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以为现在,按照之前的说法,好像日本的一切都是美国主导的。”
说这句话,你可以想象一下,原来是上海某著名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如果你觉得这句话足够精彩,那就真的大错特错了。这位著名教授的更多精彩言论比比皆是:
“南京大屠杀只是误杀……”
“七七事变和抗美援朝战争完全是中方挑起的……”
众所周知,精英们无耻地为日本和美国洗白。难道他不知道这些歪曲的言论会带来什么吗?美、日帝国主义的万恶,能通过他的努力而变得黑白分明吗?
我们不能相信这些话来自一个大学教授。
那么这个精英知道什么立场,敢明目张胆的为日本帝国主义洗地?
这位教授原本是日本研究中心的成员。理论上来说,加深对日本的研究,往往会对这个国家更加警惕,但他不是。他没有承认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而是用自己独特的身份为日本法西斯辩护。
他的著作几乎每一本书都充斥着大量稀奇古怪的理论,各种反人类的理论甚至可以公开出版发行,而且他还多次把它们放在讲堂里,灌输给很多学生。
比如当年,为了解放全国,毛主席带领我们红军进行了艰苦的长征,完成了一个留在世界上的壮举。然而,在冯轲的心目中,这并不是事实。有一次他在公众平台上公开表示:
“小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红军长征是北上抗日,现在我不懂了。我们应该去东北或北方抗日。怎么能去西北呢?”
在这样的言论中,他不仅否定了中央的许多成就,甚至对中国的抗日事业提出了质疑。
至于他为什么记得在南京大屠杀中为日军辩护,完全归咎于国民党。他认为,南京被攻破后,很多国民党军队脱下军装,藏在民间,才得以离开。日本人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要求这些人投降。国民党士兵显然没有,这也是他们做出如此残忍行径的原因。
这种颠倒黑白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最基本的原则。
作为侵略者,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中国烧杀抢掠,中国军民的无畏抵抗在他眼里成了不可原谅的事情。
冯轲叫嚣背后的所谓“证据”,就在于日本政府提供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南京大屠杀被粉饰为正义战争。难以理解的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构建共荣圈的日本人,却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残酷”抵抗。
因此,冯轲强烈要求照顾、尊重和理解日本人的感情,甚至说他们这样做是出于不得已。
在遭到众人反驳后,他甚至声称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是因为中国没有正式对日宣战,这在国际法上不符合“程序”,所以日本可以在战争中采取不当措施。显然,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就是屠杀。屠杀的原因,在冯轲看来,是我们没有按照程序来。
日本人是通过对我们宣战来走程序的吗?就算程序没了,侵略也成了正当的事?大屠杀的污点能彻底洗掉吗?
冯轲是真的蠢还是单纯的坏?
显然是后者。
将南京大屠杀公诸于世的学者张纯如和冯伟自然明白。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调查成为人们研究那段历史的一个非常直接的证据。
然而,这些事实对他来说毫无价值。他所谓的证据,除了他自己的一些想法之外,大多来自日本二战后出版的大量歪曲历史的书籍。就是他把这些纯粹垃圾的东西当做标准,不断的传播自己的谬论。
他仍然选择对日本已经承认的一些大屠杀事实视而不见。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些外国朋友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当时的照片。这些照片深刻地揭露了那段残酷的历史。
其中,两名日本初级军官之间的杀人比赛的报道也出现在《东京每日新闻》上。在这篇后续报道中,日本帝国主义者津津乐道地宣扬这两个杀人恶魔的不光彩事迹,并厚颜无耻地说这无疑体现了武士道精神的不朽。
但在冯玮看来,这些问题可以忽略,甚至栽赃到中国头上。
那么冯轲在生活中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的言行走向了这样一个极端?站在国家和人民的对立面。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言论优势为日本侵略者正名。
在统计了他的人生经历后,我们发现有一个人的言论对他影响深远。这个人是一个名叫田中正明的战犯。不知什么原因,他下了审判,但军国主义并没有因为日本的战败而在他的脑海中彻底抹去,反而更加根深蒂固。二战后,他通过右翼势力控制的出版媒体,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将整个侵华战争按军国主义包装,大量出版。其中对冯轲影响深远的《南京大屠杀小说》,等等。
正是他对这些思想的接受,加上他在游学期间受到西方宣传工具的洗脑,使他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美国和日本侵略者的坚定支持者。
日本侵略如此,美国也是如此。
冯轲的微博里曾经说过,美国是世界的创造者,我们才是破坏者。
显然,我们的崛起对他来说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在对美中关系的表述中,他总是对美国充满向往和粉饰,却对我们自己充满厌恶。
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所谓的著名教授愿意做帝国主义的打手,但我们可以知道,新中国的成立给了每个人站起来的机会,但有些人天生就是要跪的。
易云甲子。1997年,一本《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大屠杀》震惊中外,犹如黑夜中亮起的一盏明灯,将二战中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暴露在西方人的眼前。这本中日双方都不愿公开的书的作者张纯如,终其一生都在试图为历史正名,为正义辩护。
将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的铁证铭刻在全世界人类的记忆中。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报复和骚扰,2004年,年仅36岁的张纯如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个善良的灵魂,一个无畏地穿越黑夜撕开侵略者丑陋的一层的钢铁战士。她的一生如彩虹般短暂而绚烂,“张纯如”一词永远嵌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如果这个年轻的生命没有枯萎,今天的张纯如只有54岁。
1997年,在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张纯如发现的70年前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手资料《拉贝日记》中文版在南京出版。
这一年,29岁的张纯如撰写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大屠杀》一书也震撼出版。是第一本全面记录日军对南京暴行的英文书。她不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日军的疯狂暴行,还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军人对人命的漠视。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震惊了全世界!仅仅一个月,该书就进入了美国《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还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的书籍。在随后的几年里,它被翻译成15种语言,重印了10多次,至今已印了近百万册。
“这是60年来美国人第一次意识到这一战争罪行暴行的存在。她所做的是无数用英语写作的美国男性作家和历史学家所没有做的。”《纽约时报》称张纯如“60多年来第一次打破了中国、日本和美国的沉默,用英语向全世界详细揭露了日本的兽性。”
2016年5月,《九死一生》入选中国出版社中学教材。这一章选自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也许这就是对南京30万亡灵最好的纪念。