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古代史【180集】004天下公——姚舜禹与退位制度
——只把这篇稿子发给和我一样正在搜索180集版《中国通史》解说词的网友。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帝打败蚩尤后,与颜地部落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在这个部落联盟的管理和指导下,中国的各个部落得以不断繁衍发展。随着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加强,各部落正在走向融合,但就华夏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而言,仍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被后人津津乐道的退位制度。
在共同生产劳动、共同分配产品的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他们靠什么让人们相信他们的法律法规?为什么让后人着迷的退位制度却是昙花一现,一去不复返?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进步还是历史倒退?
由于缺乏文字资料,一些史前历史无法考证,只能根据一些传说进行合理的推断。然而,正是这些来自当时现实生活的传说,让整个中国古代史变得更加生动。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在一起劳动的同时逐渐形成部落,许多部落基于血缘关系的需要或共同的敌人而形成部落联盟。
部落联盟的领袖黄帝在传说中被描述为拥有非凡的能力,就像来自天堂的神人。黄帝之后出现了三个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尧、舜、禹。关于他们的传说,少了一点点超自然的诡异,处处透露着现实生活的气息。三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虽然不是国王和王子,却留下了三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历史故事。他们的仁义道德和他们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有什么直接联系吗?随着历史的发展,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黄帝之后,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在黄帝子孙中代代相传。到了第五局,球传到了姚的手里。尧,陶唐之子,黄帝之第五孙。他生活在西部的平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就其身世而言,姚出身名门。但他仁义,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一直关心着身边的人。直到他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他还是和其他人一样,住着茅草屋,吃着糙米,煮着野菜汤。夏天穿上一件粗布大衣,冬天再加一件鹿皮御寒就好了。衣服和鞋子破了再换。姚的行为感动了人民,赢得了大家的支持。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称赞姚的行为。这就是仁义德的力量。
世事变迁,时光飞逝,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不知不觉,姚已经在位70年了。时间的流逝把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他无力为他的人民做任何事情。所以,在86岁的时候,姚想找一个继承人来继续他的职业生涯。得知这个消息后,人们纷纷对身边的人进行观察和挑选。然而,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绝非易事。这个人应该有和姚一样的德行,甚至比姚还要好。只有这样,他才能肩负起整个部落联盟的兴衰荣辱。就在这时,一个男人的身影闯入了人们的视线,他就是舜。
舜的名字叫钟华。“钟华”是指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因为他童年时长期居住在玉笛,也就是今天陕西省平陆县的东北部,所以他也被称为虞舜。顺的母亲年轻时不幸去世,父亲又双目失明,她柔弱的肩膀肩负着整个家庭的未来。不久,他的父亲为舜找了一个继母。本以为继母的到来会让生活充满希望,却没有想到同父异母的哥哥大象,懒惰、凶狠、倔强,极会搬弄是非,一心要杀了舜,好让他得到自己的家产。继母宠着自己的儿子,却百般责怪舜。顺的父亲也比较笨,不分是非,经常打顺。而顺却以德报怨,一直善待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全家的幸福。
人们高度认可舜这个人,所以推荐他。知道姚顺的情况后我很满意,但选择接班人,毕竟是关系到华夏祖先兴衰的大事。于是,姚决定进一步考察和培养舜。于是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把自己的九个儿子安排在舜活动的蒲坂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永济城一带,以观察舜的人品和才能。姚又先后请舜种田、养鱼、烧制陶器。经过十几年的详细调查(这里好像是纪录片不对,用了10年的时间调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舜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凭借自己的行为成功地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领袖。也许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舜也从未觉得生活是苦的。在他心里,只有宽容、善良和良好的品德。所以,他和姚一样,上台后仍然保持自己的风格,经常周游列国,与人民同甘共苦,直到死在苍梧。此外,他还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任命各级管理者,使下属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到了晚年,舜模仿尧的方法,召开继位候选人会议,进行民主讨论,决定由谁来接任部落联盟的首领。这时,于成了热门人选。没有了尧舜的淳朴,没有了舜的坎坷,禹以无与伦比的功绩继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的限制,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的方便,往往选择在大河附近居住。然而,无情的洪水总是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所以人类希望有一个英雄来制服洪水,让河流永远造福人类。然而,现实总是比想象的更加残酷。姚当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洪水又泛滥了,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姚对此很是担心。于是四方的王公、部落首领向姚推荐鲧,建议派鲧治水。从那以后,Gun九年都在尽全力治水。然而,枪只是盲目地加高堤坝,不知道如何疏导河流。结果越来越差,导致人们怨声载道。舜继位后,鲧因多年治水失败,终于被处死。期待的英雄没有出现,洪水依旧。四族首领为了减轻人们的忧虑,联合推举鲧之子禹继承父业。于是,新的治水历程又开始了。
俞做事雷厉风行,直而不韧,善于团结人,发挥集体的力量。尽管他有这么多的优势,于仍然担心这一历史任务。一些曾经的父亲因为治水不力而身败名裂,成千上万的人危在旦夕,翘首以盼。余别无选择,只能努力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为了有效地治理洪水,俞没有急于治水,而是带领助手们历尽艰辛,对洪水的源头、上下游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这种实地考察成为禹治水成功的关键。因为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单靠堵是行不通的,必须采取筑堤和导流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彻底驯服洪水。有了正确的方法理论,大禹对战胜洪水充满信心。剩下的就是不畏艰险,克服一切困难,以人类不屈的意志挑战大自然的傲慢。于是,手里拿着雷[chā],披着斗篷冒雨,大禹亲自领着众人,扛着石斧、石刀、石铲、木雷等简陋的工具。,进行了浩浩荡荡的分洪工作。
在抗洪的过程中,最被后人称道的是大禹三次经过他家却没有进去的故事。据说大禹常年在外治水,难得一对夫妻。但大禹连续三次路过他家时,为了不耽误防汛,毅然放弃了在门口相遇的机会。大禹一心为公,却抛弃了儿女私情。“过房三不进”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在大禹的领导和感召下,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驯服了桀骜不驯的洪水,立下了万古流芳的丰功伟绩,使华夏人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尧、舜、禹在位时不仅一心为民谋福利,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贪图权力,不顾亲情。在选择培养接班人时,只注重个人品行,主动放弃领袖的位置,被广泛赞誉为“退位制”。尧舜禹时期,以及他们所遵循的“退位制度”,一直被后人讴歌,成为人们心中最完美的制度。但是,历史是不断前进的,一切都只存在于未来,“退位制度”只是国家和后来的“家园世界”的雏形。
在部落联盟中,部落首领议会是部落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主持联盟中的一切事务。部落首领最重要的任务是指挥军队,维护部落群体的共同安全。虽然拥有最高权力,但在重大事务上仍要向部落首领咨询,这就是“军事民主制”。退位制度起源于部落联盟,部落联盟是孕育国家和“家天下”的温床。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财富的向往,是在原始的军事民主中成长起来的。
据说,尧想把皇位传给他的儿子,舜的儿子也想继承他的王位,但由于强大的民主势力,他们都失败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处理各种内政和对外战争的需要,部落联盟首领拥有越来越多的权力和特权,甚至拥有杀死和夺取所有部落首领和氏族成员的权力。民主选举制度相应弱化,独裁逐渐显现。世袭领导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到禹的儿子开时,家族的权威已经可以取代民主的力量,退位制度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中国历史真正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以上,第四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