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妻、四妾到底指什么,古代男子真能娶三妻、纳四妾吗?

天龙八部木婉清2022-09-23  12

三妻、四妾到底指什么,古代男子真能娶三妻、纳四妾吗?

提到古代的婚姻制度,大多数人总会想到“三妻四妾”这个词,就像人们提到皇帝的后宫,总会想到“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一样。那么,“三妻四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古代男人真的可以娶三妻四妾吗?

“三妻四妾”的说法从何而来?三妻四妾到底是什么意思?

“三妻四妾”出自《金瓶梅·花刺》第一回。“还不如三妻四妾。玩得开心就另当别论了”,这在明清时期很常见。比如清代李煜的《风筝失误与逼婚》中的“如果你是状元,有三妻四妾可以再嫁”;如现代聂绀弩《世代、生活、体能》中的“富贵人家三妻四妾是常事”。

关于“三妻四妾”是什么意思,有几种说法。

目前关于“三妻”有两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有一种说法叫“一妻二等”,也就是说,一个男人除了第一任妻子之外,还可以娶两个平等的妻子,称为“偏妻”、“二奶”。但是,平妻虽然在家里可以享受与正妻同等的地位,高于妾室,但在法律层面上根本不被承认,地位仍然与妾平起平坐。

另一种说法是“有老婆,有二奶,爱老婆”。这个比较好理解。第一个妻子是男人的第一个妻子。当第一个妻子去世时,再婚的第一个妻子被称为“第二个妻子”(也称为第二个妻子)。如果第二个老婆又死了,男人娶的第三个老婆叫“爱妻”(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对)。不过,三人虽然名字不同,但其实都是男人的第一任妻子。

至于“四妾”,目前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指四妾的称谓:“好妾、贵妃、贱妾、平妾”,这四妾的区别几乎完全是由出身决定的。

其中,好嫔妃都是好女人。虽然不像妻子那样公开结婚,但大多也有证书,不能随便买卖,有一定的家庭地位;你的大多数小妾都是新娘家的成员。在古代,有地位的女人出嫁,一般都是家人陪嫁,这些女人就成了丈夫的妃子。妾指指出自己身体不好的女人。她的才华大多赢得男人的喜爱,成为小妾,多为妓女和艺人。妾是指普通的嫔妃,多为宫女、丫鬟。

事实上,“三妻四妾”往往是用来形容大量的妃子。至于“三妻”“四妾”是什么意思,目前没有定论。以上说法虽然流传很广,但不一定准确。

古代民间虽有平妻现象,但不被政府法律承认。

虽然我们经常用“三妻四妾”来形容古代的婚姻制度,但其实在古代的婚姻制度中,实行的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被视为婚姻的基本原则,禁止另娶妻子。虽然“平妻”现象在历代都有出现,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朝廷法律的认可。

在先秦时期,有一种特殊的“纳妾”制度。《礼记·昏礼》记载“古之时,男子娶女子,其侄须从之,称之为妾”。滕的地位比大老婆低,但比妾室高。而且,如果大老婆死了,滕妾一般会晋升为大老婆,而大老婆是没有资格的。

所以“滕妾”可以算是平妻,但从名字上不难看出,其本质仍然是妾的身份,在晋升为大老婆之前并不是真正的老婆。比如《春秋·殷公五年》明确规定“无二王子”,也就是说即使是天子的王子也不能同时娶两个妻子。至于庄子泽阳,记载“三妻有夫(护神)”是特例。

即使在无拘无束的唐朝,朝廷虽然默许了“婚姻之势”,但也不敢在法律层面承认平等的妻子。如《旧唐书·王茂忠传》记载“其妻为国之妻,其妻李为国之妻;每次打官司,二太太都会送你礼物。”又如《安禄山事迹卷》,记载“(天宝)六岁,与妻二妻,夫人唐氏段,并封为国之妻”。

于是,朝廷虽然默许了“平妻”现象,甚至奖励,却不敢在法律层面承认。《唐律家庭婚姻法》仍明确规定“凡娶多妻者,留一年,女家减一级。如果出轨了,一呆就是一年半,女儿们也就各奔东西了。”如果有人去政府“嫁人”,政府还是会依法处理,不仅处罚当事人,还会强制其离开。

清朝乾隆年间以后,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有两家之制”,在《大清律例》的附则中有明确规定。“如果被继承人是独生子女,感情属于同一个父亲和他的亲属,那么相爱的人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允许他们继承两个家庭和家族”。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的几个兄弟中只有一个是男性,可以实行“只生一子一妻”的特殊继承方式,即男方可以娶多个妻子,然后每个妻子生的孩子分别延续几个氏族。但是,在这种继承方式下,一个男人虽然有很多地位差不多的妻子,但其实都是属于他嫂子的。即便如此,大理院认为,“妻子在兼职后结婚,在法律上应视为妾,但订婚时,如果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妻子,则允许提出离婚。”

如前所述,虽然古代有“平妻”现象,但在法律层面,历代实际上只承认“一夫一妻制”,不承认“平妻”。像北周宣帝的宇文赟这样“五夫同居”的情况,不仅是一个特例,而且几乎是一个反面教材。

在古代,就算想娶妃子,也娶不到。

在“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的古代婚姻制度下,虽然对男子的妻子数量有严格的限制,但对嫔妃的限制相对宽松。尽管如此,纳妾并不是你想要的。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纳妾的。

汉代明确规定“皇后须备八妾”、“一妻二妾”、“庶人一妻一妾”。也就是说,只有被封功的人才能八人纳妾,而卿大夫可以两人纳妾。至于普通人,只允许一妻,不允许纳妾。换句话说,纳妾是对官员和士人的特殊待遇,这种制度被后人继承下来。

比如《北史》记载《金陵》明确规定“君王有八妾;君、侯、妾六人”。《金陵品冠陵》规定“一品二品四妾;第三和第四有三个小妾;第五和第六有两个小妾;七八有妾。”可见当时对于官员纳妾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至于普通人,就别想纳妾了。

直到元代,朝廷才放宽了对普通百姓纳妾的规定。《元史》载:(谭澄)建议:“不孝有三。40岁没有孩子还不如纳妾,可以拜。”也就是说,如果你四十岁还没有孩子,那么为了保证血缘的延续,朝廷允许你纳妾。

明清两代继承了这一制度。例如,明朝明确规定“至于庶人,她必须年满40岁并且没有孩子,才可以选择妃子”。明确一点,虽然法院允许你40岁不生孩子纳妾,但仅限一人。

然而,虽然法院允许无子女纳妾,但不允许你有两个妻子。比如元朝的《通例》明确规定“年满四十而无子,欲步步为营,则嫁,或已生。如果你愿意,你将是无辜的,被当作妾。按户部的说法,有妻就要多娶,愿意就改妾”。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你后来的老婆做你的老婆,那么第一个老婆必须改成妾室,这说明你还是维持着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婚姻原则。

当然,朝廷的规定虽然死了,但历代百姓对纳妾的控制其实并没有那么严格,尤其是对商人家庭。虽然没有资格纳妾,但是可以以其财富纳妾,朝廷一般也是默许的。但像“平妻”,虽然法院默许了,但这是违法的。一旦有人去找政府,还是会受到惩罚。

综上所述,“三妻四妾”其实只是用来形容古代众多嫔妃,或者说是现代男人对古代的一种美好向往。其实,即使在古代,也根本不允许打破“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甚至纳妾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17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