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远去的汽笛声】(21) 昙华林轶事

为奴十三年2022-09-23  29

【长篇连载·远去的汽笛声】(21) 昙华林轶事

昙华林位于武昌西墙花园山北麓与斜脚南麓之间的胡同区域。这里隐藏着汉口开埠时西方传教士在武昌设立的最早的文华书院、天文台、仁济医院,以及美国圣公会、英国伦敦学会、瑞典散步俱乐部、意大利方济各会等宗教组织修建的教堂。

弯弯曲曲的小巷深处,有许多著名的公寓,林则徐、张之洞都曾在这里住过。

张之洞晚年利用湖广总督林则徐修建的丰仓,先后兴办公立小学、中学,民国初年改为省立第一中学。

国共合作在这里建立了政治部第三馆。首任主任郭沫若看中了学校的一栋两层小楼,打算征用它作为三馆的办公场所。

这里聚集了上千名文化精英,组织部副部长周恩来、郭沫若接见并带领这里的文化精英进行抗战宣传。

所以抗战时期,武汉的国共两党政客大多喜欢住在这里,甚至在这里买了房子。

虽然是晚上,但昙华林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小贩们提着篮子叫卖,“湖沙湖的莲藕又脆又甜!”“馄饨,鲜肉馄饨!”

吴的城市被水包围着。长江、湖沙湖、东湖、南湖从四个方向环绕着老城,珍珠般的小水面散落其间。

不同的地方出产不同的蔬菜、水果和特产,比如城里人的口头禅:“堤口的土豆,沙湖的莲藕,长江的鱼,东湖的虾,野湖的菱角,天兴洲的瓜,洪山的菜花,南湖的甲鱼……”

只有这些地方生产的特定品种,品质最好,被大众认可。这些特产不仅畅销武汉,而且闻名全国。

这个季节是享受美食的最佳时机。武昌的特产大多都是这个季节上市的。昙华林如今繁华无比,成了小商贩采摘贩卖的聚集地。

在悠扬的喊声中,袁硕漫无目的地在石板街上闲逛,看见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背着手悠闲地走着。他问:“请问老板,严先生的公寓在哪里?”

那人和蔼地说:“啊,你是在问闫妍的智博先生吗?往前走,过两个路口右转,进高家巷。第二栋带阳台的小楼就在那里。”

找到袁硕说的那栋小楼门口,正要敲门。身后来了一个学生打扮的年轻人,把袁硕推到角落里。

袁硕正要发火,那青年问道:“你是谁?有什么鉴定吗?”

袁硕说:“不是,我是来探亲的。我没有带任何证明。”

年轻人说:“那不行。这个家庭受政府保护。你说不准。”

元朔道:“我是严先生的亲戚。为什么不先通知我?”

“不!你快离开。否则,我就逮捕你。”年轻人很危险。

袁硕只好低下头,怏怏地往回走。结果他撞到了一个人,抬头一看。刚刚下达指令的是军官。

军官后退了一步,疑惑地问:“咦,你不是要找严先生吗?为什么不在门口进去?”

袁硕指了指,“嗯,有人在查。”

军官好奇地问:“哦,你没有预约?”

袁硕老老实实回答,“他岳父去世的时候我们见过一次。已经好几年了。现在我们没有联系了。”

军官竖起手指,指着元朔说:“哦,你是姬站长,姬元朔,姬安。”

袁硕很惊讶:“你认识我?”

军官笑道:“我不认识什么有名的孝子!”

袁硕笑笑,“哦,是老乡!”

军官严肃地说:“我们也是亲戚,亲一下吧!”

袁硕说:“这是个笑话。你是认真的家人吗?”

军官退后一步,指着自己,问道:“你家人真的不认得我了?”

袁硕看着他,还是想不起来。

军官眯起眼睛,摇摇头:“咦!理论是什么?你是我嫂子的姐夫。不,不,不再是了。是我的大叔叔吗?不再是了。哦,是老乡,老乡!”

意识到这一点,袁硕尴尬地说:“哦,你们家闭关锁国,我哥却闭关锁国!”

阎哈哈大笑:“哈哈!几十年过去了,我记得你家比我家大两岁!”

想到严观和袁菱不成功的婚姻,袁硕不知道如何去见严观。

关哈哈大笑说:“哈哈,你是来看大哥的。我带你进去。”

颜元朔被领进城门,两人跑到城门前,双脚并拢,低头道:“颜将军您好!”为你按门铃。

颜元朔道:“纪兄,请入内,我不打扰你了。我就住在前面,所以我先回去。”

袁硕道:“有空聚。”挥了挥手后,不知道说什么好。

“哦,是袁硕!稀客,稀客!你好!”开心的摇了摇袁硕的肩膀。

脸上挂满了严肃的红光,被撤职查办后看起来并不沮丧。他只是变胖了。

莲舫也从楼上下来:“元朔,你在吗?”我们好几年没见面了。你在家还好吗?"

袁硕鞠了一躬:“家里一切都好!好姐姐!”

莲舫想到她不幸的姐姐,擦去了眼泪。“那些傻瓜已经吃过苦头了。不要委屈他们!”

袁硕赶紧说:“没办法,不用你家人操心。以后,我要让袁枚和她的小伙伴们来月经。”

莲舫说,“是的,这些年来,我们家的老人一个个都走了,就连一个能赶上过去的人也走了。我们在武汉的亲戚只有你一家,你不要来看我们。”说着,眼睛又红了。

袁硕安慰道,“对,对。我不是刚知道你回来了吗?不,我在这里。那个女孩总是在说她的经期!”

连只是笑笑:“真的吗?她还记得我吗?我记得我的大女儿出生于2000年7月7日。嘿,她快二十岁了。你要结婚了吗?看看你有多蠢!我不该让她跟着那个学究!我怕我大姑娘什么都学她!”

袁硕摸了摸自己的光头:“是啊,她来例假我很抱歉!袁枚也很担心,但她不敢说出来。她怕这老姑娘小姑娘多心。”

莲舫又问,“那两个男孩呢?都是壮劳力吗?打架?”

袁硕说:“是啊,都是大男孩了,小学快毕业了。”

认真的抽着烟斗,微笑的看着他们两个在家里拉扯。

听着,是时候了。她严肃地笑着说:“好吧,莲舫,给我一点时间。”

莲舫不好意思地说:“好吧,我先上去休息一下,然后你再谈正事。”

元朔对向楼梯口走去的莲舫说:“姐姐,我请大女儿在你这里住几天!”

他笑了笑,认真地问袁硕,“怎么样?这些年铁路稳定吗?”

“嗯。你们把所有战场都拿到外省去了,武汉却很平静。”

“还在香门吗?不升职?”

“还在。一切都很顺利。去年底,桐乡门火车站搬到了宾阳门,有好几天都叫宾阳门站。现更名为武昌站。我是代理站长。”

“武昌站?”

“是的,徐家棚站叫武昌火车站。通门站搬到宾阳门后,离市区近多了,坐火车也方便多了。”

“好,好。这几年武汉经济并没有被土匪打压。不,它受到内战的影响。尤其是铁路方面,铁路职工的生活有所改善,思想还算稳定。我还没听说有更多的劳工骚乱。”

“那是。是的,我刚才看见严观了。他把我带到这里。”

“哦,这小子,别上来开门。他知道如何避嫌,所以他需要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你们两兄弟不得不刮目相看。颜的‘一门二将’也是美谈!”

严肃地摇摇手:“你怎么还说‘是’?都快盐成‘豆沙’了。”

袁硕说:“要不是锁得紧,我是进不去的。你家门口有门。”

一本正经的笑笑:“是政府发的。我不放心。”

袁硕问:“你做了什么被炒了?”

“嗯,我是一代。但是,这十年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十年,我见证了民国高层最纠结的历史。”

“纠结?”

“是的,纠结。简单的思维就是正统和非法组织的政治斗争和战争。我们应该紧跟主席。你无法深入思考。你想想,一切可能又会天翻地覆。所以,我们,一大批军政领导人,不愿意也不敢去想。”

袁硕没明白。他接着说:“当年你带兵出武汉是为了反南昌兵变吗?”

“不,”他严肃地说。“你们站当时不是有罕见的部队频率吗?那么多部队装备都要提前运到江西,南昌做不到。当时的危机是一种害怕兵变的感觉,很多被收编的将领对中央政府还是有不同的感觉。”

“那你转到哪里了?”

“常委会委员长提议与外界媾和。首先,他聚集了军队和将军们的心。当时我被调到总统幕僚室任第一任主任,一路参与“剿共”,直到民国25年(1936年)成为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

本来主席让我监督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变化,我却陷入了一个大旋涡。兵变前我向主席报告张和杨有联系。为了讨好张和杨,主席反而骂了我。

兵变发生后,主席责怪我为了面子没有及时汇报。我什么都不用说,我会意识到我是什么。好吧,渎职,留校察看,还有‘永不录用’。"

“不是拘留,是不放。任何主席,替别人罚你。”

一本正经不以为然的笑笑:“我跟了他很多年,太了解他了。是的,兵变前一年,陇海铁路连通Xi安,卓远被调到国民党陇海路当通讯员。他的党部当时在郑州。

事情发生时,卓远在兵变前一天前往Xi,被拘留在Xi火车站。卓远真的很幸运。他当晚在火车站开枪打死了几名南京党政官员。卓远不仅毫发无损,还利用他在Xi安与杨虎城的关系,包庇了几个南京党总部的重要成员。

不,兵变解决后,主席亲自嘉奖了卓远。卓远现在已经升任正厅级,直接调到位于南京的中央党部。"

袁硕摇摇头:“这小子太聪明了,看不出什么好东西。”

严肃地继续说:“兵变后我被关了八个月。今年,我将再次与共产党坐在一起。周恩来是那里的领队,这提醒了我,我仍然是有用的。

通过何的保释,我被调回武汉,担任军政部武汉办事处主任,主持抗日军队的军火支援和调配,以便与他们讨价还价。姚,有了主席,我的政治生涯就结束了,再也不会委以重任了。"

“你熟悉周恩来吗?”

“嗯。那年在黄埔,他在政治部,我在校长室。从工作到私人关系,我们都很好。”

“难怪你来这里住,说这是小巴黎,国共两党都挤在一条街上。”

认真地说:“这个说法不错。挺生动的。但真正的盛况在珞珈山。”

“珞珈山?”袁硕不解。

“对,珞珈山。”说真的,“蒋介石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在珞珈山,他本人就住在珞珈山半山。周恩来夫妇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就住进了珞珈山的“18号楼”,与蒋介石夫妇为邻。

去年还互称土匪老虎的江舟、陈诚、郭沫若,现在是一丘之貉。

姜的家离周的家只有几百米,中间隔着一条山间小道。我听说他们经常散步和休息。他们经常在散步的路上相遇。他们聊得很开心!"

两人拍手大笑,彼此心领神会。

袁硕想到自己困惑多年,没有得到答案,于是问道:“师兄,我想问你一件事。如果你觉得你说不出口,那就别说。那一年的工潮,你是不是开了黄灯?”

郑重点头:“当时我在北洋政府的军队里,但我和卓远已经秘密加入了国民党。当时在北洋政府军阀眼中,国共两党都是红色政党。共产党被放出来后,我们再也呆不下去了,就南下到了广州。还有,你清党的时候,有没有派人去南方?”

袁硕惊讶道:“这你也知道?”

认真的说“你以为你有多能干?政府罪犯这么容易逃脱?然后有人给你让路了!”

袁硕脸红了。他莫名其妙地说:“你们杀了,放了,镇压了,讲和了,你们把人搞糊涂了。”

认真的笑了笑:“我没告诉你,‘纠结’,纠结的历史。共产党,先是红军,被北洋军阀灭族,然后共产党加入了国民党,也就是国民党。分化、驱赶、打压共产党,现在又联合共产党。”

元朔杜鲁曰:“分分合合,今不如三国。当时武汉三镇到处都是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口号,第二天就变了。老蒋善变。”

侃侃严肃地说,“汪兆铭先生说,三民主义是长期的、固定的、永久的原则。政策出台的时间不一样。政策是从社会主义发展来的,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长。

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的原则,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至于政策,它是社会主义的产物,根据时间和环境来决定适用的政策。过去首相有共同政策和联合政策。

因为段、张都是军阀,和曹、吴一样,放弃联合段、张的政策,与教义不同,所以可以理解。为应付时代和环境而采取的联俄共政策,不可能像三民主义那样长久。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政策也变了。这是对政策和主义的解释。是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要国民革命。但是,中国只有一个,民族革命只有一次。很明显,他们是一条船上的,一个为共产主义而战,一个为三民主义而战。他们不可能永远在一起。

所以,分享之后,分享是必然的。这是一段很长的文字。这是汪兆铭先生在民国16年发表的一篇演说。"

袁硕不解地问,“这么说,董事长同意王先生的理论了?”

严肃地摇摇手:“不是,是形势在变,国际国内形势。现在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主席安不下心来,干脆联合共产党抗日,从而相应地实现政权的统一。”

袁硕问:“你的意思是,暂时?”

他苦笑着说:“我还不知道。其实我要求的不是这次联合抗日,而是希望不要再有内战。我协助主席全面剿共。袁翔是湘鄂赣三省共产党的领导人,严观是湘鄂赣三省总司令。

我带我哥去打压你哥。士兵、武器、弹药和补给都是通过你送到前线的。这叫煮豆烧豆。"

袁硕很惊讶。“所以我也在里面打了一场内战?你说的是兄弟相煎,那你当年还得镇压共产党。”

认真的摇了摇头:“当年,是憋不住的。中央政令不统一,三民主义不能实行,国家贫穷,外敌刺探。主席不得不这么做!”

袁硕如释重负地说:“现在没事了。大家住在一条街上,可以一起实现。”

他认真地叹了口气,说:“也很难。道不同不相为谋。主席是国家元首,共产党是国王,双方要的东西不一样。

比如元祥要分我们的地和你的厂,要我给他武器。主席命令我镇压袁翔。我和袁翔可以同桌吗?"

袁硕摆摆手,不以为然:“好像没有你说的那么绝对。我妈和农会没处理好吗?不要太勇敢,但要放手。亏是福,赚是福!”

严峻一愣:“你妈的做法好像比主席的好。或许周恩来和袁翔也有类似的愿望。”

一个严肃的话题转了过来:“你知道这个昙华林街名的由来吗?”

元朔道:“我听说过。据说古时候巷子里有个花园,全是昙花,所以叫昙花林。古文字和五常话的读音就成了谭华林。”

认真地说,“昨晚我和郭沫若先生喝茶。他问我,我也说了同样的话。我还说,不要考我。我太了解这个地方了。从凤凰山上的蛇山,我用枪炸了州长的房子。

结果,他摇了摇头。他说,“林”是梵文的音译,而“居士林”是与佛教有关的街道名称“居士林”的缩写。"

袁硕不以为然:“两位大腕研究街名出处,不谈政事,没用。”

郑重说,“这是政治问题。我担心双方的合作是短暂的。他立志成佛,希望和平。我希望他的解释是正确的。”

以前的文章

作者介绍:

段武,1965年生于湖北武汉。他的祖先三代都是铁路人。我做过十年火车司机,后来转行做酒店管理,现在是一家新媒体公司的经理。我喜欢文学,书法,绘画,大胆,有经验。然后经过50次睡眠,系统开始把你的感受、想法、经历、喜欢变成文字。不是知识分子更喜欢文化的东西,而是留下痕迹,余生无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21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