之治”的人是宋朝的范祖禹,那就让人生疑了。
02
我觉得谁是第一个提出“贞观之治”的人并不重要,把它当成一种历史常识。
重要的是,“贞观之治”给大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如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唐朝所说,“开元之繁华,非汉宋所能及。”“汉朝以前,宋朝以后,都是抓的。”
这种繁荣也造就了首都长安的繁华名声。
当时长安城分为皇城、宫城、外郭城三部分。
全市有25条街道,东西14条,南北11条,街道两旁分布着108个广场,目前是108个居民区。
这些广场和今天的社区一样,被土墙包围着。而且墙外的街道不允许沿街开店。如果你想买东西,你必须去东市和西市,这两个地方。
唐都长安东西长近20里,南北宽18里,城墙总周长70多里(即使明清都城很大,周长也不过40多里)。
面积方面,83.1平方公里。比446年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7倍,比公元800年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大6.2倍,比现在的Xi安市区大9.7倍。
可以说,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城人口约一百万,其中外族占百分之五,即外族约五万人。这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大都市。
城市的繁华,文化的开放,都掩盖不了当时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空虚。
03
精神世界的空空虚。为什么这么说?
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虽然可能不正确。我欢迎批评。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描述了这个时期的故事。
关于贞观年间西游记的背景。唐僧去印度取经,走到哪里都忍不住炫耀自己是东唐人。
经过种种艰难险阻,我们成就了真理。《西游记》表面上是歌颂唐僧取经和唐朝盛世,实际上有一个深刻的悲剧主题。这个主题就是空之前中国精神世界的贫穷,穷到需要千里送一个和尚去天竺取经。以真经坐上中国意识形态的宝座,进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唐太宗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基本上采取了尊道抑佛的态度。因为唐朝刚建国,恢复发展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不可能增加脱离生产的寺庙和僧人。
随着唐玄奘从天竺带回大量佛经,佛教经过翻译在唐代出现了三次高潮,即武则天时期、唐肃宗唐代宗时期和唐懿宗时期。
可以说,喜剧的背后,《西游记》撕碎了唐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有钱的口袋和空头,就像空口袋和空头,越是繁华,越是空空虚,随时都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