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滚滚东流,浪花淘尽英雄。成败在此一举空,青山还在...
《三国演义》中那些苍劲而熟悉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长河。
一个赢得卧龙凤雏的人可以在世界上是安全的。多么雄伟的承诺,前所未有的自信。
所以,说起卧龙,凤雏是离不开刘备的。
千里马总在,伯乐不在。刘备是伯乐。
在桃园扬名立万,征服黄巾扬名立万的刘备开始出现。
征服后得到一个小县令,却因为不喜欢官场的腐败,弃之不顾,四处流离。
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斩吕布,被世人说得中肯。
创业初期,刘备身边只有孙淦、糜竺等普通谋士,创业之路艰难。
先是被吕布伏击,后又被曹操、袁术等人反复追杀,如同丧家之犬。
那时候,即使刘备雄心勃勃,但眼前只有黑暗。他连个小镇都没有依靠,只有感叹。
被水镜先生训了一顿后,刘备深刻反思了自己和军队的不足。
虽然他手下有几个猛将,但他不能只凭一股热情去打仗。
对于刘备来说,他最缺的是一个谋士,一个真正能出谋划策的好军师。
诸葛亮和庞统是刘备听说后最渴望的树。
得到诸葛亮和庞统的认可和真心辅佐,说明刘备更厉害了。
有了这两个人,刘备如鱼得水。不仅很快站稳了脚跟,而且他的能力和实力很快就敢和曹操叫板了。
但这两位谋士来蜀的原因和途径是不同的。
诸葛亮和刘备不顾尊严,三次请他出山。
庞统是诸葛孔明介绍的。入门价值很不一样。
而且庞统和诸葛亮虽然都是大谋士,但性格却大相径庭。
诸葛亮为人谨慎清高,喜欢战前谋划部署。
军中将领虽仰慕诸葛亮,但大多与他保持距离。
诸葛亮有一种气质,让人有疏离感。
而庞统就像一个普通人。
他没有名人才子的自命不凡。
不仅能和张飞、关羽相处,还能及时沟通、决策处理问题。
可见诸葛亮胜在对人性的布局和预测。
庞统胜在他的人际关系和临场判断。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庞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实比孔明更高。
渐渐的,庞统在军中的声望已经高于孔明。
很多将领都愿意和庞统喝酒,私下找他商量对策。
这也造成了庞统对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过于自信,从而忽略了做好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
最后刘备在帮助刘备攻占益州时被乱箭射死,死在落凤坡。
刘备虽然自然攻下了益州,却损失了一个擎天柱。
只剩下诸葛亮一人,诸葛亮承担起收复蜀汉的重任。
他不仅在内忧外患之际率部北伐,还以其超高的谋略,延展了韩曙江山。
在与对手司马懿的多次交锋中,诸葛亮筋疲力尽,病死。
如果大胆假设诸葛亮换成庞统,诸葛亮会先死,留下庞统。
北伐面对司马懿,庞统的胜算会比诸葛亮大吗?
虽然最后司马懿赢得了与诸葛亮的决斗,但这并不代表司马懿在战略上就优于孔明。
如果庞统北伐和司马懿打仗会怎么样?
一方面,庞统在蜀军中的地位与诸葛亮大相径庭。
虽然庞统在军中的人缘比孔明好,但在说一不二、管军纪、做决策方面,庞统却不如孔明。
行军不是小事。
和庞统军士搞好关系,可能只会导致行军不畅。
另一方面,司马懿在兵法上的克制。
庞统和司马懿一样,在军事上更擅长应变和奇袭。
但司马懿的克制恰恰是最明智的策略。等你,急你!
司马懿往往不愿意对诸葛亮作恶,因为他知道,诸葛亮一死,他就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会在等待的同时把时间换成空。
就连庞等都忍不了这个。司马懿得天时地利人和。只要他守着屏障,他就攻不下,守不住。况且司马懿足智多谋,独守一方,有富庶的魏撑腰。以静制动,即便是庞也无法击败司马懿。
更何况庞统只是一个军师,不是统帅,小战术作战也好不了多少。
所以即使庞统侥幸死于落凤坡,司马懿变幻莫测的兵法谋略也赢不了他。
这是注定的,你不觉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