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因为各种原因发生过几次人口迁徙。
其中元末明初的几次人口迁徙绝对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元末明初,“天灾人祸”此起彼伏,导致中原和江南地区土地大面积荒芜,人口锐减。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政府立即制定了一系列“移民”政策。为了巩固自己统治的经济基础,在一些被战争破坏的地区重新建立社会秩序,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人口迁移的重心。
找了一大圈,发现山西乃至整个洪洞地区都存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地狭人稠的客观情况,是人们外迁的天然之地。
于是,在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市)广济寺的槐树前,明政府在洪武至永乐时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历时数十年,经历了三代君王,共进行了18次大规模的移民行动,涉及人口近百万。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山西洪洞国槐大迁徙”。
元末,全国各地战火纷飞,与面临各种天灾人祸的中原相比,相邻的山西晋南地区一片太平。
由于晋南地区四面环山,与没有天然屏障保护的中原地区相比,防守容易,进攻难。另一方面,由于地理和环境因素,就在那几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中原的人听说这里有钱,不打仗,就逃到那里去了。如此一来,相对于中原地广人稀的地区,山西显得人满为患。
据《明太祖》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6000万,而陕西这个小地方的人口已经达到410万。因此,为了平衡国家经济发展,明朝的移民政策势在必行。
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还没有完成全国统一的时候,移民行动就已经正式开始了。但是移民政策出台之初,还是有很多阻碍。对于很多人来说,故乡的感觉是一种很难割舍的情感。即使是现在,交通这么便利,很多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更别说是搬不动的古代了。移民政策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一旦离开,很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因此,晋南各地都发生了一些暴力抵抗。朱元璋在对付这些有抵抗能力的人时,也采取了“前软后硬”、“软硬兼施”的策略。
首先,他命令官僚和军队在山西南部地区传播肥沃的土地,美丽的风景和中原战争已经平息的事实。朱元璋还承诺,只要举家迁居中原,三年内全家免税。如此诱人的条件,确实吸引了一批“先头部队”搬离津南。
但是,这些人大多是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躲在山西南部。而山西南部大部分人依然不为所动。因此,朱元璋开始对这些人采取强硬措施。他要求地方官员制定移民条例,然后命令军队按照条例保留一家四口;六口之家两张;一个八口之家“三口”的比例迫使这些人迁徙。
除了这些,明朝政府还想出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狡猾的招数。当时山西南部到处都是山和山,人口分布复杂。一次调查一个领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于是,当地政府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事先,官方在山西各地贴出告示:除洪洞县广济寺槐树下的人外,各地的人都要搬家。有的传说还规定,在某一天,所有想搬的人都要到大槐树那里报到,不想搬的人也必须去那里向政府申诉。
结果山西各地的人都信了这一套,于是家人都跑到洪洞县的槐树底下。当数万人赶到洪洞县城,聚集在大槐树下时,政府突然出其不意,调动大批官兵,一举将大槐树团团围住。之后,他们命令所到之处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和男奴,都要迁移。不听话的,政府会用绳子绑起来,一个个连起来,被官兵灌醉后还得听话。留在家中的老弱病残听到消息后纷纷赶来。
突然出现了“我爸妈老婆赶着送行,拖着衣服,拦路痛哭”的一幕。后来,当山西南部的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性政策时,明政府颁布了更多官方的、正式的规定。
按照政府规定,所有移民必须先在洪洞县广济寺办理迁移手续,领取“入川执照”,然后从这里出发,在官兵的监督下,按照政府指定的方向,向中原各地移动。
然而,明朝政府没有表现出任何仁慈。出身贫寒的朱元璋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除了强制措施外,明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如发放棉衣、川资(交通费)、安家费和购买农具的银钱,土地可“自耕自便”,三年免税等。这些优惠措施也使大迁徙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据《明太祖》记载,洪洞国槐移民迁徙至河南、山东、河北、京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8省。共覆盖498个县,554个姓氏。
后来除了永乐年间大槐树移民辐射的其他地方,还出现了一些“移民潮”,也使得这次人口迁徙中涉及的姓氏一下子达到了812个,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70%的姓氏。
整个明代移民经历了洪武、文健、永乐三代皇帝。花了50年。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
明朝的大迁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规模的迁徙。
大迁徙促进了经济发展。移民主要开垦荒地,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移民潮极大地刺激了中华文化的融合,推动了文明和文化发展的进程,对整个中华民族意义重大。
有调查资料显示,经过600多年的繁衍,明代山西移民的槐树后裔数量已达2.5亿,几乎是整个中国人口的六分之一。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迁移的力度有多大,辐射范围有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